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丧失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中表现得相当突出.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缺乏,使教学演变成为一种训练活动.教学活动方式囿于对书本知识的接受性、被动性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学生对生活无所感、无所悟.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职教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教材与教学语言三方面开发情感资源,激发学生逐渐丧失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英语教学始终摆脱不了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注入式、一言堂成了英语教师手中不变的法宝.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丧失了对英语课的兴趣,又与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相违背.随着英语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必须在"新""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程式——解题、介绍时代背景与作者、字词、段意、主旨、写作特点、练习等等,使学生丧失了发现与感悟,丧失了求异与探索,丧失了敏捷的思维,丧失了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最终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语文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达成“育人”目标,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在语文课堂上一味追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得、自省,放弃教师的指导、引导的现象还是大有人在,教学放任自流,造成了课堂重自主、轻实效的局面,该学的学不到,丧失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因此,在课程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改的突破口在于如何激活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封闭式、接受式教学法中,课堂提问是属于老师的"专利",而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这样学生就丧失了提问的权利,也丧失了提问的勇气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了.那么,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开拓学生"敢问"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7.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一、发挥课堂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我能行”   1 重目标激励 ,鼓励学生“我能行”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会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学习自觉性。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水平 ,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 ,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 ,教学内容难度大 ,学生听不懂 ,多次努力 ,几经挫折 ,还是没有收获 ,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 ,学习情绪下降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 ,教学目标太低 ,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 ,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 ,教师在…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品德课教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贴进学生生活,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活信息闭塞,视野不广阔,加之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教师和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假、大、空的说教课,没有意义,甚至出现了只为应付开卷考试,老师为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带进考场,这样完全丧失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背离了开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而当前如何走出师生认识的误区,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困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功能,让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真正"活"起来,笔者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物理教师》2007,28(11):29-30
有效的教学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观现实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种种“低效”现象,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和教学理念急需提高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有可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降低、自信心丧失.本文结合笔者在教研实践中所收集的几个案例来分析、透视这个问题.问题1:“理所当然”———错估了学生的真实基础案例:“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课中“观察手电筒”的教学片段师:(出示手电筒实物并投影其剖面图)大家对手电筒熟悉吗?请各组仔细观察其结构并回答下列讨论题.(1)手电…  相似文献   

12.
通用技术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创新性"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减退或丧失。因此,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确保每章节围绕实践活动主线开展教学,增强"实践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快乐,让通用技术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3.
杜威从不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主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支撑作用的着力点.实际教育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处"包办",这使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的创造性.本文试图论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最远区域"及其边界,同时从杜威论述教师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应然着力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怎样消除中小学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心理呢?一、坚定学生的自信心丧失自信,是“习得性无力感”的一大心理特征,鼓励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消除“习得性无助”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发展特长。导致出现部分中小学生“习得性无力感”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教育观念的偏颇与畸形,特别是教学评价手段的片面与单一,使学生的自我同一感发生了混乱,形成了失败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很有发展前途的计算机语言。C语言以其功能丰富、表达力强、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本人针对学生在学习C语言时相对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热情和兴趣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进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职教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讽刺、训斥中度过了初中三年,长时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心.到了职教以后,这部分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上随便、生活上随意、纪律上随欲,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表现出满不在乎,对什么都"不理会儿".  相似文献   

17.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学仍较多地沿用“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抑制,思想政治课教学丧失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特殊教育学校中聋生教学的第一问题.它极大地制约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的有效沟通。聋生因听力的丧失或部分丧失.接受知识的途径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常见这样一种语文课堂:第一课时安排读书、写字,读书的要求是做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安排讲解课文.据笔者观察,这样的课时安排,使学生在第一课时为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而反复朗读,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最终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丧失在初学阶段;而第二课时的讲解建立在第一课时反复朗读上(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成了对第一课时的简单重复,只是在程度上有所深入而已.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课时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由中学进入大学的语文教学应倾向于文学性教学,把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逐渐丧失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文学爱好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民主教学、情感教学、宽容教学的理念,构建和谐与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