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前,曾在《新青年》和《甲寅》上发表过短篇小说译作。胡适早年的文学翻译活动体现了借助翻译来改进中国文学的设想。民国初年黄远庸、陈独秀等人也有类似的思路,但文学翻译在当时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当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在《新青年》上引发了白话文学运动之后,外国文学的翻译才真正地被转化为创造新文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当时中国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主张以接近口语的白话文替代僵化的文言文,废除反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提倡平易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学。一九一八年初,《新青年》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并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了一  相似文献   

5.
1915年9月第一期《青年)问世,陈独秀主持其事,并发表《敬告青年》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支配着以后几十年理性革命的重要问题。1919年,胡适回国,在此前后他参与了几乎全部的《新青年》前期的文学活动。胡适在这些文学活动中,始则锋芒毕露高举批判的大旗,继则抱实验怀疑反对传统的评判态度,最终与《新青年》同人中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分道扬镳。对胡适的这一历程,以前的评论者大多认为胡适的这种转向是投机,也有人认为胡适代表资产阶级争夺新文化运动包括对《新青年》的领导权。本文则侧重从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目的的认识,对旧文化旧文学的态度,对《新青年》及其政治观点等方面探讨胡适在《新青年》前期的文学活动意义,以求正于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6.
站在高耸的塔上眺望──陈独秀与中国小说钟扬陈独秀对中国小说的评论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在《新青年》同仁讨论中所发表的意见,一种为上海亚东图书馆标点本明清小说所写的序.《新青年》同仁讨论中国小说,始于一九一七年。首先由钱玄同一月底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后...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他在进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很重视文学上的革新。一九一七年二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推倒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主张,第一个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子。如果再看一下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的支持,更可见他对提倡新文学的功绩。鲁迅与《新青年》发生联系,是在该杂志从上海迁到北京之后,约在一九一七年春。鲁迅应邀给《新青年》写文章。一九一八年五月,《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新青年》上首倡人道主义文学、人的文学的是周作人. 一九一七年初,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他们提出的“八不主义”、“三大主义”,在批判封建文学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是,如果把这作为新文学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则还远远不够.前者更多地是从文学革命的形式上着眼:后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在同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这是应《新青年》的特约而撰写的。他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他称这时期的小说是“遵命文学”,“不  相似文献   

10.
<正>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当时陈独秀应蔡元培之聘主持北大文科,胡适、刘半农等在蔡元培、陈独秀的邀约之下担任文科教授。《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个人主办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他积极响应胡适、陈独秀等人宣传新文学、新思想的主张,并开始作白话文。这一年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白话文杂志:《青年杂志》。陈独秀于1915年9月5日在上海创刊并担任主编,第二期改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第一次真正伟大的革命是五四文学革命。它开始于1917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青年》杂志创办、编辑部的迁移、发表的宣言、杂志的文章四个方面,说明了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15.
陈嘏在《新青年》、《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域外小说、戏剧的翻译以及译介论文,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翻译家。他具备真正的翻译意识,视界宽广,以其翻译实践配合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运动,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6.
缤空题(文学史知识) 1.《新青年》(第·卷啄名《青年杂志》)年创刊于上海,主编为、夕新占年》一开始就举起_和一二~两面人旗,向专制L义和封建道德发起了进攻。胡适在1917年1月发表了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亡 ,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年_月,主要成员有 、______、______等,他们提侣创作方法,被称为_______,___主编的《小说月报》在当时的影响很人创造社成亿于_年_月,主要成员有___、___、_____等.他们提侣创作方法,被称为____)鲁迅当年在北京参加和支持的文学社团有___、__、等,发表了不少文学占…  相似文献   

17.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中,成就突出的是鲁迅———一个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痛斥了一切所谓“仁义道德”旧礼教旧教条“吃人”的血腥本质。它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号召人们奋起打倒“吃人”的旧礼教。之后,1919年4、5月间,鲁迅又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乙己》和《药》两篇小说。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深受封…  相似文献   

18.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5-18
1 填空题 1)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_>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原名<_>. 3)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_>,2月又发表了陈独秀的<_>,宣告了文学革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它是晚清以来近代文学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空谷之音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随后出版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1,(19):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