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是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认为它从以门户论词发展到以具体时代判分正变,从对词体的辩分到立足词作不同审美特征立论,从对南北宋的不同推崇到南北之争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消解趋向,清代词学正变批评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升华,最终落足到坚实的审美批评之上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表以清代词学理论为辑索主线,涉及批评理论家的生卒、词学大事及重要词学著作完成、刊行等年代纪录。本表参考饶宗颐《清词年表》、吴宏一《常州派词家年表》、张宏生《清词年表初编》蒋寅《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等著述。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意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意”作为词作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意”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展开了词意之论,使古典词意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刘熙载的词学批评是晚清词学批评史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与分析刘熙载在其词学批评当中运用的源流批评、比较批评、摘句批评等方法,可以发现刘熙载认为词源于风骚之体,可与古诗并称。他在比较词人与词作时多立足于共时与历时的联系上,通过类比或者对比的方式,细致、精准地把握词人、词作独具特点的审美特色。刘熙载的摘句批评多是借文本表达自身的词学审美理想以及词的独特审美特质,以此来呈现自己内心的词学审美范式。这些批评方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以交叉互见的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地为我们展示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生成发展流变史。  相似文献   

7.
清代词体学研究的是词的形式特征及其结构要素,其具体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广泛而又专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9.
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清代词律学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与方法;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第四,清代词律学还对词籍校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少坤副教授出版的《清代词律批评理论史》一书关注清代词体之重建中涉及的词律批评理论问题,系统梳理了词体发展的历史,全面总结了清代重要词律家的词律思想以及得失,深入阐释了许多词律批评理论范畴,可谓后出转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1.
周济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他既推尊词的意格,同时又充分注重词的词体特征,在词寄托说的基础上,他提出“词亦有史”的著名观点。周济词论虽滥觞于朱彝尊张惠言之说,却对之作了本质性的超越,周济之后诸词家虽对周氏之说有所增补,但总体说来并未超出周氏词论的逻辑框架,周济词论标志着清代词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解读艳词是晚清词家审视词体体性的突出焦点.晚清词家接受艳词的态度分歧较大,褒者视之为词体正宗、贬者抑之为本非词格、折中者又恍惚其辞.不过,他们围绕"艳"字,共同探索了艳词的情深语艳、雅艳相资及绮怨顽艳等艺术性.进而又以"风骚"诠释艳词体性,在探询二者的异质同构中,从"风骚"精神整合了艳词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清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是清初词风胚变、词学振兴的重要阶段.广陵词人群体是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的词人群体,他们的词学理论和创作都体现了不同于云间词派一统词坛时取法单一的宗旨,而是消除门径的偏见,提倡兼容并蓄、词风格多元化,这一词风的嬗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清词选本作为词总集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对清词的传播和中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清词选本的编选过程中,通过序、跋以及词作数量多少的安排,编选者得以表达自己的词学主张和创作实绩。词选往往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个标志,同时词选的编纂也为编纂者赢得了名声,所以在词的选本中编者的词作通常明显多于其他的词人。更为重要的是,词选的刊刻折射出了词学发展的演变史,通过对词选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词学名家的接受程度,以及词学风气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1900-1919年的20年是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韧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词学研究为沉闷的晚清词坛吹进了一股“清风”,但传统的词学研究方法在当时仍然占据着词学坛坫,以“清末四大家”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继续引领词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