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社会功用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观群怨”说内涵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在当代文学语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兴观群怨”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作出了富于新意的阐发,认为"兴"乃"兴观群怨"之重心所在,并由"兴"对情感精神的激发、对心灵品格的提升,提出"陶冶性情,别有风旨"的观点.考释"风旨",其真义在诗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内容、温柔婉曲的艺术表达,动人情性、陶冶心灵,教育人,感化人.由"风旨"出发,王夫之特别推重"柔"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角色自塑与意识重构--试论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应当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更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4.
"兴观群怨"之说,既是孔子诗论的核心,又是我国文学批评的真正开端.历代论诗者,莫不对之进行诠释和阐发.其中虽不乏金石之论,但也不无管窥之见,故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笔者不揣鄙陋,试图从春秋赋诗这个特有的历史现象出发,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作些新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当代文坛的一大热点话题可以说是所谓的"顾彬事件".首先是2006年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美女作家"的作品都是垃圾,此文被<重庆晨报>记者以"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的夸大化处理引发争议,事后顾彬多次出来澄清其表述,但一个基调还是不变的,即顾彬看不上中国当代文学(部分诗歌除外).再次是在200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顾彬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关系就像"五粮液"和"二锅头"的关系.于是引发在场的陈平原等学者的激烈反对.  相似文献   

6.
苏轼提出了"随物赋形"辞至干达""平淡绚烂"等诗文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文创作须遵循自身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宋前辈学者的继承,又对其后数百年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苏轼实为中国诗学"活法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兴观群怨"是孔子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一方面高度概括了文学的价值功用,另一方面又在文学的价值功用中重点突出其社会功用,而文艺理论又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探析"兴观群怨"之理论源流可知,它是孔子所坚持的实践理性在文艺理论维度的呈现,而"兴观群怨"所体现出的实践理性之于文艺理论的作用方式则绵延于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获得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和<废都>获准再版的消息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位著名作家的再度关注.他写小说"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探讨"如何用中国水墨画写现代的东西",其得失无论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构,还是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相似文献   

11.
陈祥福 《文教资料》2008,(28):154-156
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以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著称,被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早期从语丝社的"急先锋"到另起炉灶创办<论语>,提倡幽默与性灵的小品文,他的写作观念和创作理念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将结合社会环境.作家的创作心态等方面,从林语堂在"语丝社"和"论语派"两个时期的创作变化来解析其创作理念的建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12.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现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中国当代文学"动物叙事"思想资源谱系的探求,实则也是当代文学动物叙事类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总体指向"中国生态思想的发生与发展"的体认。论文尝试从中、西方的宗教神学伦理资源与哲学文化渊源两个主体向度出发,进行追本溯源与动物伦理思想观念的比照的工作,从而达成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在比较视域下,明确中西方理念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各自的不足与缺失以达成弥补、修复与完善的效度。进而为中国当代动物叙事创作,乃至整个"生态文学"的创作提供更为合理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揭示中国动物伦理思想的内在传承、生发与叙事建构的有效进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是其诗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通过"兴观群怨"将社会风貌、政治面貌等展示在人们面前,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同的社会功能,因此,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兴观群怨"这一传统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入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20,(3):73-79
西方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转向使丑彻底取代美的独尊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审丑思潮,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入审丑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由审美转向审丑最后走向嗜丑的发展趋势。丑学视野下探究西方20世纪审丑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审美趣味嬗变的内在互动,对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理念的建构和丑学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同是中西方历史轴心时代的文化巨人.同时,他们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关于文艺相关问题的观点,尤其是兴观群怨说和卡塔西斯说的提出,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作为一个外来概念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文学事件.本文所要辨析的是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播隋况,特别是它是在怎样的一种语境下成为了文学领域新的关键词的,以及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怎样一种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孙犁的短篇小说中对妇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后方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为现代文学注入新的内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创作达到了乡土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辽宁当代工业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重要"想象",辽宁作家在多年创作流变中与全国的创作互为表征,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尊重辽宁作家的较强现实主义精神和"工业"情结的同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应倡导作家避免工业环境对人性的遮蔽,扩大工业文学叙述里的场景、空间,深刻领悟"工业题材"概念的意识形态化特点以及这种文学在对当代中国"想象"的特殊作用,增强创作工业文学的史诗意识与叙事艺术的变革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