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解放传统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评价,也在评价中教学,让学生在“教”与“评”中有效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文章细说“教—学—评”一体化,探究其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点,助推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阶段大力提倡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凸显学生本位、提升课程品质、聚合教学目标等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连贯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将“教—学—评”一体化贯彻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重视教学、教评、学评的层次性设计.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度探究了“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近年来课堂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学历案是体现这一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技术。以初中人物描写分析讲评课学历案为例,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设计解决方案,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文娟 《江苏教育》2022,(73):16-18+22
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答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晓侠 《英语教师》2024,(4):127-130
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认为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课中,通过教师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巧妙、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高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制订形式多样、具有反馈实效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是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在提高目标的操作性中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其次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再次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设计全过程,实现目标与任务、教学与评价的协同一致,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之间建立了关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不再孤立,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监控并反馈“教”与“学”的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文章通过剖析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等要素相互之间脱节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具体任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嵇晨昕 《新教师》2023,(3):34-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何更好地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梳理之后,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为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以期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是指教师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设计并开展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一致的有效教学,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监测教和学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促学,形成“教—学—评”一体化学科育人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并探索在具体课时中的教学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丽莉 《考试周刊》2024,(11):102-106
文章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结合课程标准对读写整合教学的要求,探讨在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中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活动的策略,即研读语篇,确定教学起点;分析课标,明确教学目标;紧扣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和平 《福建教育》2023,(19):30-33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全场景、全过程中的各要素协调融合、整体推进的突出评价作为的课堂教学生态,用于课堂教学评价语境更恰当。“教—学—评”一致性强调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高度匹配,用于纸笔测评语境更合适。“学—教—评”一体化主张以学为本,教服务于学,评引导学,是对“教—学—评”理念的发展。“一致性”“一体化”是促成“学”的关键,纸笔测试要突出一致性,课堂教学要实践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冯洁珏 《新教师》2023,(3):30-33
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语文阅读课堂,先要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再建构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语文阅读课堂的进阶框架,以框架为坐标,遵循课标精神,吃透编者意图,结合学情,开发、设计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及嵌入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松 《新教师》2023,(3):36-38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重构高效课堂。本文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指引,结合相关教学实例,从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大教学观”与“大课程观”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嵌入评价量规等维度,提出了有关课堂建构的思考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大力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文章多元解读“教—学—评”一体化,论述其价值,然后在“以学促教”“优教促学”“评助教学”三个维度探究其实践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均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链条。要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教师需要建立“评价即学习”的新型评价观并重构学习评价路径,以此指引课堂学习评价的规划与实施,利用好评价结果以调控教与学。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建议,这意味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将是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之态。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价值、现实困境、实施要义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旨在明晰课标理念落实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静 《英语广场》2024,(6):130-132
高中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设计中。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教学框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过程中的“评”应以整体的形式出现,以此彰显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点思考如何有效融合“教”“学”“评”三个方面的内容,增强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原则,其次重点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鲁子问 《福建教育》2023,(49):23-25+37
随着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教学与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保障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构建“以学为始”和“以评定教”的课堂教学,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