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卫平 《小学生》2013,(2):17-17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要么言之无序,要么言之无物。挖空心思到头来写的文章是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开头精彩,可一到重点却一笔带过,帽下无人,这样的文章没有真情,更谈不上有感人之处。这些现状一直困惑着我,也一直激励着我寻求学生乐于习作的方法。一、在观察中丰富感知,自由倾吐语文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注意力不集  相似文献   

2.
散文品读,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引发学生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乃至对人生、对生活的领悟和对美的体验与感知。如何让学生通过品读散文,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发出非同凡响的“好声音”呢?笔者认为在散文品读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依据】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思路】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校教学视导检查中,笔者听了三年级某老师上《小露珠》一课。这篇课文2、3、4自然段写了3个小动物向小露珠打招呼,用了3个比喻旬:"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该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朗读感悟三段语言之后,要求学生也能像三个小动物那样赞美小露珠。学生1:"早哇,像玛瑙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诗人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书的正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书的背面。"同样的道理,真正会看图的人,不仅能够凭借一双慧眼,明察秋毫,洞悉图中之景、想象图外之境,还能够凭借一颗慧心,领悟图画之意、感受图画之情。  相似文献   

6.
赵瑾旻 《考试周刊》2014,(43):69-70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熟练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依样画葫芦"中,把课文写作手法转化为自己能运用的表达技能,应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练笔方式。一、句子的仿写要语言生动、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7.
确立主旨设重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要想写作文.必须首先确立明确、健康、积极、深刻的中心思想。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这几个术语就是“具体”、“形象”、“生动”。 具体一即不抽象,不笼统,细节明确。 形象——即动作、形状、线条、色彩等可视的.能让读者“看到”样子的。  相似文献   

9.
胡晓颖 《山东教育》2010,(10):27-29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纯真高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容易跟读者的心情及时沟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学生的习作中,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少考生在应试作文中,选材普通,就事叙事,既不明确说明什么,也不明确启迪什么,或在写人叙事时,只就事论事,就人说人,不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导致立意不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过程中,首推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能创设出一个灵动的课堂。不过,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经意间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粗浅解读,流于表面;曲解误读,误导学生;脱离文本,忽视重点等。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性文本阅读;以教师的身份,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文本解读的误区(一)"仅仅是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吗?"——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