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特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对人大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特色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看,《体育》全文转载特色表现为时代性、政策性和前沿性;从学科角度看,《体育》全文转载以转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成果为主要特色,其中,体育研究、体育产业、社会体育方面的文章转载是重点,近年来《体育》对奥林匹克和全民健身方面的文章转载有加大的趋势;从文章选取范围和视角上看,《体育》从体育核心期刊以及课题中挑选文章、突出体育的特色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汉晋京都大赋中“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系列可谓典型的“摹拟”文学.然而张衡与左思的京都赋创作虽一律名曰“摹拟”,实际上却具有不同的涵义,《二京赋》主要是在文章规模上对《两都赋》构成超越,而《三都赋》之于《二京》《两都》则是全方位的创新.在从班固到张衡、再从张衡到左思的文学“摹拟”现象中,发现他们以“摹拟”前辈为具体手段,体现了赋体文学中承袭与创新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3.
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批评了《倾城之恋》的文学价值,也掀起了四十年代张爱玲研究的热潮,张爱玲则以《自己的文章》表明了自己的文学立场,从文学思想、创作理念、创作个性、雅俗文学四个方面来讨论这场“误读”与“反驳”,认为文学中的“雅”与“俗”是共存而非对立,创作者应有更大的创作自由,不必拘泥于一种理论体系和文学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呈现雅俗共赏的文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我院陈寿朋教授的专著《高尔基晚节及其他》出版后,学术界反映强烈。《文艺报》、《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内蒙古日报》等十来家报刊或作了报道、或发了评论、或登了“书摘”。《民族文艺报》在今年第四期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0篇,被《新华文摘》摘登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卡摘登2篇,共计33篇。具体排序情况如下: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10个社科经济类专题2006年共从2474种期刊上转载文章23059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转载30篇,排第152位。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2006年共从1059种期刊上转载文章6462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转载29篇,排第38位。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G3类中小学教育专题专题2006年共从76种期刊上转…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7.
著名诗人、诗评家晓雪作品研讨会于1995年12在北京文采阁举行.冰心、王蒙、艾青、臧克家、张光年写信、题词表示祝贺.李瑛、王巨才、唐达成、袁鹰、张炯、谢冕等7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出席.晓雪不仅是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在诗歌美学研究和新诗评论方面见解独到、颇多建树、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40多年来,他创作出版了17种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晓雪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次研讨会后,我们高兴地收到了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曾任《诗刊》主编的张志民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收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理事、曾任《文艺报》主编的谢永旺先生的发言稿,还收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先生的发言稿.我们将三位先生的来稿作为一个小辑在“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研究”的栏目中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早在1915年《新青年》创刊后不久,陈独秀就发表了《欧洲文艺史谭》等文,并在答张永言的信中提出了“吾国文艺……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的主张。1916年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除对陈的观点表示赞同外,又提出了“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的意见,这“八事”,在次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虽有所阐述,但对新文学实质性的问题,却基本未予明确列论。陈独秀在胡文  相似文献   

9.
侠义故事中“冯燕母题”的深层结构———兼与秦弓同志商榷刘卫英在论述明代中后期启蒙思潮的文学表现时,秦弓先生在《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论中国启蒙文学传统》一文中,列举了一种“性格分裂型人物”,把《三刻拍案惊奇》第9回《淫妇情可诛,侠士心当宥》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研究“文革”文学专著之一章,侧重剖解“文革”文学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指出它们饱含“文革”精神实质,是利用“群”而否定“人”、制造“神”的怪圈在文艺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总不重视哲理诗。不仅一般文艺杂志和诗歌刊物不提倡,也很少发表哲理诗;而且一般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写作理论的书籍(诸如巴人编的《文学论稿》、蔡仪编的《文学概论》、霍松林编的《文艺学简论》和北京师范大学编的《写作基础知识》等等)也均不谈哲理诗;甚至有人还对哲理诗存有某种偏见,以为哲理诗即西晋时代的“玄言诗”之类。这实在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0篇,被《新华文摘》摘登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卡摘登2篇,共计33篇。具体排序情况如下: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10个社科经济类专题2006年共从2474种期刊上转载文章23059篇,《内蒙古师范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自觉地有一种力量命令我的眼睛一行一行的看下去……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有人认为作品虽“染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却“只看到人生悲惨的一面,只顾有意地堆砌了一些失败的事实”,指责作品“在革命势力中散布了大量的毒气”。有人指责作品不过是对1927年前后历史的“侧面观”,指责作者“终于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阵营”,质问作者“究竟为哪个阶级所有”?有人  相似文献   

15.
不知怎么说,我们总感到有一种幻觉,那就是中国文坛变成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传出阵阵黑奴的呻吟和怀乡病语…… 自从去年《作家》(八五·第四期)刊出了湖南作家韩少功的创作谈《文学的“根”》之后,谈文学的“根”的文章,研讨“文化意识”的文章,一时纷至沓来,随手翻开一本文学杂志,几乎都有。而对作家作品评论,也似乎有某种默契,都以从民族“文化意识”出发  相似文献   

16.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文章从“辩证的文质观”、“正确的‘怀霜临云’说”、“‘源’与‘流’的辩论统一”、“物化形象的构思过程”、“考辞就班的结构规律”、“积极的艺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刊“基础教育研究”栏目,承袭《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栏目,以福建省稿源为基础,兼顾其他地区稿源,编辑出版较高质量的论文,为基础教育教学服务。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研究”栏目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有:俞发亮、叶悬冰《万物兴歇皆自然——中考作文阅卷的思考》(2003年第3期)、柯明府《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点”》(200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9.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在中国电视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多集室内电视连续剧创作,虽是起点,却又引出了今日城乡各行各业人员都争说《渴望》这一前所未有的文艺现象,这更十分值得重视。《渴》剧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以后文艺战线上“一手抓治理整顿,一手抓繁荣创作”的方针的重要成绩体现之一;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显示着人们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绩是喜人的,也曾陆续出版了一些新写的现代文学史,其中有不少注进了个人研究意见并吸收别人研究成果的地方,“改写文学史”的工作,在稳健地进行。但在一个“观念更新”的盲乱思潮冲击下,“重写文学史”成了一种运动,似乎“一切都翻一个身”,为“重写”而写的“重读”、“重评”文章又多使人困惑,于是对在现代文学史中有着某种贯串作用的鲁迅也感到不好理解了。带着问题,结合《毛泽东论文艺》的有关论述,我又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