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与作文     
亲爱的同学,虽然我与你素不相识,但是,如果我读了你的作文,我可以从你的作文中读出你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信吗?这里还要声明一句,那必须是你的手写稿,原汁原味的那种哦。你可千万别以为我是个算命先生啊。有一句话叫“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你听说过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就好像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的气质、秉性常常会显示出来。性格活泼的孩子,他的作文里往往流淌着欢快的小溪,一路丁丁冬冬;性格沉静的孩子,他的作文宛如夜晚的月亮,安详地吐洒着银辉,均匀而静谧;开朗乐观的孩子,他的作文里总是充满明媚的阳光,每一句都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董昕 《阅读》2014,(16):29-29
<正>上学期,在教学完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后,配合本单元的主题,我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了习作练习,题目为命题作文:我的妈妈。到了周一,大部分同学都上交了习作,除了庄,他平时表现优秀,又是班委,按理说这次作文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儿。我非常纳闷,问  相似文献   

3.
缪中艳 《阅读》2014,(Z6):48-49
<正>在平时写作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假话"。比如写《童年趣事》,开头不是"在我童年的星空有无数闪亮的星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在我童年的沙滩有无数五彩的贝壳,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枚……",还有很多同学一写到文章的结尾,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威严的"大人",管他前面写的什么内容,非要总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遇到"成长""梦想"类主题的习作,更容易写出"假大空"的话来。这些同学以为,不这样写就体现不出习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小学有个名为“力学园”的少儿文学院,今天就让我们到那儿去参加他们每月一次的作文沙龙吧。李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作文沙龙的话题是“作文里的‘几何学’”。徐晟嘉同学:老师,刚才我就琢磨,这作文与几何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啊!作文里怎么会有几何学呢?李老师:今天我们借用几何学里的概念,一起来讨论作文里的“点”与“线”,弄清了这些,对于我们写好作文大有帮助呢。你们先就作文的点与线的话题,相互讨论讨论吧。杭天然同学:老师,我想说说“线”,作文里确实有“线”,这线就是作文的思路、线索,或者说是写作的顺序。这样理解对…  相似文献   

6.
房志荣 《阅读》2015,(8):20-22
有一件关于作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外出春游,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回来肯定又要写作文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同学们脸上马上阴云密布,一位同学去问老师要不要写,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有同学说宁可不去春游也不愿写这种无聊的作文。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作文中没有儿童,儿童没有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古桦树遐思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第四个发言的同学,前面吕冰讲了我们旅途的艰辛以及村里的情况;张洪光讲了他给小学生上课时的真实感受;马立国也讲了王亚锦、段春雨两位小同学的基本情况。在这我就不再赘述了。现在,我给大家讲述我在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东西,那就是平房村的一棵树。 这棵树在村口上,在快进村时必经的盘山路旁。那天刚进村的时候,老村长就告诉我们,那是一棵“神树”。那棵树是一株百年的古桦树,树并不很高,枝叶也并不很茂盛。躯干的顶部两杈分开,其中朝向村里的一条早已干枯断裂,留下参差的断茬,好像是被什么打断的。据老村长说:“这棵树已经有三  相似文献   

8.
曾有这样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人物画进行模仿练习,当他看到一名学生在画好的人后方添了一层淡淡的黑影,便问学生画的是什么,这名学生认真地回答:"这是他的影子……"没想到老师指着黑板,厉声训斥道:"你难道没看见我是怎么画的吗?他后面有影子  相似文献   

9.
宋雅巽 《阅读》2014,(39):24-24
<正>我老爸的口头禅是:"做事要细心,要有自己的主见";"读书要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多读书才能长知识"。爸爸是个幽默机智的人,我经常和他一起探讨问题,但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帮助我去寻找答案、寻找方法。在我刚认字时,他就教我查字典,现在我只要把字典一翻就离那个字的位置不远了。爸爸做事不仅细心,而且严谨认真。有时妈妈为做一个决定征求我意  相似文献   

