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育融合”是推进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当下,如何推动高校美育与其它四育的融合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作为加强和改进美育的主要场所,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着重强调全面育人的导向性原则,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完善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的教学体系。推动美育的创新,开发和探索新的教育载体,构建开放性和协同性的管理机制等,从而确保高等教育中的美育能够实际有效地实施,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五育融合”是重塑教育完整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美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立足美育推进五育融合,是五育由分裂走向完整的教育回归。要想“以美促全”,应形成美育文化浸润、学科建设、智能引领及美育具身实践等机制去推动“五育融合”。“五育融合”的实现需要融美于教,立足美育的发展过程和实践路径,以“感美”“尚美”“立美”“创美”为突破口,分别探寻“五育”教学理念、方式、体系、活动,并在整体协调的美育教学活动中实现“五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生成。  相似文献   

4.
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新时代赓续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首先必须充分挖掘其在目的、方法、立场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其次,要深入剖析其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要时代价值。最后,通过深耕理论研究厚土、整合优质资源和落实五育并举方针等方式,积极探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5.
潘霞 《成才之路》2023,(16):141-144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是一种思维突破,也是一种理念创新。文章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五育融合”面临的困境,提出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教育淬炼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出“政治合格、技能精湛、体能过硬、文化素养高、劳动意识强”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开展“五育”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可从确定教育目标、营造课程生态、建立融合机制、完善融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学校治理、加强资源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育人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五育并举”需要向“五育融合”提升。“五育并举”是“五育融合”的基础,“五育融合”是对“五育并举”的理论提升。“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提升的关键,其原因包括:“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关键路径;“德美育”是“五育融合”的精神内核;“德美育”的建构有利于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自然过渡。“德美育”体系的建构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目标维度表征为培育德性美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维度应在课程开发主体多元、课程时空多元的基础上,超越近代西方条块分割的学科建制;评价维度的核心是基于情感和价值的心灵美的内在生成度,建构嵌入式叙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五育并举”的视域看,美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美能养德、美可启智、美育健体、劳美共进。高校作为全社会加强和改进美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突出育人导向,建强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布局,推进课程建设;丰富美育资源,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工作载体,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0.
叶静涛 《学苑教育》2022,(36):82-83+86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之一,已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方式。在“五育融合”的教育新时代,美育的育人价值和作用无可替代,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树立“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建立新时代美育价值导向机制,探索新美育体系实施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当下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体之问,为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思路和基准。五育融合的视角可以推进基础教育评价对象由“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转型,促进基础教育评价思维由“线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换,助推基础教育评价功能由“功利”转向“增值”转变。但实践中困境重重,五育融合视角下基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陷入矛盾困境,评价方案实施陷入落差困境,评价结果运用陷入控制困境。为化解困境,需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综合研究,完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配套制度,构筑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福州第四中学“惠泽大美育”课程正是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目标而逐步探索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它秉承“适性发展,成人致美”的办学理念,从优化全育课程架构、制定学科大美育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大美育课程校本教材、拓展大美育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维度、探索多元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现五育融合共通,“五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工程教育包括工程知识的学习、技能方法的掌握、思想观念的养成。五育融合导向下的中学工程教育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具体实践路径为:系统规划目标,分类推进工程教育;盘活学科教材,综合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加强总结宣传,树立典型,示范辐射;探索校企合作,培育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蔡燕婷 《英语教师》2022,(23):76-80
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教育教学中开展五育融合的意义,探究五育融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提出五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路径,即以德育人、以智启慧、以体健美、以美润心、以劳树德,建构温度课堂、思维课堂、活力课堂、生态课堂、生活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融合多学科知识内容,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塑造人格,促进五育并举的全人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应置于何处是一个具有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政策和学理层面有关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相关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五育以“嵌套”的基本样态存在。当下,劳动教育因其薄弱的教育观念、粗放且浅表的教育课程、与劳育脱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及“重智轻劳”的班级建设使其在五育关系中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反思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价值定位,以求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新诉求,对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重构路径的前提从人文化、科技化、具身认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集约性与深层性并存的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外联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班级建设深度融合等方面探寻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的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拥有美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身体素质、正确的审美意识、较高的智力水平、热衷于劳动的新时代人才。本文主要带领读者了解五育融合的定义;分析五育融合视角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研究教师应如何有效落实学校的教育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敬业爱岗、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道德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培育路径应着力于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