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体多元等特点.当前中国在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建设方面存在单一化发展的瓶颈.明确评估主体的分工,促进多元化建设是构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荷兰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评估与认证质量保障体制,其多元化的质量保障主体以及运作模式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结构,构建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适应大众化条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多方面、多视角和多主体的。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主体的评估转向多元主体的评估,由强调学科本位标准向学习者的要求希望方面转化,由外部评估为主转向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3.
冯旭芳  李海宗 《教育探索》2008,(11):139-140
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要由国家评估委员会和其他机构构成。评估机构的多主体性、评估目的的外在性、评估方法的外控性、评估程序的严格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公开性是其主要特点。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一是要依法治教,通过立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二是要实施第三方评价,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三是提高其质量保证程序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公开性;四是完善发布制度,保证整改落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欧洲主要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发展趋势,诸如转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原则、调整质量保障结构、重塑质量评估理念、改变评估主要内容与方式、突出高校质量保障主体责任、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持续改进方向、重视质量评估的元评估、加强后期整改评估等,认为这些趋势能有效激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动力,促使内部质量保障由科层机制走向文化机制,形成质量保障文化,并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新一轮评估提出了五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理念是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将高校、政府、企业、社会链接在一起的、相互融合发展的理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多元发展主体之间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多元主体在协同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构建完善、和谐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一是构建宏观指导与微观自主协同保障的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大学内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构建合理完善的中介监督机制;四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最直接的体验者、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中理应拥有一席之地。哈萨克斯坦欧亚高等教育卫生健康认证与质量保障中心(ECAQA)组织学生从评估标准制定、高校外部教育质量保障、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三方面参与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具有以开放多元的学生视角扩宽评估维度等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现代教育理念,这为我国高校质量评估提供了学习的案例。首先,源头保障学生参与;其次,提高学生参与效能;第三,扩展学生评估高校的维度;最后,畅通学生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年的本土实践探索和国际经验借鉴,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运用的日益广泛,公信力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面临着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实挑战。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实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多年,在提升公信力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如通过颁布政策法规确立合法地位、重视评估机构的资质审查和人员培训、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评估过程,以及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与公正等。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元评估制度、重视评估过程的多元主体参与及实施评估结果的动态调整机制,提升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它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日本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上,并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基础、以第三方评估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估体制,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比较中日高等教育评估的主体、指标体系、组织机构以及法律法规等,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既要考察高等学校各种活动是否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更要评判其各种活动及产品尤其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需要。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尽快构建保障第三方评估组织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政府、高校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方组织评估结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各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我们应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借鉴发达国家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先进经验,实施由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估模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客观性、公正性和效用性既是高等教育评估的逻辑起点,也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保障。近年来,美、英、荷、法等国高等教育评估呈现出生本性与发展性的价值转向,多元参与与协同治理的模式变革,提升效益与差异发展的效用优化。在借鉴与反思的基础上,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评估取向,遵循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树立绩效自主的评估原则,尊重高校差异发展与特色发展;建立主体自觉的评估导向,提升高校的质量自觉;积极培育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发挥结构性评估优势;健全监督问责的元评估建设,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信力,从而推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化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强国,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富有特色:在评估内容方面,构建起了高等教育系统、院校以及学科(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学生学习成果体系;在评估方法方面,形成了由标准化测试、评价量规、表现性评估以及问卷调查等四种类型构成的多元化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体系。其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内容体系,为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奠定共识基础;开发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与工具,提高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加强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制度建设,促使学习成果评估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强化职业训练为手段、产学合作为保障。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监控主体单一、监控对象片面、监控内容失衡、监控方式僵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两个主体、两条主线、两个结合”的构建思路,从监控组织、监控内容、监控方式、自我评估机制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耶鲁大学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得益于其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耶鲁为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与学习支持系统,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指导体系、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在质量评估方面建立了灵活的内部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与多元的外部质量评估体系;耶鲁的经验为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比较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在评估主体、评估程序、评估功能方面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应该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即多元的评估主体,多元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体系,多元的评估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理念、手段、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阐释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内涵。树立学生为本理念,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积极开展监测评估,构筑常态保障体系;完善内部保障制度,筑牢质量保障根基;营造和谐生态环境,打造质量保障文化等方面选择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民间主导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官方主导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多元保障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新形势下,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建立独立的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信息系统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协商治理是在社区治理中融合协商理念与方式的民主治理实践,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我国社区协商治理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模式。但是,法治化程度不足、多元主体间关系不畅、主体协商具有随意性、资源供给及整合机制不成熟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从多元主体互动视角出发提出以下优化路径:推进协商治理法治化,规范主体间关系,构建完善的协商治理机制;通过基层(社区)党组织发动、引领和聚合多元治理主体,加强政社沟通型互动,建构“一核多元”协商治理主体结构;培育和引入社区社会(社工)组织,提升社区协商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治理主体间同化型互动,重视协商价值,培育协商意识,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环节。基于多元主体理论视角,对Q校校方、教师、学生、企业四方核心利益主体访谈语料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利益主体的办学质量诉求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将“质量”视为主体参与、教学互动、制度规范和环境形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在核心主体、比较评价和微观场域建设层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主体带宽、教学导向和宏观环境感知层面还存在一定分歧。应以“协商质量”为行动目标,在夯实“教/学”互动的共识基础上,对外注重教育“供/需”动态均衡,对内调和“制度(规范)”与“主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有: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办学定位不明确;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倾向普遍;教学投入不足;生源水平参差不一;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多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实验与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