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教育硕士特殊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现有培养队伍的缺陷,客观上要求强化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建设。指出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形成与创新,应本着权责明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促使地方政府、高校及地方中小学校理性地践行各自职责。  相似文献   

2.
审视我国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建设现状,仍存在导师身份来源单一、校外导师积极性不高、校内外导师协同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展望未来的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规范导师遴选,不断完善专兼协同的导师队伍,借助培训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依靠制度设计强化校内外导师管理,并着力拓展教育硕士导师的培养和引进渠道。  相似文献   

3.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构建,能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状况,从树立正确指导理念、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双导师激励机制、构建全程贯通一体化实践模式、设立学科教学实践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双导师机制的策略。结合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 生培养综合改革实践,探讨了以协同培养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教育硕士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教育信息化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办学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我校注意合理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由于异地求学、工学矛盾突出等影响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全文围绕教育硕士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时空尴尬、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及优势、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硕士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案例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和专业特性体现。当前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培养模式学术化倾向较严重、导师及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实践指导能力普遍不足、中小学校参与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大学—中学"如何围绕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性教学开展、三导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育研究和招生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接着说明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医教协同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不同特点,讨论在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及质量监控,并建立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一个可循环的集监督、评价及反馈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为基点,从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定位入手,探讨分析了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硕士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保证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专业硕士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与学术硕士教育同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高校亟须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高校自身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的 不明确""课改力度不足,无法满足产教融合需求""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僵化"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健全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切实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谢镕键  张侨 《大学教育》2024,(4):119-123
在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点的设立,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以“再地化”思想为指导,总结出“四个环境、三个主体”的培养模式,在招生、课程建设、实践3大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高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在案例建设、课题申报、毕业论文质量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带动了旅游管理本科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经验,对于全国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顺利过渡,研究生教育也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生源状况不理想、科研能力不强以及协同创新程度不够等主要问题,高校应通过实施招生制度改革、树立协同创新理念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方式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政府应搭建平台、建立第三方组织促进各方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14.
认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内涵基础上,提出实践能力全程化培养观及通过创新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激活基地学校的协同培养热情,进而提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举措,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困境,并结合自己本校的教学管理实践,提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管理的几个方法,为广大教育硕士培养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实践性趋弱是一个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偏好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指导能力有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实践。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杭州师范大学通过实践和改革,探索出了“全程·融合·协同”的新型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赣南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中把教学竞赛机制引入教学实践能力常态培养的做法。“赛学制”使真实行业环境中的学科竞赛成为实践教学本身的内容和环节,成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正确评价及与行业合作培养的纽带,形成了具有制度化、多元化、一体化(赛—学—用)、协同化(高校—行业)特点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露 《文教资料》2020,(5):194-196
课程设置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障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东部地区六所招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地方高校,基于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文本分析。目前,各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置趋于一致,课程类型设置不完整、学分比例分配不合理。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亟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课程设置与教学、学位论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深化对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突出农业推广硕士的职业特色,改进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工作,推进农业推广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在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立多方协同培养机制、高校和实践基地优势互补构建共赢的协作关系和建设能够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的优质实践示范基地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