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一、建立学生质疑的基础,让学生有疑可问传统的教育是结论性教育,教师讲、学生听,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同时,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即使学生对某一个知识提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教师也会说,习惯上应如何如何,慢慢地泯灭了学生质疑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细心观察,认真地去剖析问题,进行探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结合现有资源创设探究情境,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模式,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来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知欲望,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有一定关系.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强,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逐渐弱化.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  相似文献   

4.
1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1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1)教师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堂启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小学生在课堂思维时,往往缺乏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鼓励,并恰到好处地使用.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呢?  相似文献   

6.
教师以课堂言行引导学生认知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预设课堂言行本是"图效"和"发展思维",而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师言行往往有带着"作秀"的表演意味,以所谓的"互动"场面,营造学生探究"阵势".教师的"设疑、启发、点拨、补白"不指向学生的探索过程和思维方法,课堂谈话演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式对话,学生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参照教师流露的意向答案"填空作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1.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时可以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时提出,有时可以通过观察实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表现力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呢?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能表现"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教师对之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与操作的适当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汲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9.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上教师经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和启发学生,好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这一问题来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和获取知识,能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重视提问艺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主体思维,锻炼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用英语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施璐嘉 《教育》2014,(9):57-58
学教生成是知识群落的再生长和再建构,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交互作用以及师生互动中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和新境界.课堂上精彩的生成,体现的是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即创新思维.其培养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杜紫红 《福建教育》2023,(27):59-60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洞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可在“知识发生处”“深化理解时”“回顾反思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恰逢其时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一般说来,教师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及时提问,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学生接触所学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教师及时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把学生带入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并促进其积极思考,顺利掌握所学知识或形成技能技巧。 1.在新旧知识衔接过渡处提问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适时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详细预设教学过程,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的策略,参与学生有效的知识建构,把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和谐起来,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15.
范蔚清 《广西教育》2007,(5B):36-36
优化课堂提问,即设计的问题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并且能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学。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此外,优化课堂提问还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设计,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各自的见解,使学生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景。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发思维,利用知识的"深入点",提升思维;注重知识的"延伸点",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所体现的学生主体作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答案上。当然,这也是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这样做还是远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往往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未必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麦浩培 《师道》2007,(6):46-46
在语文教学诸环节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思维的成长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19.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启发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引起注意 ,进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 ,形成学习期待或产生认知冲突时 ,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教学 ,积极思考问题 .本文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 ,就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启发方法略述已见 .1 激趣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材料感兴趣 ,把自己融合在课堂情境之中时 ,学生才会主动去质疑问难、探索新知识 ,如学习方程概念时 ,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从一个游戏引入新课 :让学生想一个数 ,说出把它除以 2再减去 3所得的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