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理念、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双师”结构不合理、资格认定不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加大校企合作,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工科高职院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但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培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别受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因素影响。从宏观层面: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观层面: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建平台;微观层面: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双师型"教师职业人格三个层面提出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阵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通过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提出了通过各方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双师教师培养机制;拓展引进渠道,进一步优化双师教师队伍结构;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搭建双师教师成长平台;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引进方式单一、培养体系不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强化思想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招聘机制、强化校企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国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的研究,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学生,既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更要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培训、一机制、四平台”建设路径,即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创新意识;完善鼓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教师能力发展平台,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些年以来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求提升,要想让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有效提高,需要一支不仅拥有优秀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存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双师型”教师所应该拥有的相关内涵,更进一步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的主要能力、素质,最后根据这些能力与素质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提高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兼具深厚专业功底与良好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进而实现专业教学水平的切实提升,增强自身综合办学竞争力,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完成品牌建设。然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全面认知,因而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为此,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明其主要成因,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有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展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重大政策支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旨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极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对职教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新教师群体结构的复杂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使得入职培训存在低适配问题。本文从意识、理论、实践、考核四个层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师德师风受重视程度较低;培训内容供需失衡;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考评体系亟待完善。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培训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扩招,高职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着生师比、编制数、教师考核指标、教学评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等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有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实现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张扬高职高专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创业机制、制定有力措施、通过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人才补充机制不健全,培训渠道不通畅,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以社区学院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双师型"教师补充机制、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念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己形成普遍共识,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理念也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网络信息化培养模式,深入分析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网络信息化培养的途径,从观念转化、人员结构、培养方法、培养步骤、培养内容、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要转变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做好他们的素质培训,鼓励他们参与到职业院校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中来,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富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双师型网络信息化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高职教育呼唤“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话题。然而,何为“双师型”教师?怎样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既需实践,也需探索,并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争鸣。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积极响应“双高”院校建设号召,并结合“1+X”证书制度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因此,文章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化工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以优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参与企业实践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目前参与企业实践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教师认知偏差、实践程度不够深入、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各个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重视、教师端正下企业实践的态度、鼓励企业接纳教师参与实践、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国家、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共同合作,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为社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不足,阐明了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并从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双师能力共同体、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则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土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缺乏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缺乏具备工程经历教师的问题,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制定教师准入新标准,完善教师的培养制度,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加强高职土建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代对外贸易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通过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调研,得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困境,呼吁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协作解决。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对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从校企合作制度、培养培训体系以及职称评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