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和熏陶读者,给读者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明湖居听书》就是在艺术上具有无穷魅力的作品,它以层层铺垫的写法,造成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明湖居听书》一文的主旨在于表现白妞说  相似文献   

2.
粟建林 《教师》2013,(2):117-117
文学作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文化、历史、艺术的活化石,经历了各个时代从生涩发展到成熟直至辉煌,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美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对文学亦是如此,何为美?何以美?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文学何以至美,自古以来存在潜在的血脉,无外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3.
空白艺术是指作品已书写描绘部分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空白艺术运用得好,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相似文献   

4.
路遥文学作品的思想立足把握主流意识,注重文学社会功效和价值。以苍凉沉郁的悲剧色彩以及崇高之美向读者呈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堪称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和道德意识等,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新时期要求振兴文学对时代的作用,重温路遥的文学著作,不仅能使其文学作品的固有价值得以重现,而且还能给我们留下非常丰富的时代启示以及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义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复义主要包括诗歌题目的复义、一个诗行的复义、诗歌结尾的复义、整首诗的复义等。象征、双关、意象、引喻、隐秘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等使弗罗斯特的诗歌呈现出复义性。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复义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复义使弗罗斯特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迸发出朦胧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在古代盛行,许多光怪陆离的文学经典在当时被创作出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中有许多类似传说、神话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都透露出一股神秘的魅力,激发读者无限的求知欲,以此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在现代,一部鬼吹灯的盗墓网络小说爆红,其中就涉及了许多古代传说,正因为如此,使得现代人再一次激起对古代文学的热情,实现了文学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妇清文学宝库中,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部奇书。这是一本“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丈评艺评”(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序言)的书。其中,作者的妻子芸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文学审美和创作中的空白意识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家在作品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朦胧之美,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去追求文学的底蕴,而读者通过对空白的再创造,可以使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更加完美,从而完成作品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敏 《海外英语》2013,(4X):142-143
文学是一座集文化精华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富于艺术张力及美学价值。正因为上述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追求其美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文本的特点,在与科技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特点的理解,然后提出文学作品翻译对风格美、意美、形美的追求,在阐释其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达到以艺术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作用,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真切体验。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及其创造的艺术美,逐步引起阅读鉴赏者思想感情上渐渐强烈的反应,使其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这,就是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1.
脍炙人口的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用极其洗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大草原景象,它特有的艺术气质给读者留下美好享受的同时,也使诗歌的生命得以延续不息.从文学接受、意境、色彩、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对《敕勒歌》的艺术特质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探究情景交融的秘密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情画意的散文;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情景交融的文字画面。这种美文的艺术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譬如《济南的冬天》,写得温暖晴朗,秀气可爱。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让学生赏读这篇美文,不只是让他们沉浸其中,受到陶冶,更要探究老舍发现美、揭示美、表现美的秘密。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体现在其语言的意境美,朦胧美,绘画美等方面。众多英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译者以非凡的文学功底再现了《红楼梦》原作风采,给读者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徐鹏 《成才之路》2009,(29):24-25
文学的教学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教学美感的综合效应——文学教学艺术魅力的分析和学生审美情趣的积极参与;心理审美的“感官互通”效应是文学教学美产生的另一个途径;文学教学中的美感增值使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美有可能比作品中的美更强烈、更容易感染人。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解读障碍,一方面妨碍着作家完整地传达出具有一定艺术意味的审美信息,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准确解读;但在另一方面,是为读者的审美想象留下了施展身手的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在文学活动中,与作家通过作品进行文学对话。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如何将其艺术的美展现给英语国家读者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或是缺乏美学思维都会在翻译的过程中造成不可避免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流失。而充分把握许渊冲教授提出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精髓,在译文中采用一定的审美策略,就能将汉语诗词的美生动地再现。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文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漫水》,是其力求与自己过去所谓的"官场文学"拉开距离的标志之作。作品重点塑造的余公公和慧娘娘,一个是传承乡村文明的杰出代表,一个是人间大美的精灵体现。作品中的"龙头杠"具有代表地方人文传统的象征性意义。漫水村的自然风物以及当地独有的风俗人情,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跃文写漫水村,既是抒发自己怀乡之情的一个出口,也是为了实现文学理想、履行文学责任的一种担当。  相似文献   

18.
穆青的新闻作品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新闻作品语言生动,布局精巧,结构灵活,细节丰富,不仅能传播新闻信息,更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种用文学手法采写的新闻作品在新闻传播上的独特意义,很值得我们现在新闻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不少读者和语文老师以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秾丽的文学色彩铸就了它的文学地位,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其实,《荷塘月色》是以口语为基调的,用口语白描来调和文学色彩,营造诗的氛围和境界,从而使这篇散文浓而不腻,艳而不妖,朴而不俗,素而不淡,这是以前很少注意到的。词藻华丽,艺术手法多样是一种美,口语白描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淡远的美。朱自清深得中国艺术的浓与淡、朴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广告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曾亲自动手撰写广告,给世人留下一批文质兼美、堪称典范的广告文学佳作.不过,作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广告的技巧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