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阅读》2010,(12):18-20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  相似文献   

2.
只要五元钱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一次不约而同的谦让,足以让这个小男孩感动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月亮馅饼     
竹下生 《阅读》2014,(33):6-6
  相似文献   

4.
咬月亮     
《阅读》2012,(11):15-17
  相似文献   

5.
丁立梅 《阅读》2010,(9):13-14
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  相似文献   

6.
孙道荣 《阅读》2013,(3):12-13
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于是我喊儿子到一楼林老太太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拣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了,蹦蹦跳跳下楼去了。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奇怪的是,儿子倒跟她挺投缘。有  相似文献   

7.
月亮的味道     
任晓霞 《阅读》2023,(73):7-11
  相似文献   

8.
里姆的月亮     
秦敬 《阅读》2022,(Z9):18-20
<正>里姆是一只有名的狸。它的个子特别小,像个小毛头。可里姆不是真正的小毛头,它已在狸学校读书了。上狸学校一般两三年毕业,有个聪明的波姆半年就毕业了,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可是里姆整整学了七年还没毕业,真是个出了名的“不及格的里姆”,谁都知道它。狸学校学习什么呢?是学习变化。狸要学会“变月亮”,这种考试真难呢。每年春天秋天都要举行考试。  相似文献   

9.
月亮的味道     
任小霞 《阅读》2011,(1):19-20
“月亮的味道一定像冰糖!”花栗鼠看着满月挂在树梢.真像一块亮晶晶的大冰糖.他咽了一口口水说。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这与她的女性意识有关,张爱玲认为,只有回归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才是具有神性的女人,女人的悲剧就在于她身上神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则是她们生活于男权统治下的境遇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对女人生存处境的悲剧感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底色.月亮意象是她女性意识的体现与象征,是她对女人理想的审美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尤艳芳 《阅读》2022,(Z8):18-19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月亮神话、月亮诗文的考察,试图归纳出中国文学从不同角度对月亮神话、月形、月光、月色分别把握和整体把握而使月亮意象的内涵变得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1995年7月,我从武汉电大黄陂分校毕业了。历经高考的失利与电大生活的失意,我只盼望能谋一份职业,不再为生活发愁而平静地安顿生命。然而,仅此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家里东挪西凑到2000元钱,我便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带领下,满怀希望地顶着毒辣的太阳奔忙于县人事局、工业局及几家企业之间。却不料均被拒之门外。我这才明白,即便进一家朝不保夕的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用来展示角色内心世界真实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象征主义的运用。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月亮"被赋予多种内涵,劳伦斯不仅用月亮来象征母爱和性魅力,更以月亮象征着女性对男性的胜利和占有欲。  相似文献   

15.
<正>这会儿正是克里舍林荫路最热闹的时刻,只需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就能够在过往行人中发现不少庸俗罗曼司中的人物。小职员和女售货员,宛如从巴尔扎克的小说中走出来的老古董,靠着人性的弱点赚钱糊口的一些行当的男女成员。在巴黎的一些贫穷地区,街道上总是人群熙攘,充满无限生机,使你血流激动,随时准备为你演一出意想不到的好戏。  相似文献   

16.
红叶 《阅读》2024,(Z6):62-63
<正>从天文学家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在宇宙中,月亮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灰白色球体,它在漆黑的宇宙空间里发出光芒,而太阳则近似白色。但当我们从地球上观察月亮时,它的颜色则取决于它的位置。比如,当它刚刚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是亮橙色的,随着地球转动,它在天空中渐渐升起,橙色逐渐变淡,成为黄色,再变成黄白色,最终,当它升到天空的正上方时,就呈现出它真实的颜色——灰白色。  相似文献   

17.
宗城 《阅读》2022,(ZE):53-55
<正>《至少还有文学》收录了作家宗城在2018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三十篇作家作品论。本书是一部文学随笔集,分为上、中、下三辑。上辑“心灵的辩证法”主要探讨的是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挖掘,如菲茨杰拉德、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等,他们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记忆的处理方式,聚焦现代人在精神层面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中辑“挤掉自我的奴性”关注作家“向外突破”的勇气和对社会的反映,如契诃夫、卡夫卡、王小波等,伟大作家往往既能写出个人心灵的煎熬,也能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下辑“经典细读”则是比较纯粹的文本细读和分析,在这一部分,作者关注的是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思想与美学痕迹。  相似文献   

18.
吉葡乐 《阅读》2022,(73):18-23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张爱玲小说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血脉的传承关系,是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这个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扩展延伸”。张爱玲以蕴含丰富文学传统的月亮意象作为自己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创造性地将月亮这个“公共象征”转化成了“私设象征”, 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艺术话语,实现了对中国月亮意象文化传统的继承、拓展、丰富和超越,使其小说文本中的月亮意象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