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躺平”这个词常被引申为没有奋斗欲望、对生活无欲无求。“躺平”现象在大学生中存在并蔓延的现状令人无法忽视,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社会压力、教育内卷、家庭经济和网络环境等外在原因以及个人奋斗精神的缺失和跟风心理下的盲从等内在原因。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存在会逐步消解其奋斗动力,影响其人际交流,制约社会发展。要消除大学生“躺平”现象,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需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构建积极向上的良好家风,营造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全员观指导"和"全程观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当树立全员观和全程观,把为毕业生进行“包装”的做法改成为学生进行“设计”,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十分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全校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实在各自平时工作中,增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全员化、主动化和系统化;将市场营销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以社会需求作为学校教学、培养等工作的指挥棒,重视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学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思想,加大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尤其要关注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和服务;高校要加快专业调整,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给予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学生自身要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职业定位,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推进“智慧党建”是引领高校治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主动变革,是加快高校党建创新的现实需求。高校“智慧党建”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实现对高校治理的总体引领为导向,以激活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活力为抓手,以牢牢把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积极进行路径创新,从顶层设计、受众细分、话语模式、人才队伍、大数据运用等五大方向集合发力。  相似文献   

6.
相互内耗的教育竞争、无效的教育增长以及过量的教育投入是义务教育阶段内卷化的突出表现特征。“双减”作为一项公共教育政策能否有效破解义务教育内卷化的藩篱,治理当下教育资源的叠加浪费、培训机构逐利明显以及家长过度教育焦虑的问题,以此来打破家庭教育投入边际递增倾向与过度内耗的困境。本文尝试解读“双减”政策内容与教育内卷化的概念形成,探究分析“双减”之于教育内卷化的“破卷”之道。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内卷化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教育市场化的“失灵”以及功利性的竞争规则与竞争文化造成的。对此,“双减”政策提出从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引导教育观念转变来遏制教育内卷化的蔓延,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让教育继续回归到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创业观、生活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点,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就业指导工作载体,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开展新媒体文化建设,增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特别是高校学科结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社会用人制度以及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等。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调控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社会用人观念,推进“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等层面,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通过对深圳市368位大学生的问卷分析发现,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具有明显向体制内卷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就业关键因素向稳定性内卷;单位选择向体制内卷.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内卷原因,可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国家应增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业的扶...  相似文献   

10.
“无发展的增长”内卷化状态已成为困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隐蔽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内卷化”的理论,从农村学校体育的政策、资源、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卷化现象对其发展困境及生成逻辑进行了分析。认为,政策密集出台与执行效能低下的政策内卷化、资源输入与资源依赖并存的资源内卷化、体育教师“无根”的流动的和学生被“规训”的“在场”的师生行为内卷化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内卷化的主要表现,必须正视内卷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滞后局面。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逃避社会竞争的借口,以实现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国家和高校层面,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重视和扶持。对高校来讲,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高校推动创业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创业实践开展,创业教育功利化、精英化趋势明显,创业的"倍增效应"也不明显。重新审视"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有助于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创业的"倍增效应"具有滞后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三条解决思路:培育创业新理念,改变传统创业、就业观念;改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鼓励高层次创业,发挥创业"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就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工作。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方面探寻影响就业的因素,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总结梳理分析毕业生就业困境,“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就业指导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完善就业教育工作机制、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改善高校就业形势具十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面临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就业形势严峻化,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快捷灵活、实时易行、平等互动、隐蔽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真正暴露自己的问题,使心理咨询工作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引导及处理。我们应该利用电子技术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高校工作的重点。而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恰恰又是在学生就业问题上被高校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职校要转变办学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观,强化实训,建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毕业分配观,推行“订单式”教育;拓宽就业渠道,办出职教特色。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多重原因下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类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旨在提出高校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对策,即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实现精准帮扶;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全方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对“校漂族”的成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周围,被称为“校漂族”。“校漂族”的成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除了高等教育、社会环境的因素,“校漂族”的成因主要在于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以及就业观念、事业观等。要加强对“校漂族”的引导直至减少“校漂族”,需要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与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这一现象,要积极引导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就业,高校需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创业来带动当前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20.
网络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通道。大学生网络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源自个人(大学生信息领导力、就业机会识别及创造力表现等)与社会资本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领导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和创造思维等)表现出的新特点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当个体的认知维度、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的网络社会资本水平处于较高时,他们的网络领导力水平可能就会促使他们挖掘网络就业机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网络就业意愿。结构化与理论化影响大学生网络就业意愿的机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