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明法 《阅读》2010,(4):13-14
台湾作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  相似文献   

2.
张章 《阅读》2006,(11):4-5
今年是父亲张天翼诞辰一百周年。我无法想象一百岁的父亲是个什么模样,但他七十九岁去世前,永远刻在他脸上的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像印在我心里,令我终生难忘。父亲总是从心底里发出畅怀大笑,笑声会感染周围所有的人。幽默乐观的性情,伴随父亲一生,这与他的父亲——我的祖父对他的影响教育分不开。据父亲回忆,祖父是清末进士,曾被选为江宁知事,“是个诙谐的老人,爱说风趣的话。待儿女像朋友。”(张天翼:《我的幼年生活》)而且祖父受了当时进步书报杂志的影响,思想很前卫。父亲二十几岁时,常来往于上海、南京、杭州,以写作为生,并以此赡养祖父母…  相似文献   

3.
柯普 《阅读》2012,(9):12-13
史蒂夫·莫里斯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萨吉诺城.幼年随父母搬到底特律。他和班上的同学比,很“特殊”,因为他双目失明。小史蒂夫一度生活在深深的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太。  相似文献   

4.
张杰  蔡欣 《阅读》2012,(3):32-33
著名漫画家丁聪爷爷1916年生于上海,“小丁”是他的笔名。他自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老小孩”,直到93岁离开人世,丁爷爷仍习地用“小丁”这个笔名。丁爷爷生性坦率真诚、幽默风趣,凡有他的方就有欢乐的笑声。他善于发掘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加以描绘剖析让大家在笑声中受到教益。他是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创作勤奋,从17就开始发表漫画,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漫画和插图作品。  相似文献   

5.
请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 学生闵某,自幼父母离婚,跟随父亲及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身有残疾。因其是独生子,又自幼缺少母爱,因此一家人对其甚是溺爱,使孩子养成任性、好虚荣等各种不良习惯,如生活中拣好的吃、好的穿,懒惰成性,在学校胡作非为。其实,闵的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好,亲下岗在家,一家四口仅靠爷爷、奶奶的退休金维持生计。闵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家里每天必须给他十几元钱上网玩游戏,否则就在家  相似文献   

6.
愿望     
吴佳男 《阅读》2008,(3):10-11
当初,美国路易斯安娜州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福勒,常常问起亲人为什么家里会这么穷。母亲对他说:“你的父亲和你的祖父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念头。”  相似文献   

7.
老顽童     
我家有一个老顽童,那就是我爷爷,他让我们家充满了欢声笑语。星期六上午,我正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看电视剧,爷爷笑眯眯地走了过来。他趁我不备,一下把遥控器抢了过去,将频道转到了中央六套,看起了《哪吒闹海》。我急忙说:“爷爷,这节目我看过了。”说着,便去抢爷爷手中的遥控器。爷爷非常敏捷,立刻把遥控器藏到了衣兜里,大声地说:“不给,不给......”我只好“撤退”,但临走还没忘说他一句:“爷爷,您真的是一位老顽童啊!”可爷爷回了声“谢谢夸奖”后,又继续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了。下午,爷爷看起了动画片《封神榜》。我跑过去,满脸堆笑地说:“…  相似文献   

8.
老顽童     
杨欣童 《阅读》2015,(14):29
我有一个“老顽童”爷爷,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体,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个大腹便便的绅士。别看爷爷平时对我百依百顺,可是一到周末,我和爷爷的“冲突”就不断。爷爷特别爱看战争片。星期天,我吃完晚饭就看起了动画片,正看得起劲,爷爷走了过来,冲着电视说:“这播的什么呀?换个频道!”见我无动于衷,他便伸手来拿遥控器,我使劲地抓着不放,爷爷还不肯罢休,我索性将遥控器往屁股下面一藏,气呼呼地说:“爷爷您以大欺小!”爷爷也不恼,将身子直了  相似文献   

