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两译本翻译的时期相同,但由于译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而且所处的社会背景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时又受到赞助人的影响,使得他们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扬氏夫妇主要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因而最终产生出风格迥异的两种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少不了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操纵。迪士尼公司作为中国文化意象《木兰》译介活动的赞助人、翻译者,充分运用了其能力与权力,根据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成功塑造了全新的花木兰,并赋于她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性格特征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宜名 《海外英语》2013,(4X):134-135
通过对《金瓶梅》两个英译本的部分章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该研究旨在从历时的角度对同一民族语境下,译者受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翻译策略转换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意识形态及赞助人系统和翻译策略转换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出发,以《红楼梦》及霍译本语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译文与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差异。研究认为,《红楼梦》原文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灵活多变,译文因翻译意识形态操控,其模式呈现出简化单一的特点,语言特征及风格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心理习惯。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公认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它不同语言的译本也对世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英语译本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及文化内容两方面翻译的分析与比较,着重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价,从而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浅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文化词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举例评析制度习俗文化词、比喻性词语、物质文化词、双关词和习语的翻译,探究两位译者在处理上的得失,并总结出译者在翻译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词语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闵福德对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在研究中发现,译者在武侠小说英译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进行改写,表现为小说的结构、人名翻译等方面,并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入语社会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本。  相似文献   

8.
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见仁见智的伟大的文学经典.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分别是扬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只要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出让读者喜欢的译文,它就实现了翻译目的,就是一篇好译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葛浩文所译的莫言作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他的翻译却受到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个案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操纵学派的角度系统分析朱生豪、梁实秋和卞之琳的莎士比亚译作《李尔王》,用操纵理论三要素之一的赞助人要素对比其三人的翻译活动。以期突破翻译界一直以来的单一评价标准,转而从文化学派系统多元的理论角度分析其译作的历史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出发点,以《红楼梦》两个英语全译本中的第三回为范例,主要从译者的文化背景,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东西方文化中礼俗、称谓语的不同,以及文化意象的不同等四个方面阐述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同译文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典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简洁的形式,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很难在译出典故内容的同时再现其形式。以当代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为框架,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角度比较《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对原文典故的翻译,可以看到,在文化信息的重压之下,出于意识形态、诗学和译文读者的考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典故作了一定的调整和重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回目翻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被喻为中国十八世纪社会百科全书。多年来,中外译者都不遗余力地通过翻译将其介绍给西方读者。其中的优秀作品首推杨宪益与霍克思(Hawkes)两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本。他们的译文各有特色与侧重点,充分为我们展示了翻译的艺术。本文选取《红楼梦》回目翻译作为对比研究的切入点是由于其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对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与翻译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我们对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加深我们对翻译理论的认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历史悠久。到《红楼梦》成书时期的清朝已经接近成熟完美的地步。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书中描述了不少精致茶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具的翻译效果,让读者在欣赏这些精美茶具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就语言的丰富内涵而言,《红楼梦》名列第一。阅读《红楼梦》读者无不赞叹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作者在选词用字方面显示了极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各种词性的词语都用得贴切自然、生动形象,人物语言用词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大卫&#183;霍克斯与闵福德合译,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在西方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ADream of Red Mansions)全书。这两个《红楼梦》的英译本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还是一种发生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交流。文本之外的种种因素都对翻译有影响,其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着翻译。通过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的动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选取部分译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在亲属称谓方面、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方面、社会历史习俗方面以及在宗教信仰方面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以及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并且指出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对人物塑造时,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