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事改革开始实现从封闭的人事管理到开放的人力资源国际化配置的深刻转变。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借鉴国外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度",需从岗位设置、招聘条件、聘期管理、职务晋升、发展激励、现有过渡和聘用解除等方面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及配套支持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缺乏资源支持、名额有限、考核标准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全过程竞争、低留任率和高职业压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度体系的显著特征。究其根源,我国准聘—长聘制度并非是教师群体基于维护学术自由的共同目的自发生成的,而是基于效率导向的行政逻辑自上而下推行的,不同制度行动者和治理机制之间缺乏适度制衡。在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协会发育不全、契约观念缺乏的情境下,准聘—长聘制度被异化为高校增强人事管制和提升组织效益的工具,而教师的合法权益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乃至“遮蔽”。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和法律理性,应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据此,可从设定合理的留任率、构建公开透明且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以学术为主导的评审程序、完善针对终身轨教师的培育和支持体系以及退出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新管理主义于学术职业缓慢渗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种注重绩效、竞争和控制的新秩序,以专业身份和学术认同为核心的专业主义日渐式微,导致青年教师学术身份的构建过程常囿于新管理主义与专业主义的矛盾张力。两个核心要素影响该过程:个人内在观念与组织外部期待间的匹配度、学术身份构建的动力源。基于此,将青年教师的学术身份构建过程划分为独立自决、面从心非、互利共生和守正引领四种类型。对一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案例研究,采取质性主义取向下的半结构访谈方法,深入考察不同类型学术身份构建过程中青年教师差异化的价值取向、资源、心理过程、个体与外部关系及制度感知。研究发现,学术身份的构建过程不仅需要高校学术职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学术共同体自主性增强,同时需要发挥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分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师资队伍建设中实行准长聘制十年取得的成效,认为实行准长聘制对于我国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于基础学科师资队伍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也对准长聘制改革的利弊及存在的后续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1,(2):90-98
高校教师长聘制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保障教师职业安全与学术自由的正式规则。21世纪初至今,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历经了实践、推广、深化与调整四个发展阶段,其背后蕴藏着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逻辑。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去分析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变迁,可以看出宏观环境、行为主体权力、路径依赖以及关键节点等要素深刻影响着制度结果。从优化宏观外部环境、追求行为主体策略一致性、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以及把握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6.
以“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为核心的“准聘—长聘”人事制度不断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通过准聘期考核得到长聘教职的晋升评价是教师评价制度的重要一环。文章选取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案例,尝试探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机制。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采用分层分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实行自下而上、职责明确的评价程序,并建立了充分的反馈与申诉机制。深化我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应树立共同治理理念、推动利益相关主体参与评价,关注学科差异、兼顾“质”“量”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发挥基层组织评价自主权,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现在和未来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理解,从制度性权利的外部他者认同和心理性认同的内部自我认同的两个方面有助于解读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的多重身份和自我迷失特征,以此来建构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长聘教职授予评价制度是长聘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新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包括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三大要素,本文借助上述制度解释,对高校教师长聘教职授予评价的制度基础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校自发形成的内生型制度,丰富的教职来源、强健的专业保障、完善的学术氛围、畅通的流动机制和宽松的文化环境构成了其繁荣的土壤。我国高校实施预聘-长聘制虽然取得了突出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外生型改革导致利益博弈复杂,制度移植存在水土不服现象;二是"非升即走"中的培养支持不足,教师"走"后的兜底保障不够;三是晋升前易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晋升后易成为"保护懒汉"的制度。建议完善制度顶层设计与动力传导链条,关注政策实施的弹性与灵活性;落实预聘期内的培养支持机制,完善教师"走"后的兜底保障制度;实施适应性与发展性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实施“预聘—长聘”制度高校中出现的新教师离职潮现象,选择中国西部地区一所高校,使用组织多重制度逻辑冲突框架分析该校预聘期内教师离职现象。研究发现,新入职教师面对组织制度上的多重性、竞争性和选择性,受到组织行政文化和道德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一部分对组织制度“严格遵守”,另一部分对组织制度“权益遵守”。前者大多难以完成预聘期科研考核任务,由于忽视了学术资本的积累,很难在劳动力市场中保持高价格,成为被淘汰的“过客”;后者专注于预聘期考核要求的达成,重视学术资本的积累,在学术劳动力市场能够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并通过驾驭信息不对称将签约高校作为跳板,成为不断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学术治理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在学术锦标赛制下,不同层类大学的学术制度供给具有明显的差异:偏研究型的大学建立了内部学术锦标赛制,放大了制度激励效果;偏教学型的大学的学术制度流于形式,消解了制度激励效果。但无论是在哪种层类的大学,以少数拔尖人才为目标的学术锦标赛制设计与多数青年教师的利益偏好和价值信念并不吻合,青年教师的制度认同度普遍较低,其学术行动多属于制度压力下的应激行动,不利于长远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都正在经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考验,由此,有必要吸取西方大学的经验,探析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如何变革与坚守。"身份"建构于"个体—情境"互动中,大学组织、学科部落和教师个体的学术生活等三者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建构最为重要的意义来源。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组织情境存在程度不同的"市场化生存"问题,学科部落情境存在学科地位分化和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教师个体学术生活存在契约化变革和自由空间被挤压问题。随着大学"情境"的变革,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学术身份将面临重新建构,还将可能生成一种新的"创业者"学术身份。很有必要从传承历史的传统精髓、借鉴成功的变革经验和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三个维度来反思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3.
美大学发生的"学术资本主义"倾向使大学教师的核心身份也同时发生了解构和变迁,如以往被认为无之则不成为大学学者的学术自由和自治传统逐渐失落。因此一些关注学术身份问题的学者提出重构教师的学术身份的设想,他们主张以多重身份解脱"学术资本主义"带来身份的困境。这一情况给今天中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域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根本理念,是推动高校学术繁荣和争鸣的重要基础。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术自由理念不断地发生着变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评估制度作为外界监督高校质量的保障机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学术治理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在学术锦标赛制下,不同层类大学的学术制度供给具有明显的差异:偏研究型的大学建立了内部学术锦标赛制,放大了制度激励效果;偏教学型的大学的学术制度流于形式,消解了制度激励效果。但无论是在哪种层类的大学,以少数拔尖人才为目标的学术锦标赛制设计与多数青年教师的利益偏好和价值信念并不吻合,青年教师的制度认同度普遍较低,其学术行动多属于制度压力下的应激行动,不利于长远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利用异时双重差分法,选取某省7所省属院校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实施“预聘-长聘”制度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此探讨该制度对省属高校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以“首聘期科研考核”为核心的“预聘-长聘”制度,对科研产出具有正向作用,且产出成果更具国际化。研究认为,“首聘期科研考核”较之“非升即走”更具有可行性,当然也需要设定合理的考核时长、对基础研究相对弹性的考核标准以及更加完善的学术资源和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双一流”建设高校W学科教师简历和论文发表数据,分析了“预聘—长聘制”实施现状及其对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发现科研产出数据和职称晋升曲线印证了学校设置的预聘期限的合理性。教师被纳入长聘系列管理后,其科研产出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长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预聘系列教师和普通系列教师,预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普通系列教师。教师聘任级别对科研产出影响显著,长聘高级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为最多。性别、博士后经历、基金支持以及留学经历等都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高校采取不同聘任办法逐渐向“预聘—长聘制”过渡;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产出评价机制;注重对博士后的培养与支持,切实保障女性青年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教师身份认同是最近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主力军。研究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个案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叙事研究等方法对其教师身份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途径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大学教师的成长及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