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弄懂了概念,掌握其本质,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一到二年级,学生学会了用"比多"或"比少"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三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也同样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是除法(包含除)的一种延续,可以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促进理解。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下课堂教学的追求,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观察、理解、发掘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重难点的困顿处、在思维的疑虑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凸显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通道顺畅,问题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4.
"倍"是小学数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和建立"倍"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打下基础。把翻转课堂的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深度整合,巧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信息处理、自主探究、整理总结等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倍"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深层次地对比辨析,多方向地沟通联系,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把握"倍"的概念,真正地领悟"倍"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线段"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生活原型中感知线段、在探索交流中建构线段的概念、在生活经验中丰富线段的概念、在综合应用中完善对线段的认识、在回顾总结中深化对线段的认识,让学生在抽象化的学习过程、动态化的思考过程和多元化的表征过程中,深化对"线段"概念的本质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相对数量比较的起点,隶属于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文章从概念多元表征的视角,通过对"倍"的本质的分析、学生的调查分析、现行教材的对比等方式对"倍"作相对深入的研究,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分析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当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辨中认识、理解、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起始概念。加强起始概念的理解与内化,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自主迁移,建构新知。二年级“倍的认识”即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起始概念。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比较两数相差关系的经验积累,对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理解。在初步认识倍,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后,将延伸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比较理解倍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倍”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由“相差关系”引出“倍数关系”,引导学生感知倍的认识;再通过取球活动等例子丰富学生对“倍”的感知,从而建立“倍”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结合巩固拓展练习,强化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轴对称图形是从对称体系中抽象出来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要善于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逐步抽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丰富的活动操作中,将概念具体化,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1.
郑毓信教授说过:“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数学知识的理解贵在求联而不在求全。”何为求“联”呢?顾名思义,就是主动构建联系,形成线或者网络,这在概念教学中尤其重要。由于受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处于同一概念体系中的概念往往需要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才能学完,这可能会削弱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课前要研究的不...  相似文献   

12.
[课前思考]一教学现状提起“倍的认识”,很多教师的头脑中会出现如图1这样的图像:也会出现这样的句式: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黄花里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由此可见,在“倍”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过于关注概念表述的“精确”,而忽略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有关概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要建立“倍”的概念,就必须先从丰富的直观材料中抽象出模型。因此,教师有必要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以游戏导入“倍”,再结合画图、操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倍数关系是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理解倍的含义,关键在于有效建立“倍”的概念。王圣昌老师不走寻常路,从两个数量的关系入手,先引导学生和“倍”的内涵互动,从发现关系、明确关系到用除法算式表达倍数关系,从直观到抽象,从浅显到深刻,逐步实现数学化,教学简约、深刻,为一线教师开启了识“倍”新视界。  相似文献   

15.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准确把握方程思想是进行方程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对《认识方程》的教学,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问题,学习建模,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凸显方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一次磨课,就是一次"历劫",是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与教学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分数的再认识"的磨课中,逐步深入概念本质,让课堂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自我走向实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7.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几种基本方法,为后续的面积单位认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一次有力的尝试,解答了教师最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分数有认识吗?学生心中的分数能用文字或图形进行表征吗?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这节课的教学?如何让具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深刻理解分数?  相似文献   

19.
教学思考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与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却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的内容。由于“倍”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知识地位及其特殊的内涵意义,作为一个小学数学传统的经典概念之一,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于“倍”的研究和思考。究竟什么是“倍”?怎样的学习材料和方法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对于“倍”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导致了部分课堂教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