9.
朱志军 《阅读》2011,(4):17-18
叶圣陶爷爷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写了许多童话、小说,出版了很多书。也许你要说了,叶圣陶爷爷真有学问。可是你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并没有上过大学,他只是一名“中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多变的爷爷     
孙凡茜 《阅读》2023,(26):52-53
<正>“朵朵,在干什么呢?”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一激灵——不好,爷爷又来检查我作业了,我得认真点!我挺了挺身子:“爷爷,我正在做作业呢!”我抬起头来,爷爷正看着我呢!他身板硬朗,脸庞黑里透红,眼睛深邃明亮,额头和眼角均匀伸展着几条深深的皱纹。爷爷常常板着个脸,很是严肃,好像随时随地都准备着和别人谈判。一看到我,爷爷马上换上慈祥的面容,拉拉我的小手,摸摸我的脑袋,  相似文献   

11.
樊丽红  伊洛 《阅读》2012,(12):34-37
美丽的森林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它已经500岁了,大家亲切地称它“大树爷爷”。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喜欢在大树爷爷身边唱歌、玩耍,大树爷爷特别开心。突然有一天大树爷爷哭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2.
张永权 《阅读》2007,(10):4-5
作为一名作家,我写了一些书,但却经历了从撕书、读书到写书的过程。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叫石桥溪的贫困山乡。父亲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一天,父亲外出巡医,我就约了几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我们打开  相似文献   

13.
难忘的一课     
沈晏展 《阅读》2014,(4):28-28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突然萌发了自己当“小老师”的想法。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我三人。于是,我对他们说:“爷爷奶奶,我来教你们识字吧!”他们高兴地答应了。,然后,我把要教的字依次写在小白板上,注上拼音,一切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14.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打猎     
<正>父亲问道:“准备好了吗,孩子?”杰里米急忙点点头,并把枪捡起。他的手戴着手套,显得笨拙。父亲把门推开,两人一起走进严冬的曙光里,把小窝棚的舒适、煤油炉的温暖、咸肉和咖啡的诱人气味一股脑儿都留在身后。他们在窝棚前站了一阵,呼出的气体立即变成白色的蒸汽。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沼泽、水面和天空。要是在平时,杰里米就会叫父亲等一等,以便他摆弄照相机,把景物收进镜头,不过今天不行。今天是庄严的日子,14岁的杰里米要第一次打猎。  相似文献   

16.
剩下半碗饭     
王韭 《阅读》2014,(Z6):22-23
<正>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  相似文献   

17.
龙飞 《阅读》2022,(88):4-11
<正>从“小乌拉”到小老师1928年,周广仁出生在德国城市汉诺威。当时她的父亲到那里留学攻读机械制造博士学位,母亲随行陪读。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有一架钢琴,母亲怀着周广仁时经常弹琴,这就让腹中的胎儿受到了良好的音乐胎教。女儿出生后,父母为她取了个德国名字“乌拉”。“广仁”这个正式名字是她的祖父给起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且对世界的史学界和文学界也发生了影响,是世界人民的文化宝库里光辉的一份。 (一) 司马迁(前一四五——前八六?)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幼年时代同父亲住在家乡,家庭大概还是以农为业,因此他自说“耕牧河山之阳”。由于他从小过着耕牧生活,才有机会接触农民。而且有名的“河山之阳”,可以北眺龙门,东望黄河。他面对着这雄  相似文献   

19.
王淼 《阅读》2022,(88):36-37
<正>丙丁杂货铺的生意一直很兴旺,它是我家开的,店号是父亲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很俗,但人缘很好,生意向来不错。我是父亲的“最佳帮手”:黄家叫了一瓶酒,我送;李家叫了一斤米,我也送;蔡家只要一包香烟,还是我送……可是送货并不保证能把钱一并收回来:村子里的人习惯赊欠,往往算准了黄道吉日再还。家里有一本挂在墙上的日历,上面记得满满的,都是“欠债芳名录”。  相似文献   

20.
幼童的妙答     
东晋元帝的大儿子司马绍,只有几岁时就机灵过人,父亲十分喜欢他。一天,有位官员从长安来到京城,逗笑地问他“: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啊?”“常有人从长安来到京城,没听有人从太阳那儿来,长安离我们近。”次日,元帝设宴招待群臣。父亲又问他: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他抬头看着满朝大臣,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元帝听了很不高兴。“我们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不能一眼看见长安呀!”满朝大臣无不称赞。同一个问题,幼童司马绍根据不同的听众和场合,作出了不同的巧妙回答。司马绍善于推理,能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对于同学们习辩证思维,提高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