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情感文化现象融入大众生活的当下,作为故事讲述者的电视与新媒体积极挖掘中外经典文化的潜力,且试图打破视听节目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叙事窠臼,通过创新话语编码模式来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形象表达。本文以近年活跃在荧屏上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艺杰 《视听》2022,(9):67-69
文化类节目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为依托,建构其内容价值,唤起受众的文化意识,提升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娱乐节目霸屏的今天,文化类节目宛如一股清流,深受观众喜爱。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文化类节目不仅凝聚文化共识,让观众汲取精神滋养,还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打造多维体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3.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不难理解.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平台,需要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在知识传播视域中透析文化类节目热播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这类节目的真正内涵,更能使电视这一文化传播平台获得稳定优质内容.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在传播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大量涌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打造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对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文化类节目的类型、内容、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传统媒体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文化类节目质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马雅楠 《视听》2022,(8):9-11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河南卫视抓住了风口机遇,将其叙事技巧与融媒体背景融合,通过盘活主创团队、立足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拓宽传播渠道、衍生文化内容以延长生命力等传播策略,创造出“奇妙游”系列节目,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鉴于此,电视文化类节目应立足传统文化,优化传播路径,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表达,聚焦目标受众,以促进文化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南卫视不断推出以节日、节气为主题的“奇妙游”系列文化类节目,在全网收获了上亿次浏览量,被外交部转发至外网,节目频频“出圈”。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利用新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与线下场景,积极与受众进行情感连接,激发受众的共情心理,并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打破不同文化圈层壁垒,唤醒人们主动参与到节目内容传播之中,构建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节目创新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广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文艺形式,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对如今井喷式发展的文化类节目,其在选题上更加多元化、制作上更加主流化,但背后所存在的同质化、传播局限化等问题仍不容小视。本文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为例,从其选题角度、叙事手法及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的多领域传播价值入手,探析文化类节目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人类精神世界的纽带,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媒体一直承担着传播、传承的社会责任。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一大批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先后出现在各类媒体中,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和深度。这其中,来自新媒体和电视端的文化视频类节目来势尤为凶猛,这对广播文化节目形成了冲击。大众的视线,也在寓教于乐中,不自觉地向文化视频类节目转去。在视频文化节目百花齐放的形势下,广播文化类节目或是音频文化产品该何去何从?本文将通过列举、梳理、归纳广播文化节目特有的传播特点、全新制作思维、巧妙的运作思路,探讨广播文化节目在多媒体包夹形势下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媒介在新时期承担着建构文化记忆的职能与使命,《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场域对话和文化仪式建构,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大众传播节目之一,并在建构文化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并提出文化类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以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年轻态的话语方式收获不少热度。本文认为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融合纪实风格与综艺形式在文化实景环境中进行体验叙事,通过构建仪式,强化群体身份认同,用青春语态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为文化体验类节目创新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孙强 《东南传播》2020,(12):14-17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当前的现实命题。文化类节目《故事的中国》以重新演绎经典作品的方式,来传播其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内核。从其叙事手法来看,《故事的中国》通过人物访谈、演绎经典、叙事策略、仪式建构的方式,来传播价值要义。从价值认同的塑造方式来说,它通过自我身份的确立、归属感的建立、互动参与来共享意义。媒介环境的更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需要从适当的话语调适、立体式的传播方式、挖掘民间话语故事三个方面,来构建价值认同塑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播是广电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国家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央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类节目接连走红,成为集艺术性与有效传播为一体的广播电视文化精品,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对精品文化节目的认同充分表明,广播电视仍然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平台之一,地方广播电视台借鉴各地文化类节目成功经验,运用有限资源持续打造接地气的文...  相似文献   

14.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时期先进思想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类节目的大力支持,社会感染力创造也因此成为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重要使命.反思我国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其社会感染力创造仍有待提升,电视台应重视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精品文化节目,塑造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15.
张奕博 《今传媒》2020,28(5):104-106
当今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倒逼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转型,《上新了·故宫》作为精品文化类节目,开拓了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细分路径,在传统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方面做出了较好的示范,同时也为博物馆主体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方向。本文就其故事化叙事、全媒体合作、社群经济三个层面探究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并提出其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盼 《出版广角》2021,(5):91-93
作为2021年春节档电影的票房黑马,《你好,李焕英》带着对中国式家庭的理解,在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下,呈现一幅幅饱含笑与泪的亲情画卷.它以电影为传播媒介,融合互联网的跨媒体传播形式,让中国式的亲情叙事和文化情怀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中亲情和家庭关系的思考,凸显了带有本土文化表征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围绕传统非遗项目,在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四个方面凸显节目特色,以多元视角、多重时空、沉浸体验的方式,讲述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这也是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过程三个角度对叙事理念于档案文化传播中的运用进行价值阐释,并提出相应的档案叙事运行机理,包括平分析公众需求,明确叙事主题建构叙事场景,善用媒体技术,评论反馈以优化档案叙事服务等.建议通过树立叙事理念、多媒体并行发挥多方联动效应、多元合作增强文化凝聚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档案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