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美国性教育的缘起、内容、意义入手,论述了发生于美国的“性革命”在抛弃了传统道德对性的约束后所引发的雪崩般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以及面对这一危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过程,即由以避孕措施为基点的安全性行为教育转向以人格为基点的“性纯洁”。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文化、道德、风俗习惯和社会的原则制定自己的性教育的原则。美国教育部长贝内特根据美国的国情提出了指导学校的性教育课的五项“原则”:一是,性教育应当教授孩子们把性克制视为赞成和效仿的标准。二是,要向孩子们强调性生活并不只是肉体的无意志的行为。三是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本文从“生成性教育”的角度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倡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多元互动、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教育其实就是对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教育,只是由于考虑到我国公民目前的传统观念和心理承受力,才称其为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我国起步较晚,一九八八年六月,国家教委才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而在国外,如美国,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开始了对中学生的性教育。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性教育的起始阶段总是充满了矛盾和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诸多禁忌和讳莫如深的态度。正如美国学者艾迪所说:“人世之间没有第二件事再比性的问题,更能激动人心,更能影响人们的祸福;同时,再没有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在向成人过渡的过程中没能在性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容易受到性胁迫、性虐待及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伤害,通过性健康教育计划来改变这一现状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学校性教育特色显著,对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的中国学校性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比较研究中关两国学校性教育,对开展和扩大我国性教育计划,探索有效的学校性教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兰润 《贵州教育》2005,(11):21-22
纵观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领地“性教育”一片空白。中国人对“性”历来是少谈或避而不谈,常视“性”为邪恶,“万恶淫为首”正是中国圣人们对“性”的歪曲,误导青少年步入对“性”认识的误区。“性”本是人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规律的趋向,是生命之源泉。因此,重视“性”知识的传播,关注“性”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人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至善品行,既利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完美,良好人格的形成,也益于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和社会建设的稳步发展。一、正视人体生理特征,认清发育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中国几千年…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性教育的实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因当时的父母囿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缺乏性教育所需知识,而社会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性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学校“性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经历了从“教性”到“教养”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主张以“教师为主,医师为辅,父母配合”;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建立渗透式的泛课程体系,将性教育渗透进具体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教育方式上,按照“分阶段、分性别、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析民国时期学校“性教育”的特征,对现今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漫话     
《父母必读》2011,(2):12-12
“在当今美国,媒体可以说是主要的性教育者。学校在对孩子的性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好,而父母又羞于和孩子谈性,于是媒体就承担起了这个重担。现在在美国70%的青少年节目会涉及性方面的内容,但其中只有不到10%的内容算得上是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性教育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社会上对大学性教育的争论,文章着重探讨了大学性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性教育的概念和性教育的教育目标。明确性教育不能等同于“性安全”教育,仅仅解决大学生当前的性问题也不是性教育的教育目标,进而探究了大学性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提出要实现性教育目标,并满足大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性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张竞生提出:“性教育问题关于人生比什么科学与艺术都更大。”英国著名性心理学家霭理士指出:“从广处看,我们可以说,性的启发与性的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社会生活的意义,要比任何时代为大。”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的马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幼儿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众所周知,幼儿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也十分旺盛。但幼儿是否存在性问题,一直有着争论。一般说来,儿童从3~4岁起便开始认识到男女之间在外生殖器上的差别,3~5岁的幼儿已经不自觉地对性问题进行自我探究了。看到任何不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高职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两性交往过程中的两大不良倾向:性愚昧无知与性放纵轻率;开展性心理咨询服务,促使和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方法:课题组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级与2001级大学生进行了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匿名性问卷调查,然后进行X2检验与U检验分析。结果:(1)大学生希望获得的性知识排序为:青春期表现与卫生、两性交往知识与性病防治知识等;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传授方式为:专家专题报告、课堂讲授、影像教学片等,男女等需求具有差异显性(P<0.01)。(2)对“贞操观”问题,仅有31.9%的大学生认为“至关重要”,对婚前性行为问题,大学生主要看法是“理解并不赞成”,对自己成为第三的可能情形,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与对方相见恨晚的感情”,女生的性道德观念比男生较严肃而认真(P<0.01)。(3)大学生存在的性问题主要是:性问题为性自慰、性搔扰、婚前性行为等,性自慰男性高于女性,受到性搔扰女性高于男性而且主要受到陌生人搔扰;婚前性行为比例较低,以上问题男女之间均具有差异显性(P<0.01或P<0.05)。结论:对大学生应由专家进行性知识、两性交往的感情观、贞操观与婚姻法制观念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控制性自慰,防止性搔扰,杜绝婚前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14.
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但从现实情况看,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多个不同侧面和环节尚存在着性别偏斜和性别歧视现象,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和措施,消除教育领域中各种或明或暗的性别不平等因素,以促进两性平等及女性的成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日渐引起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但有关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刑法中除了简单的几个法条之外,对于很多的性侵事件显得力不从心。在此试从性侵事件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的现状,力求为保护未成年人男性(仅指14—16周岁)的合法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Using survey data from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of precollege sexual violence experience to revictimization and disclosure. Among victims of campus sexual violence, those with prior sexual victimization were no more or less likely to disclose to campus resources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disclose to peers. Results suggest that institutions need to be prepared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a range of victimization experiences.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earlier and expanded sexual violence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efforts.  相似文献   

17.
虽然对是否应将性贿赂纳入刑法还有不同的争论,但性贿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为社会所公认.实际上,性贿赂也是贿赂的一种方式,且我国古代和其他国家早有关于性贿赂犯罪的立法规定.因而,应将性贿赂纳入贿赂的范畴之内,作为贿赂犯罪中的一个从重或加重的情节.  相似文献   

18.
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对性别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语言使用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并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20.
论女性性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性犯罪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志。它是指女性侵害他人性权利或有伤风化或利用其色相、肉体等性诱惑手段所实施的情节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女性性犯罪在原因、特征、危害性等方面上都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