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文言文,常会见到“左官”“江左”“闾左”“左衽”“虚左”“右职”等词语,这些词语都与左、右相关。因此,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左、右词义,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句含意,提高鉴赏、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a.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黄霸传》:“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右职即高职。 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①职位低,…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两句中加点词语巧合在一起的情况。一些资料,甚或有些教参也不负责任的将此种巧合情况通称为“古今词义的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词语运用中的偶合现象。何谓“偶合现象”?简言之,即指文言文中,两个自成语意的单音词由于表意的需要而偶然巧合在一起,似同现代汉语中同音同形却不  相似文献   

3.
讲文明、重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在文言文的“谦敬”词语中也有所体现。因此,抓好中学文言文“谦敬”词语的教学,对于进行“语言美”教育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的文言文中,有几个文言词语的注释值得一议,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使他们具有这种能力呢?这固然要从多方面下功夫,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文言词语关。下面,是我对文言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寻根溯源,讲清本义。有的词仅浮面讲一下“是什么”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明其究竟。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文言词语,它们作为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成语中还保留着古义,学生对它们有些接触,似乎并不陌生,但并没有真正弄懂它们的确切含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类词语的教学,下面举两个例子。 高中《语文》第二册《与妻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其中的“钟”是什么意思?我们曾就此间过一些高中生,尽管他们背得出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句子,也知道它就是成语“一见钟情”的“钟”,却并不知道这个“钟”的意思。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讲了这个‘钟”字。许慎《说文解字》:“钟,酒器也。”段玉裁注:“古者此器盖用以贮酒,故大其下,小其颈。量之大者亦曰钟。引申之义为钟聚。”《左传·昭二十年》:“天钟美于是。”杜预注:“钟,聚也。”《国语·周语》:“泽,水之钟也。”意谓沼泽是水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一、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柳毅传》) 课本对“负载珍重”的注释是:“一路上好好保重。负载,指旅途之劳。”这个注释不够正确贴切。我认为,负:动词,承担的意思;载:名词,事情的意思(见《辞海》对“载”字注释的第七条)。负载:承担(送信的)事情,并非指“旅途之劳”。“负载珍重”,应该解释为:(承蒙你)承担(送信的)事情,(请一路上)好好保重。这样解释,才能与上下文贯通。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文言中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何处理。能否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例如下面的句子: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这句话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还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是理解成其中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还是理解成其中一头(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看来这句话的理解关键在于对活用词犬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9.
先看从近些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几个句子: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②圯上有老父,衣褐。③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④孙权奄有江左,亢衡中州……”。⑤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⑦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句①中“直”见《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弗敢易,岂直五百里哉”;句②中“褐”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句③中“所”见《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十人所”;句④中“奄”见《赤壁之战》“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句⑤中“绝”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⑥中“曩”见《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句⑦中“次”见  相似文献   

10.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初中学生应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
一、玉本来不是什么命根子,但众人都认定它是命根子,都奉若是命根子,一旦丢了,可畏,可惊,可怖。 (《中国青年报》1985年10月26日2版) 首先,从修辞角度看,“奉若是命根子”,明喻暗喻杂糅,不伦不类。如用明喻,就用喻词“若”(好象),说成“奉若命根子”;如用暗喻,就用喻词“为”(成为、是),说成“奉为命根子”。成语有“奉若神明”、“奉为楷模”等。其次,“若是”连用,无论在文  相似文献   

12.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13.
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用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搞好文言词语的教与学,使文言词语的学习生动有趣又有效呢?下面介绍四种方法。一、前后相联系某个词语在同一篇或不同篇目中的用法有不同之处,要善于归纳,使前后相联系,从而比  相似文献   

14.
要学好语文,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做学问,历来讲究“厚积薄发”,唯有博采众长,不断积累,并随时总结、归纳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攀上知识的峰顶。古往今来的一切学问家、科学家,都不能例外。为此,我们特推出“资料库”专栏,请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撰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梳理、掌握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5.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这种活用现象不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语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在讲课时作为例证,一方面印证了文言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古诗文中有不少表睡义的词语,看似同义,实则差异颇大。了解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对正确解读古诗文,很有裨益。1.眠本义是闭上眼睛。如:馀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后引申为睡着。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李白斗酒诗  相似文献   

17.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触及到人的灵魂,产生一种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 ,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 ,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怎样在文言词语教学中 ,更好开展自主学习呢 ?我觉得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其健康情感、濡养其高尚精神作为教学的最大追求。)教师要想方设法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主动去发现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美、理性美、情趣美 ,让平面的文字变成可感可触、有血有肉的精魂。下面以《伶官传序》一课为例 ,具体谈谈我对文言词语进…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