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济水和鸿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水和鸿沟都是古代的水道。济水是一条自然水道,其形成在有史以前,直到汉代还是畅通无阻。鸿沟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包括几条河流,自成一个系统,从战国时期一直流到秦汉时期。济水和鸿沟流经的地区都在华北平原。济水在其畅流时被人们当作四渎之一,是和黄河、长江、淮河并列的大河流。为什么叫做渎呢?是因为这四条河流都是独流入海,不受其他河流的干扰。黄河、长江和淮河是符合这样的意义的。只有济水并不是如此。济水的发源地据说在现在河南的济源县,是在黄河以北。可是它的流经的地区却主要在当时的黄河之南。因为当时的黄河是由今河南荥阳县向东北流去,而济水却由荥阳县向东流去,经今山东济南市北,再东入于渤海。就是说它横越过黄河并和黄河相互成了交叉的状态。两相交叉的地方就在今荥阳县北。一条河流怎么能够横越过另外一条更大的河流而不受到相互的干  相似文献   

2.
张平宁 《阅读》2008,(6):16-17
张老师: 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是《黄河的主人》的第4自然段,一句话竟能独立成段!作者为什么将这一句单独列为一段呢?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相似文献   

3.
早在更新世界初期,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300-200万年前,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即中原)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张国民 《阅读》2014,(43):1-1
<正>如果说生活如画,书就是那缤纷的色彩;如果说生活如海,书就是那奔流的江河。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在书中我们就能领略万里长城的雄壮巍峨,领略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领略杭州西湖  相似文献   

5.
远在有历史记载以前,黄河中游的河谷就早已形成,下切也不断发展。不仅黄河及其主要的支流如此,就是一些较小的支流甚至一些沟谷,其下切的发展也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有的甚至可以上溯到地质学上的黄土时期。那时华北的气候十分干燥,大地上只残存着若干湖泊。以后接着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板桥期。就在这个时期,黄土复盖层大部分被切成一块一块,许多河谷不断加深,破入坚硬的岩石①。黄河当然也是如此。迄至现在,有的河段已经显露出前第三纪基岩,其未显露出前第三纪基岩的河段,则成为砾石、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8日至23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这是继79年6月西安历史地理学术会议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与会代表着重讨论了黄土高原的治沟治水与农林牧布局的关系,长江上源森林的变迁与长江洪水、泥沙的关系,太阳活动、星象变化与预报全国大旱、大水的关系等问题,特别是结合长江流域发大水,探讨长江有没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可能性。肯定和否  相似文献   

7.
苗族原是生活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民族,史称“九黎”;夏商周时被迫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被称“荆蛮”;秦汉至唐,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史载唐代已有苗族居于滇东南,并向南诏提出“立边城自为一国”;明清时期苗族被迫大量徙滇,支系繁多,受制于所在地主要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区域,居地分散.截到1954年,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15个市县;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34个市县.从上述市县所处的区域看,居滇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东北次之,再接下来就是滇西.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涪陵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与长江汇合,这就是红军长征时,往来渡过两次的乌江。在古代,它是川贵间物资交流的大动脉。说起乌江的航运来,就不能不谈到世界上罕见的“歪屁股船”。它是征服乌江激流险滩的特种船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乌江天险长期斗争的劳动结晶,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9.
汉水、渭水流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与汉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最大的支流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从这里走向黄河、长江的中下游 ,形成了极富凝聚力的华夏族———汉族。秦汉隋唐时期 ,华夏文明光彩夺目 ,不仅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 ,而且也是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时期。汉民族因汉水而得名 ,凭渭水而壮大  相似文献   

10.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河流系统的主要因素①.通过对黄河兰州-白银地区段河流阶地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证实黄河发育的6级阶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6次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1.
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月,分别对抚仙湖主要的3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定点采样及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污染物TP:103.25 t/a,N-NH3:201.61 t/a,TN:862.67 t/a,SS:73 177.77 t/a;入湖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类.从调查结果看,入湖河流是输送陆源污染物的主要通道,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及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水上交通工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代时期气候温暖,黄河中下游流域河流湖泊交错纵横,因而商代水上交通十分发达。甲骨文常见涉河(黄河)、涉滴、涉等记载。甲骨文所见之舟非独木舟,而是像首尾上翘、平底、用木板拼接而成的木板船。从甲骨文还可知,商代舟船行驶工具有篙、航桨和风帆三类。  相似文献   

13.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14.
昭王南征     
《左传》上说:“昭王南征而不复。”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公元前1002年,即昭王五十一年,周天子为什么在一怒之下,毅然地离开皇宫,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甚至跨过长江去南征呢?话还得从周朝的分封制说起。周朝在建  相似文献   

15.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阅读》2011,(3):9-10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伟大祖国的第一大河,以其磅礴的气势,滚滚东流,它是我国内河运输最发达的河流。万里长江,在湖北省宜昌以下的中、下游,江面开阔,水流较缓慢,航行甚觉方便。但是在宜昌以上的川江,由于地势高峻险恶,水势凌乱,航行十分艰难。尤其是南津关与奉节之间的三峡,更是航行的险阻地段。古人说,长江天险莫过于川江,而川江天险又以  相似文献   

17.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法及管理刑法的官员便出现了;这样派往各方诸侯视察监督的使官也出现了,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是早期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便形成了。同时也出现了由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的格局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昆华 《阅读》2008,(4):4-5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与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相距千里万里。但是有一条母亲般的河流——长江,把昆明和南京联系起来,便不觉得那么遥远了。小朋友们如果到南京长江大桥上,看着那奔腾不息的一朵朵浪花向东流淌,不妨大声地问一问:  相似文献   

19.
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中CODcr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仙湖16条主要入湖河流中CODcr在枯、丰、平水期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入湖河流CODcr污染严重,暴雨期CODcr浓度高于非暴雨期,特别是暴雨初期.分析统计结果还表明,面源污染是抚仙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从源头上控制面源的产生,减少地表径流入湖污染物负荷量是保护抚仙湖优良水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长江有三峡,而黄河有三门峡,真是无独有偶。所谓三门即人门、神门和鬼门的总称。三门峡对着滔滔东流的河水,虎视眈眈,形势十分险恶。关于三门峡航道的险情,《水经注》有这样的描述:“水流浚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行船者视为畏途,但它是水上运输通往京都长安的必由之路。自古以来,我国勤劳勇敢的人民,为了在三门峡航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