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苏诗的研究,向来众多,而从叙事角度对苏诗进行分析,却很少见。本文试对苏轼《芙蓉城》诗的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叙事的角度初步探求苏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苏轼两篇《赤壁赋》在叙事学方面的建树,体现在叙事学的叙事时间、环境、情节、视角等多个方面。两篇赋作的内容和主旨的各异,表现出文章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叙事时间上的承接性、叙事环境上支配与从属互现、叙事情节的多变性、叙事视角的聚焦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不但诗歌领时代之先,散文也有相当造诣,其散文以诗入文、注重性情、语言优美、翻新出奇、韵味隽永,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叙事、写景、议论衔接自然,文风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4.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4,(10):36-36
最近听了李恒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课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这篇短文如一块小巧玲珑的璧玉,晶莹剔透,叙事简洁,写景传神,抒情含蓄。李老师如何带领学生认真咀嚼、欣赏这篇美文呢?  相似文献   

5.
词用题序是词体叙事功能的体现。苏轼词一半以上有题序,是对词叙事功能的极大开拓。具体表现为:一、题序引导词之抒情,使词整体上具有了叙事性,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二、小序以散文式叙事引导词的诗意叙事,相互配合,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这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政府西南,是明太祖父母的陵墓。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陵前神道碑进行研究:明皇陵神道碑建造始末;明皇陵神道碑形制称谓;明皇陵神道无字碑含义;明皇陵神道御制碑价值,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明皇陵神道碑。  相似文献   

7.
<石钟山记>是苏轼的名篇,叙事、写景、辨理十分精妙,清代文学家方苞、刘大櫆称它为"坡公第一首记文". 它开篇不枝不蔓直奔要害,点出"石钟山"来,随即引出两位名家见解,一是郦道元,一是李渤.二人观点形成全文纲要.苏轼首先从客观现象质疑:置钟磬于水中,大风浪也不鸣,何况足石呢?石头敲击发声十分普遍,为什么这里独叫石钟?悬念突起,引人深思.细心玩索,就发现苏轼对两种观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常疑之",一个"余尤疑之"."人"和"余"截然不同,不经意间就埋下感情的伏笔,丰富的感情从此步步显露.  相似文献   

8.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神道碑考@罗火金$焦作市文物队!河南焦作454000 @田中华$焦作市文物队!河南焦作454000朱载堉;;神道碑~~~~  相似文献   

9.
在谋篇布局上,苏轼以善变著称。苏文求变,往往注重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变,总是将描写、叙事、议论交错使用,不主故常。随意驱遣,随文而异,姿态横生。  相似文献   

10.
理趣诗又名哲理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理趣诗的创作不乏高手,苏轼之作尤具特色。苏轼的一些诗词极富理趣,大致有在咏物中寄寓理趣,在说理中蕴合理趣,在写景中包孕理趣,在叙事中穿插理趣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神道碑原存于朱载堉墓地,即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神道碑由我国明代名书法家王铎撰并书丹,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朱载堉神道碑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12.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神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神道碑原存于朱载堉墓地,即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神道碑由我国明代名书法家王铎撰并书舟,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朱载堉神道碑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13.
面对同一事物,观察方式不同,结论常常迥然相异.苏轼有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里讨论的英国文学名著《简·爱》与《法国中尉的女人》,恰是两部题材对象相似到近同一的小说.然而,由于叙述角度、叙事结构和审美取向相差一百多年,两部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庾信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所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补、正正史记载的阙、误,对于认识历史其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仅85字,却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语言精约简洁,意韵丰富深远,清晰地描绘出苏轼和友人夜游赏月的趣事,营造了清幽唯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心胸。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首先利用助读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其次是读出要素,使得场景再现;然后通过品读美境,感悟情怀;最后读出语气,领悟情感。  相似文献   

16.
苏轼作文, 非常重视“命意”。他: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或以浅近、生动、贴切的比喻来寄托, 引发出深刻的哲理; 或从一些分散零碎的事例里, 发现并挖掘出蕴含于其中的生活的必然; 或集叙事, 说理、抒情于一体, 思想深遂, 极具个性; 或信手写来, 不加涂饰, 平淡中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由于苏轼散文讲究命意, 而博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一样,都作于苏轼一生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二者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合,采用“托事以讽”、借古喻今的手法,在艺术特色上颇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张耒作为苏轼的学生,一生时苏轼都深怀敬意.他的才华,也得到了苏轼的赏识.张耒的文学创作思想受苏轼的影响极深.正是在苏轼的影响下,张磊才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并在北宋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纵情山水,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两篇都是典型的文赋,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曲折地表露了作者内心的不平苦闷以及他的超然思想和旷达胸怀.但两赋在景物特点、起兴游程、表达方式、作者心境上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诗人张孝祥是继苏轼之后自觉、积极地学习苏轼词的词家.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张孝祥对苏轼词的继承:一是积极抗金的主张与实践,使其词沿着苏轼开创的豪放之路,成为抗战爱国的歌唱;二是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击、宦途的坎坷又使其词力求具有苏轼式的旷达.文章还从时代土壤和个人性情方面探讨了张孝祥执意学习苏轼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