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异化”的主题。并通过分析“父亲”的个性发展和鸡蛋的象征意义,探寻使“父亲”异化和安德森戏剧性弃商从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廖智超 《海外英语》2022,(21):179-180+185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鸡蛋》(The Egg)以“鸡蛋”这一形象为“文眼”,描绘了“父亲”和“我”的心理演变过程,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美国工业化浪潮中人们在追逐“美国梦”过程中逐渐异化的样貌。此作因而对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可忽视的是,安德森所处的那个时期也正是美国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的时期。文章将主要分析《鸡蛋》中异化人的形象及其影射的美国经济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3.
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细微地揭示出"人的异化"这个20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美国梦的驱使下,<鸡蛋>的主人公"父亲"成了一个异化人.圣经原型批评解读进一步探讨出"父亲"异化的根源:脱离伊甸园、让渡人对物质的权力、让渡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权.通过夫妻角色权的回归,"父亲"走上了人性回归的路途.  相似文献   

4.
某日晨,餐桌边,父母、儿子一起吃早餐.桌上有油炸馒头片、包子、面包、鸡蛋,还有米粥、牛奶、果汁。儿子吃了个包子,举着馒头片,咬了一口的鸡蛋弃在一边。父亲指着残缺的鸡蛋问:“还吃不吃?”儿子的嘴塞得鼓鼓的,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父亲.一边摇着头。父亲狠狠地将鸡蛋塞进嘴里,说:“以后别想让我见你吃鸡蛋!”  相似文献   

5.
《两个鸡蛋》是一篇表现亲情的小说。作品人物简单:柱子和父亲(母亲只是个作为点缀的次要人物)情节简单:柱子返校前,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煮熟了给柱子。柱子体谅到父亲的过早衰老和辛苦,把鸡蛋留给了父亲,而父亲趁柱子不注意又把鸡蛋塞进了柱子的包袱里。但是,简单的人物和情节却表现出浓缩的亲情和希望,催人泪下,感人奋进。虽然作品的背景被淡化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和“母亲照例出去借钱”“几张皱巴巴的票子”等句子中了解到,故事发生在尚未走出贫困线的农村。顽强地支撑着这个贫困…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追问自己:“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题记曾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胡萝卜放入沸水中,取出后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蛋放人沸水中,依然让女儿看——鸡蛋变硬了;最后,父亲把一些咖啡豆放人沸水中,很快,整壶水变成了棕色,屋子里散发着咖啡的清香!父亲问女儿:“你认为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
山东一考生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追问自己:“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题记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像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一根胡萝卜放入沸水中,取出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蛋放入沸水中,依然取出让女儿看——鸡蛋变硬了;最后,父亲又把一些咖啡豆放入了沸水中,很快,整壶水都变成了棕色,散发着咖啡的清香!父亲问女儿:“你认为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相似文献   

8.
一则故事说:有一位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他常常向父亲抱怨,事事艰难,不知如何应对生活,她有些厌倦人生。父亲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口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锅放在旺火上。一会儿,水开了。他往三口锅里分别放入了胡萝卜、鸡蛋、碾成粉状的咖啡豆。女儿有些好奇,不知父亲在做什么。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把咖啡倒在一个杯子里。父亲转头问女儿:“孩子,你看见了什么?”“胡萝卜、鸡蛋、咖啡。”她说。父亲让她靠近一些,摸摸胡萝卜,结果发现,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个鸡蛋,打破它,剥掉壳。这是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喝了一口咖啡,尝到鲜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小声说:“父亲,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说,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前是强壮的,结果放进开水它变软了,鸡蛋原来是靠薄薄的外壳保护着蛋清和蛋黄,开水一煮,蛋清和蛋黄“自成一体”了;粉状咖啡豆却很独特,进入沸水,它倒改变了水。在艰难和逆境前,可以想想这个故事中的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安德森在短篇小说《鸡蛋》中成功的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的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一个畸人,《鸡蛋》也是被公认为他的最好的两篇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小说中通过“鸡蛋”作为象征物来展现人物命运的这一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个鸡蛋     
这篇小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贫困家庭里的动人故事,释放出的是沉甸甸的至爱亲情。被辛苦、劳累铁链一般牢牢锁住的父亲,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儿子心疼承受重负、坚忍执著的父亲,噙着泪把鸡蛋轻轻地放在父亲床头。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就更撼人心魄了:假装熟睡的父亲趁儿子不备,把床头的鸡蛋塞进包袱;柱子检查包袱时,为两个圆圆的鸡蛋而生疑惑之后,又把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而当柱子一路辛苦跋涉到校时,包袱里面躺着的两个鸡蛋让他触电一般呆住了!父与子在“推让”鸡蛋之间,擦出了父怜子、子爱父的人性火花。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追问自己:“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题记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凯瑟的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和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社会对人的异化的揭露方面,凯瑟做的及不上安德森,但是在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思考方面,安德森比凯瑟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3.
韩小丫 《成长》2006,(11):30-31
40岁那年,父亲才有了我。按照家乡的风俗,要给左邻右舍送红鸡蛋。父亲兴致勃勃地去市场买鸡蛋,煮熟后把每个鸡蛋都染得通红,一早起来就提着一大篮鸡蛋到附近几栋楼挨家挨户敲门送。在别人陌生疏离的目光里。父亲响亮地说:“我有了个宝贝千金,6斤6两.出生于早晨6点,最吉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40多公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谎话     
我常被父亲的谎话蒙骗,现在一回想起来就心疼。我出生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有几年,在川北县城工作的父亲,对造反派无能为力,便躲到乡下与我们一起过清闲的日子。乡下虽没有城里那样乱,但生活很艰苦。母亲对父亲不愿参加派系斗争很理解,对父亲的选择她没有丝毫怨言。那年月,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只能勉强糊口,靠南瓜、野菜、山芋干度日,但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给父亲买点劣质的白干酒,每天保证一个下酒的鸡蛋。然而父亲却常常对我说他肠胃不好,消化不了,“吃一个鸡蛋就会生病”。于是每天,他都要和我平分着吃。我每天能享受到父亲给我的半个鸡蛋,让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弗洛姆关于异化和爱的理论来分析《木马赌徒》中父亲责任缺失异化和父子关系异化的现象,可较为全面公正地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评价小说中父亲的角色。作者劳伦斯对父亲及父子关系的略写一方面是为了凸显父爱缺失、父子关系异化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则借此控诉此种异化对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并试图唤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18.
“筑造”,这里是指人筑造屋舍的行为。它的本质,是为人们栖居提供很好的条件,使人们感到舒适、惬意、安全。然而,人们把筑造的本质遗忘了,或者说将其赋予了更多的其他意义,让它承载了不应该承载的东西。人们的筑造行为异化了,脱离了它的本质。“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此,“父亲”终其一生的精力和辛劳,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屋舍。但是,新的屋舍造成了。“父亲”却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女儿对父亲抱怨生活的艰难,做厨师的父亲一句话没说就把女儿带进厨房;父亲把胡萝卜、鸡蛋、咖啡豆分别放到三只锅中去煮,并让女儿“观察”三者的变化,女儿却对父亲的做法难以理解;但是等到父亲把那个简单而浅显的比喻(道理)“说破”之后,不仅是女儿,就连我们这些读者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好父亲。他以他的经历,以他的智慧,以他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了女儿,也教育了世人。这是一个绝妙的比喻。那貌似强硬的胡萝卜,那非常容易破碎的鸡蛋,还有那粉状的咖啡豆,在沸水——逆境——面前真的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它们有的变软…  相似文献   

20.
25元的士费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父亲嘟囔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门票100元一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