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有赖于健康的学科组织,它能够实现绩效与学术声誉、社会责任、理念引领的协调一致,并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自我更新、质量跃升.以学科组织健康为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动力来源、行动路向、学术结构维度观测世界一流学科的组织健康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学科组织健康的理论框架,旨在探寻与学科可持续成长相适应的组织理念、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学科不仅需要持续推动知识组织化建设,更需要面向知识网络化的挑战改造其组织结构;世界一流学科并不期待大学制度层面的跨越式变革,而应该遵循学科可持续发展规律促进知识创新与组织演化迭代更新;世界一流学科是一个系统形塑的结果,特别重视"大学学科"理念的深化,以及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文充分肯定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意义,结合前人观点及中医院校特点,界定了学科带头人的内涵,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各种内在素质,并努力营造各种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外部环境,培养造就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运用"学科成长史–学科系统结构–大学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全景式呈现理工科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特征。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充分体现了领导型学者的关键行动力,回应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以及适时拓宽组织外围的重要性。除了学科组织化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往往依托学科群落进行跨学科研究,并为人才培养供给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氛围。在大学组织层面,世界一流学科具有明显的"在地化"特征,其发展方向和前景高度依赖所在大学的历史传统、发展模式、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对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和生成逻辑,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学科突出而相关学科薄弱严重阻碍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要兼顾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性研究,产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构建互利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在高原上筑高峰,应该是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资源吸附:大学学科成长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实质上是学科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增长.资源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集中体现,平台驱动、项目任务拉动、社会服务反哺是学科吸附资源的三种类型,也是推动学科成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学科生态困境及系统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学科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从当下现实发展境遇来看,地方高校学科面临着生态定位不够准确、优秀人才短缺、价值取向错位、存在无序竞争等问题.优化地方高校学科生态系统,要在厘清地方高校学科生态层次及其机理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学科生态定位,构建特色学科生态群落;引育学科优秀人才,打造一流学科梯队结构;扭转功利发展趋向,重建学科良性发展生态;创优学科生态环境,形成学科发展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当下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举措: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学科领域生态;搭建“学院+科研基地”支撑平台,不断创新学科组织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持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该学科的发展轨迹和主要举措表明,加快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学科领域是关键引领,学院科研基地二元协同是重要支撑,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是首要职能,全方位国际化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学科融合及其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学科融合的内涵、动因及主要方式,认为学科融合是当前科学和学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应顺应学科融合的需要,为学科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10.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政策背景下我国行业性院校面临着学科生态环境的衰变,诸如与行业的协同度消退;学科生态结构的耗散,学科贡献度降低;学科生态对人才的涵养能力减弱等。行业性院校的学科生态治理应遵循竞争性与可持续性、多样性与层级性发展、包容性与协同性的基本逻辑,构建与行业产业共生共荣的学科创新型生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建立学科生态治理机制,优化学科治理结构以激发学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以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办学实际,提出将"基于学科,重建大学"作为建设方略,基础在于思想重建,重点在于建设学科生态系统,关键在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基本内涵和大体路径是: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体系的学科为基础和核心,设立学科改革特区,重塑学科生态体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凸显学科发展高峰,扭转不同学科之间利益上相互割据、建设上相互割裂的不良倾向和松散状态,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及其和谐健康的生态体系,推进学校迈入某一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在“双一流”政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做出了裁撤本校“弱势学科”的应对举措。为探究此类举措对高校治理产生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发现此类应对性裁撤“弱势学科”的行为对高校的学科生态发展、师资力量存续、人才培养结构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各学科治理主体应慎重对待“弱势学科”的治理,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优化学科治理方式,创造学科生态健康发展的积极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学科带头人是大学中高层次人才的特殊群体,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作为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学位点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组织者、学科资源的整合者、创新团队的协调者的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对高校如何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科学地评价学科带头人、正确地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几个关系、加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提升学科精度对于优化大学学科布局、增强大学学科竞争力、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教育后发国家,我国高校精度发展方面仍整体低下。制约学科精度的问题林林总总,既来自传统规模式发展的误区,也源于对新时代内涵式发展认知不够、意识不强。学科精度是大学生态位选择、大学学科规模承载力及大学学科内涵的集中体现,体现为质量精、数量精、内涵精三个维度。提升学科精度,既需要国家政策的约束引导及政策持续接力,也需要高校的行动自觉及校院两级协同。贯通国家政策导向与高校行动自觉,强化定位发展意识、深化集约高效发展、推进高站位交叉融合,是提升大学学科精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一流学科建设研究中人们较多考虑外在的组织框架构成、要素投入和评价体系建构,而对学科发展的精神内核关注不足,对学科文化建设研究不够,在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建设一流学科,需重视学科传统、内在品质的积累,培育底蕴深厚的学科文化,着力营造特色鲜明的学科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凝聚精神内核,亦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无论是高考的模式还是学科的设置都备受关注,也直接关系到和谐江苏的建设与发展。"小学科"如地理学科的教师不能甘于寂寞,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人民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学科融合的内涵、动因及主要方式,认为学科融合是当前科学和学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应顺应学科融合的需要,为学科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19.
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文科是其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文科发展已成规模,在历轮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总体进步,且学科育人能力整体优于学科创新能力。然而,学科领军人才缺乏、标志性教学和科研成果产出不足是这类大学文科发展的普遍短板。按照学科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文科发展已度过“生成期”,目前处于“成长期”的前期。依据“量力而行、按需而为”的原则和欧内斯特·博耶的四类学术观,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未来可以采取发展教学型文科、整合应用型文科、发展创新型文科等三种不同策略建成精品文科。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教育评论》2023,(2):30-36
办好新时代的教育学科,既是时代赋予西部综合性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科内部实现创生发展的内在需求。9所西部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组织机构、人才培养和专业结构建设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面临着寄生型学科生态出现的“挤压”、资源配置失衡引发学科的“低迷”、人才制度引发学科师资的“贫血”、学科发展难以凝练区域的“底色”。因此,要合理布局学科组织架构,凝聚多学科交叉拉动教育学科发展;优化区域资源统筹,提升西部高校教育学科话语引力;根植培养本土性学科领军师资,组建一流教育学科团队;深耕西部区域教育特色,构建特色鲜明教育学科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