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复兴 《阅读》2023,(Z3):14-15
<正>今年,春天的脚步似乎来得更早些。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盎然春意再明显不过。对于立春的说法颇多: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讨春……“春”字前面的那一个个不同的动词,无一不透露着我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跃跃欲试之情。我没有看到过哪一个节气有立春这样多的修饰和形容,简直像是多声部的合唱。关于立春这样众多的说法中,我最喜欢的是咬春。其他那些个附在春字前面的动词,哪一个有“咬”字更纯朴,更充满动感,更具有乡间才有的乡土气息的诱惑劲儿?  相似文献   

2.
张炜 《阅读》2023,(72):39-41
<正>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把它过得像模像样。不要说春节、元宵、端午这几个大节日了,就连冬至、立春这样的节气,她都会按部就班地准备下来。中秋节是多大的节日啊,外祖母要提前许多天开始准备。她一边忙碌一边说:“可惜你爸爸回不来,这是团圆的日子啊。”妈妈提早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一年两头春”。1995年和1996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正是农历乙亥年的正月初五和十二月二十六日。民间俗称这种历法现象为“一年两头春”。“两个中秋节”。乙亥年中有个闰八月,因此人们将过上两个中秋节,这既有趣又十分难得。因为闰月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曙光已露,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将来临了。江泽民主席高瞻远瞩。语重心长:“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开始发展知识经济,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如何重视?江主席一语中的、震聋发聩:“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5.
流行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的养气说,特别注重勇气的培养。漆雕开、曾子和子夏等人的养气说,皆是以孔子的义勇观为基础的。告子将“义”外在于养勇活动,而孟子则主张“集义”应当内在于且优先于养气的过程,体现了养义之勇与培养血气之勇两条路线的对立。从公孙尼子开始,养气说开始与人性论发生紧密的关联,而着重关注身心的和谐问题,并以“中和”为其根本原则。世硕则更进一步,将养气说转进为养性说,而突出了本性善恶的养护问题。孟子集养气说与养性说两大传统于一体,在性善论的主张下特别表发了“操存”与“扩充”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一 )题 记改革开放 2 0年来 ,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 ,人们已摆脱了极“左”的狂热追求 ,开始对中国及世界前途进行多元的探索思考 ;经济上 ,城市与乡村已变成一个巨大的经济竞争大市场 ;文化上 ,宽松自由百花齐放 ;教育上 ,开始实行系统的知识教育 ,摆脱了极”左”的空洞说教。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成长出来的新一代 ,人格价值观念的各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 ,我校“两课”教师组织了这次学生价值观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 ,结合对学生的个别交谈 ,写小论文等方式。调查工作于 1 999年 5月 1 0日开始至 5月 …  相似文献   

7.
1958年,全国“大跃进”运动的开始,江苏的各项事业也开始了“大跃进”。采用第一手的档案资料,总结了江苏农村体育“大跃进”呈现出组织领导上大跃进;政治思想工作形式上的大跃进:技术指导上的大跃进;思想上的大跃进等特点。分析了江苏农村体育“大跃进”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何捷 《阅读》2024,(26):12-17
<正>重庆是有名的山城、雾都,是“红色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名家的传奇故事——在天官府8号小楼上,郭沫若开始了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在北碚,老舍开始了《四世同堂》的创作;陶行知在这里创办了“育才学校”……抗战时期,作家冰心曾居住于重庆歌乐山上的“潜庐”。冰心一生为儿童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她的文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童年的歌颂。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 《阅读》2015,(11):9-10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噼啪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所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  相似文献   

10.
李燕  朱旻悦 《阅读》2023,(27):10-13
<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陆文夫就开始书写“苏州故事”。苏州的美食、美景、建筑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一代苏州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构成了一曲低吟浅唱的苏州印象之歌。“小巷”和“美食”是他书写苏州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夜色迷蒙中小巷深处传来的敲门声,是张俊与徐文霞的双向奔赴;清晨面馆里的热气腾腾,是美食家朱自冶在埋头吸溜他心心念念的头汤面;  相似文献   

11.
前言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前历来十分关心我国人民的健康,于一九五二年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以后又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毛主席的这些谆谆教导,将永远指引着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伟大领袖毛主席还身体力行,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了刻苦顽强的体育锻炼,直  相似文献   

12.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暴露“,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和危机。7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梦占曾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语言方式。在从“兢于道德”的“上古”向“逐于智谋”的“中古”缓慢曲折的转化过程中,梦占被逐步政治语言化。梦占政治语言的黄金时代是春秋,它渗透进春秋的各个政治领域,使春秋波诡云谲的政治生活带上几分狡黠色彩。春秋一过,梦占政治语言便开始它无可挽回的消亡历程,导致其消亡的原因是:梦占的虚幻、儒生的选择、帝王的压制。  相似文献   

14.
“孝道”思想产生于殷商时期,其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厚葬和祭奠;周代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由对死人的祭奠过渡为对活人的尊敬;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师分别赋予“孝”许多新的内容,“孝道”思想遂渐趋成熟,逐渐成为维系家庭伦理的准则并进而上升为安邦治国的根本。《孝经》一书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对殷周时期的“孝道”有所扬弃、继承和发展,而且囊括了先秦儒家学派论“孝”的全部内容,充分反映了儒家的“孝道”观。认真研究并吸收其积极成分,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按摩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说:“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这些是前人创立的重要的按摩理论。近年开始了对按摩的生理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青春期教育及<现代少年>课程的实验研究》课题于1994年开始在武汉地区进行实验。在形成、维护、促进和加强处在青春期初期受教育者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8年荣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九五”期间,我们主动承担“实验师资培训研究”的子课题,是基于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八五”期间《现代少年》课程实验过程中,不少实验学校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其原因较为复杂:一是中小学缺乏受过系统心理教育专门训练的教师,即使有  相似文献   

17.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十二点钟声响过,七月一日零晨开始,米字旗徐徐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天,香港正式回归祖国,这是雪百年之耻,扬民族之威的大事。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学院于九六年下半年组织了“树立良好形象,迎接香港回归”的专题教育学习。院党委向全院官兵提出了树立“前列”意识、“商品”意识、“形象”意识、“文明”意识的要求。这里,我仅就树立“文明”意识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中 ,沉睡了几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了。首先是女性自身的“人”的意识的觉醒 ;其次是女性的自由平等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女性审美意识也开始突破封建的“妇容”观 ,蕴涵着男女平等的可能 ;崭新的爱情婚姻观念大胆突出自由选择与“先情后性”的立场 ,冲决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 ,饱含着女性自由发展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最早是从西方人开始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者,如旅行家、传教士,随着这些国家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侵略来到中国,他们依据被歪曲了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败”理论,污蔑中国民族性的“陋劣”,为其侵略中国服务。美国传教士斯密士(A·H·Smith),曾留居中国五十年,写了《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极力污蔑中国的“民族性”。到了二十世纪初,改造国民性的思潮才在中国出现。鲁迅就是最早开始研究改造国民性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