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大家作了实验,请同学们谈谈从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社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水的浮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气的气球、皮筋、直尺、铁锁、石块、玻璃杯、乒乓球、烧怀、木  相似文献   

3.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4.
读了贡老师“水的浮力”课堂教学实录以后,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也作了一些研究。 关于浮力的方向我们是这样教学的: 师:从刚才实验中,我们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沉在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水的浮力作用呢? 生:(讨论,形成“受”和“不受”两种对立观点)。  相似文献   

5.
指导思想: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认识水对物体的浮力,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概括物体的浮沉原理。 课前准备:弹簧秤、水桶、干木块和较干木块轻的铁块各一个,大小一样的方砖块、方泥块、方橡皮泥块、方蜡块、方干木块、方泡沫塑料块各一个和用铝(铁)皮制成的容积和上述方砖块等大小一样的方盒子一个。 方法与步骤: 一、提出问题讨论。(一)学生汇报。要求学生汇报在家中的实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做课本54页上的两个实验)。并启发学生结合平时游泳或在浴池里洗澡时的感受来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二)形成争论。让学生看完课本55页上第一节后,教师问:在水里上浮的物体无疑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水的浮力作用呢?(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会受到水的浮力,另一种认为不会受到水的浮力。让他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6.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不管是漂浮还是下沉)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由浮力定义,同学们就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备课摘记     
一切浸在液体内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吗?初中物理第一册第99页有一句话:“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既然都受到浮力”。这句话不够严谨。我们知道,所谓浮力,是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等于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减去受到向下的压力之差。既然如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力学中的浮力问题,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包括部分物理教师在内)误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它排开了液体,它就一定要受到向上的浮力”,造成这个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前中学物理教材中,乃至普通物理中,通常都只用一个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得定律,而对于上下压力差则简单地假设处在液体中间的一个物体来进行论述。我们认为这是不完整的,必须增加一个上下压力差的实验来进行全面的论述。为了具体明确,特将这个实验及其论述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让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并知道浮力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理解水有浮力。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乒乓球、泡沫塑料块、录像带。学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玩具潜水艇、乒乓球泡沫塑料块、铁块、小石块、钥匙块。四、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 ,引入新课。让学…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通过对"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内容的学习知道: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即F浮>G物时,物体就上浮,直到漂浮;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G物时,物体就在液体中处  相似文献   

12.
一、浮力的概念1.浮力的定义物理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 ,如重力、摩擦力、弹力、分子力、电力、磁力 ,还有压力、支持力、吸引力、排斥力、动力、阻力等 .前几种力是根据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命名的 ,后几种力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我们知道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因此浮力是属于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而从浮力产生的原因来看 :浮力起因于液体 (气体 )的压强 ,且浮力的大小等于液体 (气体 )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因此 ,浮力本质上是一种压力 .2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浮力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水有浮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问题 已知某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若把该物体放入液体中且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同学们想一想该物体在液体中是怎样一种状态?也许同学们会不加思索地说,这物体在液体中一定是漂浮状态.如果真是这样的回答,那就错了.下面请看两例:例1 把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投放到5厘米高的盛满水银的容器中,求铁块所受水银的浮力.(g=9.8牛/千克)  相似文献   

15.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不管是漂浮还是下沉)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由浮力定义,同学们就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是这样吗?请看下面两个活动中的物体,判断一下,它们受浮力作用吗?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结构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 )浮力的利用 (知道 )二、复习指导(一 )浮力产生的原因1 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体 (或气体 )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F′和向下的压力F ,且F′ >F ,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 :F浮 =F′-F .注意  (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 .有一些物体 (如桥墩、电线杆 )的底面跟容器的底面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此时物体只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不存在压力差 ,因而物体不受浮力 .( 2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当深度增…  相似文献   

17.
1问题引入:自由下落容器中的铁块所受浮力与静止时是否相同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8.
探究浮力的大小,特别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热点.这类实验题既要考查同学们的基本实验技能,又要考查重要的实验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以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阿基米德定律是从实验得出的规律,定律描述的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变化规律.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  相似文献   

20.
在讲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都是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浮力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以为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浮力大小才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不能理解金属块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所受浮力都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笔者把此演示实验做了简单的改变,装置见图,演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