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48岁,G3P2,因突发持续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8h于2000-2-10日20:30来诊。患者于一年前无诱因时有轻微下腹疼痛,伴恶心,食欲欠佳,可自行好转而未曾就诊。28小时前无诱因上腹剧痛,后发展为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CT提示:腹腔积液,节育环异位(肠系膜处见一环形金属影),X线腹部平片回报,肠梗阻。后穹窿穿刺见多量血性液体。患者于25年前第一胎产后3个月在当地卫生院上一枚金属单“O”型节育环,上环时,下腹疼痛较重,持续一天左右好转,上环后第一年与第二年分别足月分娩一次,人流一次。曾腹透宫腔内未见环影(误认为环脱落)。20年前又行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当地县  相似文献   

2.
患者,44岁,无孕产史。主因发现下腹部肿物12年入院。月经周期正常,伴有经期延长,痛经,呈进行性加重,量中等,肿物逐日增大,近2年来增长迅速来我院就诊。考虑子宫肌瘤于88年11日23日入院。查体:T36.6℃,P74次/分,R18次/分,BP90/60m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颈无抵抗,心肺征阴性。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触及一如孕16周大小肿物,质硬,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上节育环以其简便、经济、安全有效且取出后不影响生育等特点已成为育龄妇女最优先选择的避孕方式。但是如果上环不当就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给受环妇女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身心损害。我院仅从92年4-10月不到半年时间就先后接诊5例因上环不当而导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直接关系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通常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人工评估,受主观影响较大.基于磁共振图像,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方法.该方法仅需要计算机或人工提供较容易辨识的子宫体区域就能自动估计浸润程度.首先基于Otsu和形态学处理分割病灶区域,然后提取并融合病灶区域的一阶纹理特征和灰度...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者30岁,孕1产1,因剖宫产术后1年早孕要求终止妊娠;于2007—12-21日在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前B超示早孕5^+周,孕囊位于宫腔前壁内膜内,术中探宫腔深为8.5cm,用7号吸管负压吸出蜕膜组织,未见孕囊及绒毛,遂在腹部超声监测下再次探查,探头纵切发现所吸腔隙与孕囊间有一完全性分隔至宫颈内口处,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0岁,因停经50d来就诊。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术前妊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肥大,糜烂,后穹窿可见阴道纵隔残迹。子宫前位,纵隔子宫,如孕60d大。质软,活动,双侧附件未及异常。 B超检查:子宫增大.形态正常,子宫三径约7.5×6.5×4.3cm,横切底部增宽,右侧宫角处可见节育器透声。左侧宫角处可见一1.6×1.4cm妊娠囊,囊内可见少量胎芽组织及原始心血管搏动。纵切。从子宫一侧将探头慢慢推移至对侧先见一有好娠的子宫图像,再慢慢推移则此图像消失,再出现一带节育器的子宫图像。可见一个宫颈一个阴道。横切时子宫中央似有纵行界限。B超诊断:①畸形子宫考虑纵隔子宫。②宫内节育器。③早孕。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孕妇女,32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孕8个月,第二胎,反复阴道出血2个月,阵发性下腹痛5h于2008—03—21日11: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7~07-27日,预产期2007-05—04日,停经40+d出现恶心择食等早孕反应,持续1+月自然消失,孕3+个月及6+个月时因阴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治疗两次,  相似文献   

8.
本科于1993年3月—1996年3月间,因各种病因行子宫切除145例子宫标本,经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完整资料29例,占全标本的20%,其临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9例子宫腺肌病年龄情况:19岁1例,占3.45%,35—40岁4例,占13.79%,41—45岁5例,占17.24%,45—50岁9例,占31.03%,51—56岁10例,占34.48%。 1.2 婚育史 2例中1例未婚,2B例为已婚产妇,占96.  相似文献   

9.
患者27岁,住院号93145,已婚,孕_2产_0,孕3个月自然流产一次。末次月经1992年9月13日。因停经5个月持续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0h以妊娠合并兰尾炎收入院。查体:T37℃,BP13.3/9.3kPa,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52岁.农民。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5年,加重半年于1998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始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约20~90d,经期12~25d,量多。1998年5月始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持续至入院时,伴下腹憋胀不适而入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阴道有中量血性分泌物。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增大如孕50d,质硬,表面光滑,活动欠佳,压痛,在宫旁组织增厚、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宫内节育器并发异位妊娠屡有报道,但合并宫角妊娠较为罕见。本文指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宫角妊娠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9岁,未婚,因不来月经来协和医院就诊。超声检查:阴道顶端见1.14×0.8cm的低回声团,左卵巢2.9×1.5cm,相邻处见4.5×2.0cm中等回声,右卵巢2.6×1.6cm,相邻处见3.2×1.9cm中等回声。右肾缺如。诊断:①先天性无子宫;②双卵巢可见;③双卵巢旁中等回声(睾丸组织);④右肾缺如。手术证实:双始基子宫,分别为3×4×2cm及3×4×1.5cm,每个子宫旁有一附件与之紧密联系。 2 讨论 双子宫畸形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器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各发育成左右子宫。而始基子宫为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很小,一般小于2cm,无内膜,故无月经,多数伴无阴道。此患者术前检查亦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1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了遗传优生咨询和生殖干预,以期减少或避免患儿的出生。方法全面家系调查后绘制系谱图并进行遗传学分析、再发风险评估和遗传优生咨询。结果以先证者为线索调查此家系四代33人,其中有患者5例,均为男性。对家庭成员进行了有效的生殖干预,避免了患儿的再出生。结论对家系成员进行生殖干预对避免患儿的出生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本病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系谱分析、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生长抑素(SS)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SS-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SS-IR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SS-IR神经丛数密度较单纯组、慢性组减少(P<0.05)。本文结果提示:阑尾肌层SS-IR神经参与了阑尾炎的神经调理。  相似文献   

15.
三种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客体交换嵌入层状磷锑酸钠层间,采用浸渍法制备,并采用TGA、IR、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采用层状化合物有望获得有利于反应组分进出的分子空间通道.层状磷锑酸盐的层膨胀、回缩可逆、原有层结构不被破坏.嵌接担载大大改善了催化材料CuSb3bP2O14(Na)的抗失活稳定性,磷锑酸层间基因和静电场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它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理论,考虑非简谐效应,研完了BCC结构金属Fe的体弹性模量随压强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并与其它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简谐效应后,MAEAM模型理论能很好地描述BCC结构金属Fe的体弹性模量随压强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主因吞食金属异物50d,腹部隐痛3d,于2007-12-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50d前怄气后自行吞食扭绞细铁丝一根,吞食后无不适症状出现,当时未就诊,3d前进食韭菜后自觉腹部隐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胀、便秘,无烧心、返酸,无便血,腹泻等不适.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8):83-86
子宫腺肌病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痛经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病因较为复杂,发病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难以治愈,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十余年来中医、西医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对子宫腺肌病的研究动态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拟为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并可控制,最大优点是避免或减少子宫全切术的几率,适合于无生育要求和已近绝经期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6岁,已婚,农民。主因发现下腹部肿物伴腹痛五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该患五个月前发现下腹部肿物,如鸡蛋大小,可活动,伴下腹部隐痛,时轻时重。两个月前自觉肿物有所增大,近半个月则肿物增大伴腹痛较著。月经:15(4~5)/(28~30),量中等。无明显痛经史。32岁结婚,夫健,至今未孕。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偏右,于其前方可触及手拳大小之肿物,囊性感,可活动,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