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历史观是将考察对象置于纵深历史的长时段、时代潮流的大趋势、广阔背景的宽视野中来审视分析,呈现历史进程,评价历史意义,探究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学习研究“四史”必须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思维,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着眼,认识“四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从世界历史的宽视野审视,理解“四史”进程中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从历史整体性的视角探究,弄清楚“四史”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我常想:如何根据初中生心理认知特点,解决历史学科教学的困境——历史知识的距离感、历史知识的结论性、历史教科书的简约化?近来尝试"小切口"式教学策略,以期解决上述困惑。"所谓‘小切口’,即像医学上外科手术的‘微创法’,以小的突破口,通过历史的细节来展现宏观事件。"~[1]意即:以"小切口"为突破,贯穿全文,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围绕"小切口"展现一系列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探究历史,反观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微观史学理论视野看待教学问题,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科学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以历史细节促进教学知识间有效衔接。本文分析了微观史学的含义,并探究微观史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细节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沉浸式探究和批判性反思而获得。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情、教科书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展开教学活动,展现细节融入历史知识,扩展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大历史”概念是由历史概念拓展而来,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社会功能。其首倡为黄仁宇先生。为什么称“大历史”?用黄先生的话说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其观点包含:(1)从小事件看大道理;(2)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3)从中西的比较揭示中国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大历史"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教化功能,它既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的本义,又必须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除应具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外,它还拥有自身内涵,也自成体系。具体而言,"大历史"教学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内涵:突出历史教化功能,关注人的培养;还历史以原貌,把握历史的细节与线条;兼收并蓄,辩证地"拿来"。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笔者发现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内容十分零散,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较为孤立,难以构建起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整合、联系起来,成为了提升历史复习效率的关键问题。大历史观是指用高维度视角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来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观,它倡导将历史放在长时段进行考查,强调对历史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在意细节,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现实与认识未来。教师将大历史观引入高中历史复习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的"三环结构"法,培养学生用"三环结构"法解读文章的能力;2.借助"三环结构"解读文本,师生探究文本中的"胡同文化",在评价中再认识;3.以文化眼光审视胡同文化,在讨论与探究中认识文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之大,大到无法用肉眼看到宇宙的彼岸;世界之小,小到无法看清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粒子.但是聪明的人类却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拓宽视野,让自己看得更远,看得更真.本文介绍简单如何利用航天飞机一眼看到太空深处,又如何利用超级显微镜刺探粒子内部细节.一、神奇无比的太空穿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飞天的梦想就已经随着振翅  相似文献   

10.
一、由细节切入整体感知这里所说的细节,是指凝聚了作者心思、心力与心智的能给予读者以暗示意义的但又需要读者用发现的眼光来审视文本才能捕捉到的寻常言语。  相似文献   

11.
从1988年王干、费振钟发表第一篇评介苏童的文章至今,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已走过了30个年头,并因之形成了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先锋、历史、女性、南方。"先锋"是苏童小说最先得以展示并获得接受者呼应的视阈,其中"意象"和"叙事实验"两大视野成为既定视野,"先锋"也由此成为了文学史对苏童的最初定位;"历史"是学者们就苏童小说中的历史与个人、历史与现实、历史欲望学等命题展开的期待视野,有待进一步深化;"女性"是对苏童小说创作的"红粉情结"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视野的丰富与开拓,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南方"不仅是苏童接受的既定视阈,而且还开启了诸如"叙事空间""小说地理"等新的期待视野。当然,接受研究中与"历史"相关的如"现实问题"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学的建构主义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孝书 《成人教育》2005,(12):16-17
用建构主义的理论视野审视成人教学,有助于我们发现传统成人教学中妨碍知识生成的各种偏狭,重建一种主体性的成人教学观。一方面更新成人教学的关注视野,走向关注情景、关注合作与关注主体;另一方面重建成人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促进学习过程中意义的建构和终身学习力的培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其时空观念,文章以“冷战”为例,提出了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育策略,包括准确解读名词,灵活运用历史图表,夯实时空观念基础;雕琢细节,建构整体,提升时空观念能力;合作探究,自主论证,培育时空观念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统编版“秦统一中国”一课时,除了相应的历史知识学习,感受家国一统的情怀,贯穿千古时空的观念也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上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就要认真摹刻细节,深挖教学资源,通过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沧桑变迁,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形成对当时的人物心理和行为、所发生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感悟大一统历史进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从而塑造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胡月华 《成才之路》2011,(10):72-73
一节课有许多细节,对细节的处理决定着课的效果和效率。教学提倡有效教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更是关键。笔者试着从审视课堂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细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科学探究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果、更有效率,让科学探究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挖掘、提炼、开发历史细节,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历史教学设计一定要在核心素养立意下以及大尺度、大视野和大情怀的理念下,进行精细化的雕琢,方能营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文章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细节,以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活力课堂,并进一步探讨在教学中运用历史细节的重要性和原则,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成盈盈 《教师》2012,(22):128-128
文化散文的特点是:以人文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描述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借助联想与想象补充、丰富细节,力图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表达作者对历史、现实甚至未来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编排特点,教师要深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题,并明确每一课及其子目与单元主题的关系,进而明晰教学内容。对此,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探索。所谓“大历史观”,即拓宽历史视野,立足更为广阔的时空去审视历史变迁。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即从宏观视野进行微观教学,跳出繁复的历史知识的局限性,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项羽之死》为出发点,将初高中学过的历史文学人物之死重新审视,体现高中语文探究的特点:联通知识点、品味细节处、提升精气神。探究的方法:追问、牵连;先教师探究示例,再引导学生探究。目的是把所学的点滴死知识盘活,衔接联通,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诗意的死是为追求理想而彰显生命光彩的悲壮之举。"死亡教育"是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