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过一位老师的《船过三峡》一课。在教学“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一句时,她试图引导学生由此句认识到三峡之水“急”的特点:师:仔细读读这一句,说说为什么把“长江”比作“野马”。生:因为“野马”很“野”。生:因为“野马”跑起来很快,而长江之水流得也很快。生:因为“野马”很难驯服,人控制不了,而三峡的水漩涡连漩涡,很险,它们有共同点。生:因为“野马”……大部分同学都把着重点放在了“野马”身上,最后老师以小结三峡之水“急”的特点而草草收场。同样的画面:渔民被波涛卷入江,从而说明三峡之水“急”的特点——优秀青年教师鲍国…  相似文献   

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水而行的船,不前进必无法固定江心而会后退.以行船来比喻学生的学习,十分贴切生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学习的“不进则退”?答曰:不进则“推”.“推”者,助以外力使之前进之谓也.逆水行舟推之能进.试看在大运河上,长长的木船队凭借小火轮前拖后推之力浩浩荡荡地前进;在水急浪险的峡江,纤夫背着纤绳,在悬崖峭壁上一步一挪,照样可以使船溯流而上;在泥泞混浊的黄河浅滩,船夫肩扛手推也可以把陷于险境的船推进航道.行船如此,教学也相仿佛.  相似文献   

3.
《船过三峡》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但是,许多同学没有到过三峡,仅凭课文中的词句是很难体会到三峡“山高”、“水急”、“船险”的奇丽景色。在教学中,我通过录像、投影、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例如,在教学描写三峡“水急”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利用录像,初步感受为了深化学生对三峡“水急”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长江三峡》。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观看录像:你看到上游的水是怎样冲下来的?你听到水冲下来时的…  相似文献   

4.
当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研究者的呼声不再像一阵轻风从耳旁掠过,内心激起的浪花已无法平复时,我们的焦灼可能会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如何才能看到孩子那一百种语言?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表演——是外在的虚设还是内在的需要《:维纳斯的小艇“》船夫技术好”自然段的教学。〔案例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船夫的技术怎么样,他们是怎样驾驶小艇的?(学生先自学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生1: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生2:在拥挤的地方也能挤过去。生3:在极窄的地方也能穿过去。生4:小艇的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学生交流时教师做择要板书)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船夫,你要怎样驾驶小艇?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交流。师:下面请两组同学来驾驶小艇比赛,看看哪组表演得好,小组中推荐一人当船夫,其他的同学当游客。(两组学生同时在教室课桌间的过道中表演。)师:你们评一评哪组表演得好?(学生认为其中的一组表演得比较好,原因是船夫表演得很认真,坐船的同学也坐得好,而另一组同学基本没有表演,好像在走路。)〔案例2〕(在引导学生自读,让学生分别以游客和船夫的角色互相展开简短的对话后)师:现在四人一小组,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要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各国的,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生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实录(一)导评谈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船过三峡》。1揭题、读题。2引出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语文课上,我们观赏过秀丽神奇的黄山,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到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走一趟吧!(二)初读课文2—5节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录音去三峡走一趟,领略一番三峡之美。2听录音。3师:听完录音,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板书:好一幅百里山水画)4齐读课文第五小节。过渡: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文哪几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5指名回答后,师:课文2、3、4小节…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不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路遇三峡,对它的雄伟壮丽发出由衷的赞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早发白帝城>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磷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因此诗的感情是欢快的.轻舟,不仅仅是指船行快,更是指作者那愉悦的心情.三峡江水迅猛湍急,若顺流而下,行船者不需要费气力划桨,船一样会飞快向前.  相似文献   

8.
刚下课,一位教师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把书重重地往桌上一掷,牢骚倾口而出。原来该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交流平台"板块内容,然而上课时现场学生竟然缄默无语,启而不发,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得知缘由,其他几位教师也个个呈激愤状,声称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个抱怨学生口齿笨拙……交流是一种艺术。当教师以一个假想场景让学生"畅所欲言"时,当教师以一个没有共鸣的命题让学生作文时,孩子们表达兴致陡减,思维遭遇"短路"。当"粉丝""酷""OK"这些时代浪花吸引学生的兴趣时,交流之学也随之展开一场质的变革:淡化僵硬式谈话训练,多些生  相似文献   

9.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时,笔者让学生分组探究第24页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材料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材料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相似文献   

11.
正读完《听听那冷雨》,我让学生思考:这篇散文突出表现"冷",但是"冷"是一种感觉,文章是通过什么来渲染这种"冷"的?生:通过色彩来渲染。师:那么,文章的主色调是什么?生:黑与白。师:这是冷色调。请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生:"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师:还有一个介于黑与白之间的色调——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第一册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一节公开课。课题:《小小的船》。 上课,老师展示挂图。挂图画面有:一弯新月,一小女孩跨其上;数颗金黄的星;深蓝的背景。好一幅美丽的童话图! 指导学生观察。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生(集体):月亮,小女孩,星星。师:很好。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月亮像什么?生_①:像镰刀。师不置可否,再问:像什么?生_②:像眉毛。师摇头,  相似文献   

13.
江苏宿迁"旱船"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一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当地百姓祭祀求雨的一种仪式,后来渐渐演变为边唱边舞形式来形象地塑造行船时的动作情景,是江苏苏北地区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旱船"是以船的形状为原型,以秸秆、竹竿等为基础材质,外观装饰花哨的"船"。"旱船"的表演随着时代变迁,形式上从传统的一船表演,发展到多船表演,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期间,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日晚,上海复旦大学体育馆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来自国内外的12支优秀乐团正在这里进行"中华号角——2012年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闭幕式演出。其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当他们大手牵着小手微笑入场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他们娴熟、自信地演奏时,赢得的是一阵又一阵的  相似文献   

15.
有位教师在即将结束《比例的意义》教学时,紧扣课题杀了个“回马枪”。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4/6=2/3,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它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师:怎样读? 师:我们在前面学比的时候,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 这一设问,就像投入学生思维之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生: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散时,是什么意思?(是4与6的比值。) 师:等号前后都看作分数时,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23页有“船飘到台湾”的用法。对此,笔者认为不妥,船到台湾,只能用“漂”,不能用“飘”。我们知道,“飘”和“漂”,念piāo时,都是动词,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事物所在的处所不同,移动所凭借的动力不同,当然piāo的对象也不同。“漂”的对象,通常是“船、球、木”等一类能浮在水面上、液体表面上;而“飘”的对象,是灰尘、烟雾、气球、雪花一类能浮在天空中的东西。“漂”的处所是水面上或液体表面上;而“飘”的处所是天空中。“漂”所借助的动力主要是风或液体的流动;“飘”借助的动力主…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18.
高放 《学子》2013,(1):52
一、尴尬——浮于表面,我们焦虑1.在组织教学"秋游回味"这一课时师:同学们,秋天美丽吗?生齐:美丽!生1:(举手)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秋游?生2:是呀,老师,不组织秋游我们怎么回味呢?下面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师:这个我也不知道。……(后记:由于以往一些学校在组织学生秋游时,曾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教育部多次严令各地学校确保秋游安全,学校为了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学生集体秋游的机会。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那绝对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悼念性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屠戮妇婴时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这组词语时,执教者改变了以往读——议——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巧妙勾连,丰富成语以及名言的内涵,使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