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尤其是参加校代表队的系统训练,往往受到“影响专业课学习”的舆论责难。甚至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就差”。究其原因:一是重智育轻体育的社会偏见,二是对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发展过程中的互补作用不理解,三是部分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工作中,只重视抓训练,不够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参加训练后,往往专注于运动成绩的提高,疏忽了文化课的学习,造成文化课学习成绩下降,这是学校课余训练尤其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普遍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难  相似文献   

2.
高中田径队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为高等院校 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二是代表学校参加上级及校际间的各类比赛。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有两种。一是体育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即田径专项成绩40分),总成绩超过90分,文化课成绩在最低限制线范围内,二是文化课成绩比较突出,体育成绩在最低限制线范围内。因此。选材便是重中之重、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筛选过程,也是影响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选材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重视突出,兼顾一般 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是指那些先天运动能力比较好的学生。选拔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持这种认识的人,一方面从正面列举身体好,学习也好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另一方面也运用由于身体不好而影响学业的事实来加以反证。与此相反,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他们同样也举出许多学习好而身体不好和体育好而学习不好的事例来加以论证。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其正确的一面,因为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体育和智育关系的部分的客观事实,但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性的一面,而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存在教学程式化、兵营式、训练式等问题外,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也有弊病。这主要表现在:谁跑得快、跳得远,谁就得高分;谁是学校、班级运动员,谁就得高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望“分”兴叹。这种唯运动成绩的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改革工作正方兴未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改革中的体育教学。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和训练在学校里已经日渐重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也在理论上无疑地被人们共认。可是,在教学改革中有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却对此十分轻视,不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等量齐观,那怕是相提并论,甚至形成重智育、轻德育、砍体育的不良现象。据笔者所知,有的学校在教改中取得些成绩,学生智育有所提高。但他们只抓智育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体质在下降,升  相似文献   

6.
对哈尔滨大学93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学习成绩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运用比较体育学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体育与智育教学之间相互关系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学课余体育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运动队和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余训练还能促进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也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特长生课余体育训练进行探索。一、处理好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如果因为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相似文献   

8.
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几十年来形成的一种错误认识,很多人都认为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对立的,仿佛要想智育好就要放弃体育,同样,要想在体育方面有成绩,就必须以牺牲智育为代价。其实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育的水平,这是早已被科学证明了  相似文献   

9.
按自然发展规律,人的发展序列应该是体、智、德。健康的身体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确定学校体育任务时,应明确地把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任务提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认真探讨和研究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智育发展上的作用与意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摆正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这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煜 《中华武术》2009,(5):56-57
一、您好!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田径老师,部分学生参加体育加试,学生家长希望学生考试能得到好成绩,提出孩子在体育高考前是否需要吃或者注射能提高成绩的药物。我听说那些片剂和针剂是兴奋剂,对孩子影响很大。请问我应该怎么跟家长和学生建议呢?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体育伴我的学生时代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体育成绩就比较突出。不仅因为我的个子高、协调性好,还因为一直在体育教师李树存的指导下训练,在地区的运动会上,我已经得过手榴弹掷远的第一名,跳高成绩也不错。因此,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被当时大名鼎鼎的庄正茂老师选到他组建并担任班主任的体育班里。20世纪70年代,其他学生只上半天课,而我们体育班是半天上课,半天参加运动训练,项目主要以田径为主,还  相似文献   

12.
体育生专项训练与选项体育课教学整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训练时间,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充分发挥科组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群策群力,提高学生的专项训练质量,不仅可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科成绩的提高,更好地为参加体育高考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招生与选材 高三学生需报考体育专业短期训练的考生,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都可以参加。文化课成绩达到学校期末考试总分350分以上,历届考生在当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总分在300分以上均可参加体育专业短期训练。体育成绩要根据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等情况进行选择。应当挑选那些酷爱体育运动、渴望参加体  相似文献   

14.
一、“轮换上岗”法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偏向太多,甚至是百依百顺,由此忽视大多数学生成功体验的需求。从而使得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是属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其他人怎么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我在体育委员、骨干选择上,抛弃了“终身”制,实行每节课有一名学生来做体育委员,分组练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成功教育: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人人获得成功。成功教育符合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素质好,各项成绩都好;有的各项成绩都不好;有的某类成绩好,某类成绩差。特别是各项成绩都差的学生,从来没有获得过好的成绩,也就是我们说的体育困难生,经常遭受失败,久而久之,意志消沉,造成了恶性循环,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这时有些教师就放弃了这部分学生,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那么,对这部分学生怎么办呢?笔者认为,要从成功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运动员之间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小,战术往往对比赛的成败起决定作用.除运动素质、技术训练外,战术训练也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在速度轮滑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充分发挥体力与技术,获得良好成绩,也需要考虑战术运用的问题.战术是运用智慧和策略去战胜对手的方法.在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几个实力水平接近的运动员,谁能运用好战术,谁就能获得胜利,特别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通常我们把战术分为行为战术和心理战术两个方面.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因此行为战术与心理战术紧密相联.下面结合自己参加第一届亚洲轮滑锦标赛情况和亲身体验,对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战术方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课余体育训练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的重视。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余训练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一些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运动,许多参加训练多年的学生没能实现大学梦。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小学课余训练中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一、处理好短期效果与长远训练安排的关系中小学课余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在比赛中创造出良好的运动成绩,为本校争得荣誉。但是如何处理好出成绩与长远训练安…  相似文献   

18.
<正> 体育和智育的关系,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只能是孤立、片面地看到在学校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拿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领导上要花费精力,也要占用学生一部分时间,似乎体育和智育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二者无法兼顾并举,抓了体育必然会影响智育。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毛泽  相似文献   

19.
凡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考生,都要先参加体育术科考试。体育术科成绩上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文化统一考试。体育考试的术科成绩是影响考生录取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体育术科成绩,利用有限的训练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水平,并且能在术科考试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地发挥出来,这是每个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校是一所远离县城100多里的农村中学。在校学生一般都来自乡一级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从未接受过体育训练。进人高中后由于对体育感兴趣,从而转向报考体育院校。98届11人参加体育类考试,其中2人是高一开…  相似文献   

20.
凡是带过体育高考生的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冬季训练时经常出现韧带拉伤、腹痛、咳嗽、感冒、情绪低落没有精神、不愿参加训练等现象。离体育高考只剩5~6个月的时间了,怎样让学生在冬季训练出成绩呢?训练时要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