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使命,阐述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完善宏观布局,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聚焦微观治理,提升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发挥协同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传承发扬,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历经了脱贫攻坚的锤炼,但在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方面仍然面临党员“量”与“质”不达标、农村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价值理念影响、乡村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必须强化党的领导;着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内生动力;在推进纵向下沉中坚持群众自治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加强横向拓展,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落实乡村治理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生态农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努力推进的现实任务。但目前仍存在建设产业链及产业结构不完善、建设“主力军”不充足、绿色转型理念内化及宣传效果不理想、环境综合治理效果不显著、配套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完善生态农场产业链,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补齐农村“空心化”短板,实现科技人才互动;拓宽多元宣传渠道,打造优质绿色品牌;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等多元策略,以推动生态农场的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更好地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乡村治理凝聚情感力量、构建文明秩序和塑造文明乡风的价值功能。但在当前激活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面临着承载空间日益萎缩、传承主体弱化和乡村传统精神淡化等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整合乡土资源,传承好乡贤文化精神,优化治理空间,为乡贤回流提供平台,并发挥好德治力量,重新构建乡土秩序。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关系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江苏省农村社区教育取得了许多成效,并对农村的产业、文化、乡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亟需改进。文章对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中坚力量、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的对策,以期通过社区教育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探索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社会,民间武术组织以武德传承强化乡村德治机制,以门规戒约规范乡村法治秩序,以家长制参与乡村自治实践。而进入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德治弱化、法治建设不完善、参与自治机制不健全三方面的困境。提出,民间武术组织要建立新的道德体系,营造乡村治理的德治氛围;加强组织治理,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理念;深化自治实践,主动承担乡村治理职责功能,旨在为更好促进民间武术组织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目前彭水县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分析了彭水县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几个方面的情况,针对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人才流失问题,为推动彭水县发展提出了对应的改革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居改善,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目前,云南乡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升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农业生产的严重束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种植,保障农田基本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提高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是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乡村形态格局步入大演变大调整时期。通过民族志、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围绕村落武术如何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具有兼容并包性、民族文化性的鲜明特征,两者分别从不同层面与乡村振兴事业相衔接。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将倚靠其两大特征,实现从传统武术到多元产业,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从文化盲从到文化自觉,引领乡村文化自信潮流;从武德教化到社区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者从多维角度助力推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并不平衡,社区教育在助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地方社区教育本身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着重从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农村社区教育网络的完善,以及发展"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三方面来发展壮大农村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可主要从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人才储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精英治理还潜存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与村级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只有对精英治理模式进行全面透彻的认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弊端全力克服,才能促使乡村精英治理与村民自治完美融合,从而建设更加和谐民主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野调查,以皖江裕溪河龙舟竞渡为个案,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以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助推农村建设表征其主体性的社会心态历程。发现民族民间体育赋权农民主体性的阶段性特征:自在运行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耕文化传统惯习驱动,赋权自然村落家族单位的组织结构,以社会文化秩序增能建设农村的水平;自为传承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耕文明保护为乡村价值的发展逻辑,赋权地方乡贤能人组织地域文化集体行动,以乡村民俗活动的话语权力增能驾驭生活的水平;自由发展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村体育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赋权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积极再造乡村文化价值,以文化资本开发增能建设农村社区的水平。自在、自为、自由的阶段特征也是农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村地位认同差异的社会心态表征。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育治理是弥合农村体育历史欠账较多的不二法门,考察农村体育治理问题必须将其内嵌于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农村体育治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的善治之态,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认为:农村体育治理是推进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生态宜居的有力推手,是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渠道,是落实治理有效的主要抓手,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保障。经验表明,农村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是以多元主体合作为重要条件,基层民主拓展为内核动力,法律法规健全为有效保障,政府服务高效为基本前提。要破解农村体育的发展困境,必须厘清“共治”“自治”“法治”“善政”的逻辑关系。研究提出:“以奖代补”撬动全员主动参与体育,“简政放权”挖掘基层体育组织活力,“德法并举”保障农民基本体育权利,“因需而为”提升农村体育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研究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基层党组织、人才和乡风文明等五个方面的效用,掌握目前发展的不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乡村特色品牌产业,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农村体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基石,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选择。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剖析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农村体育治理工作的“中国道路”。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基础的非衡性、权威来源的唯一性、主体参与的缺失性、运作过程的单向性是新时代农村体育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农村体育治理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市场机构”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模式,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来进行.随着苏南乡村的发展,苏南乡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营造策略从根本上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营造方式与方向.以扬中永兴村踏耙窅生态绿地设计提升方案为例,根据项目背景与现存问题,从生态性、空间秩序、美学、场所包容性与尺度适宜性等五方面来对苏南乡村人居环境营造策略进行探讨,冀为苏南乡村人居环境营造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贤文化厚植于乡村广袤沃土之中,新时代赋予了乡贤文化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新乡贤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性、鲜明的时代性、显著的公益性、独特的示范性等特征,通过以情聚力、成风化俗、协同共治等作用形式,有力地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应该更好地构建新乡贤文化的传播机制、凝聚机制、激励机制等,使之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以闽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草根体育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乡村精英与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内涵、乡村精英在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乡村精英参与下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精英参与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对乡村精英的培训工作,鼓励其参与组织建设,提高组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重视乡村精英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组织的参与网络;发挥精英的组织主导作用,拓宽组织的筹资渠道;完善组织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精英权力运行;重视精英的社会互动,提升组织的发展活力.旨在发挥乡村精英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及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乡贤作为地方能人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将新乡贤纳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是建构乡村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也是新时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和职责难以界定,其参与身份处于模糊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确,权力异化需要防范;权威认可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人情主义色彩浓厚,参与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协同治理视域下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动力,亟须加强党的引领,完善新乡贤治理的规章制度;弘扬新乡贤文化,提升新乡贤的社会威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新乡贤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