10.
今天,张老师一脸神秘的样子,我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语文课上,他终于把“秘密”透露出来,在黑板上写下了4个大字——“角色体验”。咦,这是啥意思呢?我左思右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张老师不急不慢地说道:“今天我们来一个‘角色体验’,哪两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大家听了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番。老师请了两位男同学。他俩都为自己成为“幸运儿”而激动不已呢。不过,他们并没高兴多久,因为要体验的角色是“独臂人”。一下子,他们俩又成了两只泄气的皮球。“现在,请你们用一只手把外衣脱掉再穿上。”老师发话了。他俩…  相似文献   

11.
画鼻子     
武方成 《阅读》2024,(Z2):68-69
<正>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画鼻子。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个有头发、有眼睛、有嘴,就是没有鼻子的头像,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接着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把一块红布蒙在眼睛上,再在原地转三圈,然后走到黑板边,给黑板上的头像补上鼻子,谁画得最准确谁就是冠军。听说有游戏可以玩,大家都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2.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3.
放飞想象     
亲爱的同学们,你听说过这样一篇作文吗?197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作文竞赛。一位9岁的小男孩艾克尔写了一篇题为《孵蛋》的作文参赛,他写道:“星期天,我和几位小朋友到郊外去玩,捡到一个蛋。玛丽说是云雀蛋,彼得说是鸵鸟蛋,丹妮说是恐龙蛋......大家争论不休,我提议把蛋孵出来。一孵出来,啊呀呀,原来是个尼克松(当时的美国总统)。”艾克尔的想象多么大胆、奇特!难怪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等奖,被授予了个大大的奖杯。其实,在我们读过的许多熠熠生辉的文学珍品中,也不难找到想象的踪影,想象让作品光芒四射。你看,吴承恩凭神奇的想象著成了《西游…  相似文献   

14.
郝玉梅 《阅读》2015,(11):28-2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同学除了校园生活,还经常走进自然,亲近祖国大好河山。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写景文章的素材不再缺乏。但是有的同学说:"我是觉得景色好美,也觉得玩得很快乐,但是怎么样写呢?"其实写景作文并不难,最重要的是写出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上几位同学的作文应该对大家有所启发。一、有顺序地描写景物一篇好文章,我们要有"读者"意识。一般读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通常想知道这个地方什么样,有哪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猜想     
李舜娟 《阅读》2010,(10):25-26
语文课的铃声刚响,周老师便走进了教室。她从讲台上拿起一支粉笔,转过身准备板书。这时,只见周老师对着黑板愣住了,拿着粉笔的手停在了空中。我们不由自主地朝黑板看去。哇,黑板擦得可真“干净”啊!瞧,黑板的四周留下了许多“缺胳膊断腿”的字,而中间则是没被拍干净的黑板擦留下的白色粉笔灰.它们形成了一个个白茫茫的圆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慢慢转过身来的周老师。  相似文献   

16.
“我爱莲花山学校”,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老师的作文命题,不对;也许有人认为这是领导布置的“遵命文学”,也不对;也许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写文章的需要而发出的呼告,也不对。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这是我从内心最深处发出的呼声!为什么?因为我来到莲花山学校读书不到两年,我的整个人变了,我的人生观也变了,在我身上的变化简直惊人。先说思想上的变化吧。我来莲花山学校之前,是地方上的“二姐二”,就是说比街头上的“大姐大”只小一个等级。我经常出入舞厅、酒吧、录相厅等娱乐场所,身后总少不了三、五个小姐妹,老板们见了也得让我三分。父母拿我实在无法整治,才把我送到莲花山学校来的。我刚到这所学校时,旧习仍然不改,但随着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李燕  朱旻悦 《阅读》2023,(27):10-13
<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陆文夫就开始书写“苏州故事”。苏州的美食、美景、建筑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一代苏州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构成了一曲低吟浅唱的苏州印象之歌。“小巷”和“美食”是他书写苏州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夜色迷蒙中小巷深处传来的敲门声,是张俊与徐文霞的双向奔赴;清晨面馆里的热气腾腾,是美食家朱自冶在埋头吸溜他心心念念的头汤面;  相似文献   

18.
钱红芬 《阅读》2012,(6X):1-1
<正>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三月份,新学期开始不久,我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同学都紧张地在看刚寄到的日语能力考试成绩通知单。不少同学喜形于色地看着合格证书;也有少数同学一接到通知单就羞答答地藏进了书包。这是一道年年都有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20.
别骂香蕉     
韩浩月 《阅读》2014,(43):9-10
<正>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它一顿!"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