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味内涵有哪些?本文从"双基"训练味、数学思考味、解决问题味、数学化过程提炼味、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味、数学语言交流味、人文情感关怀味儿等七方面作了论述,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生活味儿"与"数学味儿"的关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匡正"去数学化"现象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应该有独特的“数学味”,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其中的具体现象后进一步发现内在的结构和规律,经历从生活问题到建立模型再到提炼思想等一系列的“数学化”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不断品位“数学味”、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纵观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即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本味”回归到我们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5.
林孟 《新疆教育》2012,(7):95-96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让数学回归生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数学课堂要有“数学味”,这是数学教学之根本.“数学味”是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入手,揭示数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学科特点,最终以“数学化”方式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9.
综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味”离我们越来越远,正渐渐地被我们淡化、冷落。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一、情境创设具有“数学味”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日寸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的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矫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显然,这是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与实践回归数学本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昧”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昧”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如何架起“书本”与“生活”的桥梁,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围绕“数学化”这一核心,认为“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数学化”有三个策略:实物“数学化”策略,过程“数学化”策略,综合“数学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友新 《辽宁教育》2005,(11):38-39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某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某些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下面,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  相似文献   

18.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9.
王刚 《甘肃教育》2010,(11):31-3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生活化,而忽略数学化,使数学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已掩盖了数学本质的时候;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另一种声音更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如何既能活跃数学课堂,又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数学味儿?的确值得我们广泛关注。一、一贯始终的思考“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缺乏挑战性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是一节好课。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