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课文已初步学完了,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读后的感受。生:我觉得狐狸太狡猾了,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使乌鸦受骗上当。生: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它小动物。师:是啊,狐狸的确很狡猾!  相似文献   

2.
[案例]:《狐狸和乌鸦》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生:我觉得狐狸太狡猾了。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师:嗯,狐狸的确很狡猾!生:我认为乌鸦太爱听好话了,如果乌鸦不那么虚荣,再狡猾的狐狸又能怎样呢?所以不能怪狐狸。师:有道理!是呀,狐狸狡猾是出了名的,谁叫你不提防着点呢?生: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因为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从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师:(无限欣喜)太好了,真是与众不同呀,很有创意。…  相似文献   

3.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4.
走进吕云萍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切都动起来了,故事动起来了,小动物动起来了,小朋友动起来了,老师动起来了,在热烈的民主的气氛中,一股股生命的激流在涌动,在喷发,在交汇……走到葡萄架下,走向故事的画面,走进狐狸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幅多彩的心灵图示:瞧,“小狐狸”全站起来了,一边读一边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师:狐狸忙乎了半天,结果……生:一个也没有摘到。师:你猜猜看,这时候狐狸的心情怎么样?生1:狐狸很着急。师:请你很着急地指着葡萄架读。点评:“指着读”,多么形象的再现,孩子是书中的主角,多神气。生2:狐狸很惭愧。师:为什…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放大插图,了解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杈上…… 师: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初步训练  相似文献   

6.
《狐假虎威》(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师: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这只狐狸怎么样?生:我觉得这只狐狸很狡猾。生: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师:你觉得这只狐狸很狡猾,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提起寓言故事 ,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当笔者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之后 ,就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师 :狐狸叨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狐狸真正吃到了美味可口的肉了吗?乌鸦伤心之余 ,会不会想到其他什么办法呢?(有几个学生没等我把话说完 ,就高高的举起了小手。)生 :老师 ,如果我是狐狸 ,我会马上找个地方把肉吃掉。生 :老师 ,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 ,把好话说尽了 ,我想 ,他一定会很珍惜这块肉的。师 :那你觉得狐狸会怎么做呢?(我趁机问道)生 :……这个学生一时没想好 ,这时另一个学生自言自语道 :“乌鸦也不一定就会这么罢休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生1: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石子要占空间,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抽象概念1.激趣引入,揭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  相似文献   

10.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三个案例“我们得感谢谁?”——《秦始皇兵马俑》教学片断(教学结束时)师:今天,能看到秦始皇兵马俑,我们得感谢谁?生:要感谢秦始皇。师:(很生气地)坐下。生:要感谢发现兵马俑的西杨村的农民。师:(脸涨红了)不对。生:要感谢当年制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师:(如获至宝)对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教学片断师:我们现在就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老虎是怎样抓住狐狸的?(生读第一小节)生:(汇报)……师:那么,狐狸是怎样让老虎松开了抓住它的爪子呢?请同学们认真…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 师: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乌鸦很可怜,辛辛苦苦叼来的一片又大又肥的肉却被狐狸骗走了. 生2:我们要经得住别人的花言巧语,不要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听课时 ,曾几次看到类似下面情况的情感教育案例。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卖空气》 ,在学生懂得狐狸的“空气专卖店”倒闭是因为城市绿化的缘故后 ,结课时 ,老师这样进行教学 :师 :花草树木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空气 ,又能美化环境 ,那么 ,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生 :要给花草树木除草、浇水。生 :看见有人破坏花草树木要及时阻止。生 :不践踏草坪。师 :谁还有不同的做法?生 :不乱砍伐树木 ,要不断植树造林。生 :成立保护花草树木的纠察队。师 :同学们想得很好。只有这样做了 ,我们周围的空气才会新鲜 ,人们的身体才会健康。语文科的情感教育 ,…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4页,例3、例4。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猜想师:同学们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两只狗熊自从上了狐狸大婶的当后,都变聪明了。这一次它们请兔阿姨帮忙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升国旗》,教学的开始部分是这样的:师(出示国旗):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红旗。师:数数看,上面有几颗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4~45页。片段一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今天我们来观看一场红、黑蚂蚁的比赛。课件出示两只蚂蚁比赛的场景:红蚂蚁沿课桌边线跑,黑蚂蚁沿黑板的边线跑。(速度一样)谁先跑完一圈谁就赢了。黑板桌面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谁能赢?你猜谁能赢就支持谁。生1:我支持黑蚂蚁。生2:我支持红蚂蚁。(大多数同学都支持)师:观看比赛时,为你们支持的蚂蚁加油吧!点出课件,演示比赛开始,同学们都为各自支持的蚂蚁加油,比赛结束,红蚂蚁赢了,支持红蚂蚁的同学大声欢呼。师:…  相似文献   

17.
【案例】 师: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小白兔失败以后非常后悔,决心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它又碰到了老乌龟,它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出示课件画面)围成的圆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它们一起跑!预备…… 师生(齐):开始……“砰!”  相似文献   

18.
〔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师 :同学们 ,你们有谁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生 :老师 ,我听过!(情绪激动 ,纷纷举手)师 :好 ,今天小矮人来到我们班做客了 ,同学们表示欢迎。“小矮人”(由学生装扮)陆续上台 ,同学们一齐击掌数数 :一个 ,二个 ,三个……七个。师 :七个小矮人到齐了 ,我们该请谁了?生 :白雪公主(大声地)!“白雪公主”上台。师 :现在同学们数一数台上有几个人?8个人是怎样凑齐的?生 :台上一共有8个人。7个小矮人再添上一个白雪公主 ,正好是8个人。师 :回答得很好!如果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教《狐狸和乌鸦》 ,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 :小朋友 ,你们学完了课文 ,知道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 ,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 ,变聪明了。 (板书 :聪明的乌鸦 )你们好好想想 ,乌鸦怎样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 ?生甲 :狐狸叼起肉 ,刚想钻到洞里去 ,忽然乌鸦飞到狐狸头上 ,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痛得直叫 ,嘴巴张开 ,肉掉在地上。乌鸦连忙把肉叼住 ,拍拍翅膀 ,又飞到树上。生乙 :狐狸叼起肉 ,刚想钻到洞里去 ,突然乌鸦真的唱起歌来 ,多么好听的歌声 !狐狸忍不住走回来。乌鸦唱完了歌 ,问道…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越来越多,但在个性解读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敦师放手让学生理解课文,不加引导;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自身的解读偏离轨道,致使学生解读失误……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些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学科性质方面理解的一定偏差,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孩子愿意做狐狸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