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外公》和《就这样被感动着》都是写外公的题材,同样是写亲情的,但取材和写作角度不同,文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我的外公》和《就这样被感动着》都是写外公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主题极为相似,立意也相近,但两篇文章却有着各自独特的心理感受。在写法上,《我的外公》对外公的一系列回忆是在车上想起的,由此及彼,从看到的事物联想到外公对自己的关心,从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展示外公的形象,让人充分感受到亲情的可贵。而《就这样被感动着》情节较为简单,作者笔下的外公是他身边最亲的亲人,从外公背自己上楼感到亲人的爱这件“小事”,令“那时…  相似文献   

2.
“上帝创造了眼睛,不是用来哭的,而是用来发现的,发现身边的感动。那些动人的故事,其实就萦绕在我们身边。”感动之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是身边不足挂齿的小事。风雨中的一把伞,干渴时的一杯水,失败时的一句鼓励话语……都足以为需要帮助的人点燃温馨灯火,照亮前进的路。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两个原则” ①内容有真情实感。作文内容真正能打动读者的,往往是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所以选材时要注意回忆生活中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事情。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抒写生活,可以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使之典型化;  相似文献   

4.
陈柱 《快乐阅读》2011,(17):84-85
"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而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味感动     
转眼间,2006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了。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菲菲也对生命和生命的价值进行了思考。回想发生过的大事小事,给菲菲启发最大的,莫过于“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的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拥有最美的和声,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在韩红《感动》的歌声里,让我们一起感受平凡人的心跳,细细品味普通人的动人故事吧!毛盈盈: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两位“太空使者”,他们凭借自身超人的勇气,成为浩瀚太空中的第二批中…  相似文献   

6.
一件小事     
[习作要求]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和我们擦肩而过,但有些小事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也不会被忘记。每个人每天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小事。有的人经历过了就忘记了,有的人却细心地把它收藏在自己的作文中,作为成长的见证。你愿成为一个有心人,记录下身边稍纵即逝的小事吗?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让自己笔下的角色活起来,让读者能从他们的言行中“看到”这件事。[金指点拨]写一件小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选材要真实而且事情要小,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件事情的的确确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身边,这样,在写这件事的时候才不会写不下去。2.注…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动、让人思索的小事,这些小事像夜空中的小流星,在人不留意间划过星空,瞬间消失。然而,当我们用心把这些“小流星”“拍成照片”记录下来慢慢研读时,却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回味无穷,简直像品尝心灵的鸡汤。因为思考会让人感悟人类灵魂中那些美妙的如流星一样的瞬间。以下几篇教学随笔,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让我们去反思和回味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动、让人思索的小事,这些小事像夜空中的小流星,在人不留意间划过星空,瞬间消失。然而,当我们用心把这些“小流星”“拍成照片”记录下来慢慢研读时,却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回味无穷,简直像品尝心灵的鸡汤。因为思考会让人感悟人类灵魂中那些美妙的如流星一样的瞬间。以下几篇教学随笔,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让我们去反思和回味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动、让人思索的小事,这些小事像夜空中的小流星,在人不留意间划过星空,瞬间消失。然而,当我们用心把这些“小流星”“拍成照片”记录下来慢慢研读时,却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回味无穷,简直像品尝心灵的鸡汤。因为思考会让人感悟人类灵魂中那些美妙的如流星一样的瞬间。以下几篇教学随笔,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让我们去反思和回味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相似文献   

10.
《荔枝》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浸润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学时,应引领学生把心放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咀嚼那些看似浅易实则意丰的语句,去体悟母子间至真至纯的亲情,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子亲情课始,可以播放《妈妈的吻》或《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引领学生进入体味母子亲情的心境之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件小事,通过这些小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我”对母亲的孝心、思念,母亲对“我”…  相似文献   

11.
方法更重要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动、让人思索的小事,这些小事像夜空中的小流星,在人不留意间划过星空,瞬间消失。然而,当我们用心把这些“小流星”“拍成照片”记录下来慢慢研读时,却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回味无穷,简直像品尝心灵的鸡汤。因为思考会让人感悟人类灵魂中那些美妙的如流星一样的瞬间。以下几篇教学随笔,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让我们去反思和回味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相似文献   

12.
关注、观察和体悟“身边人”、“身边事”,养成勤于积累、善于感悟的良好习惯,是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必修课。浏览2011年中考作文题,就可以发现好』乙个题日都用“身边”字样。有的用词都大同小异,例如《就在我身边》(菏泽题)、《茸实,就在我身边》(南宁题)、《在我身边》(梅州题)、《身边的感动》(潜江题)等。  相似文献   

13.
作文碰碰车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中往往蕴藏着“不小”的意义。如果我们善于发现那些“不小”的意义,并在文章中来上“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那小事就一定会显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就像阳光、空气、水,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亲人的爱、师长的爱、朋友的爱、来自陌生人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请你把感受最深的爱写下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习作指导·轻松解文题感受身边的爱,如何理解“感受”一词?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悟。顾名思义,是对来自别人的爱的一种感受。想一想,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让我们如此地感动。也许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许是来自亲人的一贯无私的爱,也许是一句充满力量的鼓励的话语,也许是默默无闻的爱的行动……这种爱可能来自个人,可能来自集…  相似文献   

15.
【正】北航校园无处不充满着感动,这感动有的来自德高望重的教授孜孜不倦的辛勤教诲;有的来自优秀校友反哺母校的真情回馈;有的来自身边同学奋发图强的感人故事;有的来自教职工默默耕耘、无  相似文献   

16.
感动的碎片     
星座物语上说:巨蟹座的人往往很感性。我是个巨蟹女孩,所以我很感性,这一点我从不否认,因为一件小事就常常把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我把每一次感动装进透明的玻璃瓶中,以便随时感受到它们的温暖。“哗啦”一声,玻璃瓶碎了,我可不忍心丢弃了它们,待我一片片拾起来。碎片一“老巩,教我练扣球好不好?”“没问题!告诉你,扣球的时候要眼疾手快,而且要把握好分寸,千万不要打出乒乓球台。我给你发几个高一点的球,以便你练习。”“Yes,sir.”她陪我练了一个下午。看着她聚精会神地发球,我似乎感到有种不可名状的东西从心头升起,我知道,那叫感动。记得…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使用塑料袋,仿佛是每个人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宗旨同学的小调查就是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这里以《爱如茉莉》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一句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句子:病房里,那株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了我们的心中。第一位老师执教:师:这段话有没有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生:我从“洁白纯净”感受到茉莉花很美。生:我从“缕缕幽香”感受到花很香。生:“钻”说明作者的感受很深刻。师:你从“钻”这个词中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是爱留在了作者的心中。生:作者的心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了。师:真正打动作者打动我们的是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难题。这是小学生的同感,也是教学重点。我想作文的难易与否,就在于教师是否以学懂、学通、学活以学字、词、句为基础,巧妙而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身边的小事而学写作文。我们都读过李白的《静夜思》、冰心的《小桔灯》、鲁迅的《一件小事》等,这些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著不都是来源于平凡的身边小事吗?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思想: 我校师生在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教育活动中,认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小事情”入手,因为“小事情”维系着“大荣辱”。为了进一步使全校师生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我校少先队在对队员进行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时重点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