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先生反封建反礼教的代表作品,祥林嫂为死去的丈夫守丧而在头上扎的白头绳,也成为人们分析作品反封建主旨的佐证,认为祥林嫂之所以扎白头绳,是因为她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从而成为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有力控诉.而笔者却认为祥林嫂扎白头绳恰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善良本性,当纯朴、善良的祥林嫂由于封建礼教的迫害一步步走向死亡时,这才真正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祝福》常读常新,常教常新,每读必问,每教必问,今提出"二问",略作探讨。一问服饰何以完全相同?——"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初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自背心。这时她二十六七岁。再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自背心。这时她三十或三十一岁。时隔四年多的时间,祥林嫂怎么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一件衣服居然穿了四年?可能吗?小说这样描写到底有什么用意?试问,祥林嫂四年来就没有缝制一件新衣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共有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人们更多的是观其"眼神",察其"脸色"。其实,服饰描写也是肖像描写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祥林嫂的服饰描写,不应该视为"眼神"、"脸色"的陪衬。仔细品味,尤其是祥林嫂的那根"白头绳",更是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暗示身份,突显封建礼法的顽固与虚伪祥林嫂初到鲁镇,"头上扎着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着力刻画的人物。历来教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注重眼睛。如果从色彩描写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也不失是一种良好之法。 鲁迅在《祝福》中,曾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色彩。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又在鲁镇出现时,“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似文献   

5.
脂砚斋评语"宝玉情不情"的内涵是什么?本文深入到作品内部,结合脂砚斋的其他评语,认为贾宝玉之"情不情"是指贾宝玉能够用自己的感情去赋予那些没有感情的东西,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贾宝玉把没有感情的人和物看作有感情.它具体包含体贴语、荒唐语和痴呆语三个方面的内容.贾宝玉之"情不情"所造成的"囫囵不解"现象,一方面是日常的交际中存在的"言不达意";另一方面是其"女清男浊"论之核心思想,在那个时代,因出现搭不上车的现象而不被人理解.贾宝玉之"情不情"是脂评"囫囵语"的重要内涵之一,为宝玉所独有,"移之他人不可".  相似文献   

6.
关于曹雪芹著《红楼梦》的谐音双关手法,我想补充两点。一是通灵宝玉的谐音。我认为,“灵”是“林”的谐音,“通灵宝玉”意味着“心和林黛玉相通的贾宝玉”。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一块写有“通灵宝玉”字样的奇物。作者是用“通灵”双关,巧妙地预示着另一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的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9.
青埂峰下的“顽石”、赤暇宫中的“神瑛侍者”、荣国府里的“贾宝玉”、贾宝玉项上所系的“通灵宝玉”,这四个名号之间的关系,常常被人误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读书不够细心.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这些关系的描写本身有矛盾性.笔者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略、简要的论述,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这四个名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高鹗认为神瑛侍者就是顽石,贾宝玉是其幻相.程乙本第一回有这么一段文字:“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  相似文献   

10.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淌眼抹泪"语出《红楼梦》第三回,该回目的标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说的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到贾宝玉时的情形。贾宝玉倾心于林黛玉的美貌,但即使是如此美貌的林妹妹居然也没有戴和自己一样的美玉,便迁怒于自己佩戴的"通灵宝玉",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这使得林黛玉这位天生聪慧,并且今生注定要还泪于宝玉的"绛珠仙草"大感愧疚,于是乎便珠泪涟涟起来。文章以袭人探望黛玉为线索引出黛玉的不胜伤感之态。"淌眼抹泪"语出《红楼梦》第三回,该回目的标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说的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到贾宝玉时的情形。贾宝玉倾心于林黛玉的美貌,但即使是如此美貌的林妹妹居然也没有戴和自己一样的美玉,便迁怒于自己佩戴的"通灵宝玉",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这使得林黛玉这位天生聪慧,并且今生注定要还泪于宝玉的"绛珠仙草"大感愧疚,于是乎便珠泪涟涟起来。文章以袭人探望黛玉为线索引出黛玉的不胜伤感之态。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指花袭人)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其间"淌眼抹泪"四字的修辞手法,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陈望道先生认为是"镶嵌"格,即在词语中,故意插入数目字、虚字、特定字、同义或异义字来拉长文句。镶嵌的作用是使词语音节拉长,声音舒缓,藉以引起读者或听者更多的注意,了解得更为清楚明白。具体讲:(1)镶字:用无关紧要的虚字或数目字,插在有实际意义的字间,来拉长词语的方法,叫作镶字。如千秋万岁、三令五申、千呼万唤、横七竖八、三催四请等。(2)嵌字:故意用特定的字来嵌入语句中,叫作嵌字。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增字:增字是同义字的重复,目的也是在拉长音节,使语气更为完足,使语意益加充实如:犹如、曩昔、盟誓。(4)配字:在语句中,用一个平列而异义的字作陪衬,只取其声以舒缓语气,而不用其义的,叫配字。如":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淌眼抹泪"即属镶嵌中的"配字"格。  相似文献   

12.
体罚,是旧时代教育制度的产物.《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即使有“通灵宝玉”护身,当其背不出书时,也是免不了一顿“杖责”的.这种以皮肉之苦来触及灵魂的教育方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已为现代教育思想所不取.如今,一般的教育工作者皆是明乎此理、反对体罚的.不过,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却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篆刻家邓石如在艺术创作时强调"知白守黑".意思是说在进行篆刻时,既要关注文字在印章表面所留下的印痕(即"黑"的部分),又要关注没有文字处在印章表面所占的空间比例(即"白"的部分),而且篆刻者在创作时更要时刻牢记"白"的重要性,要把它当做"黑"一样来处理.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创作出来的印章作品才会令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似乎早已有定论.然而,如果我们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这个艺术形象放到世界文学的广阔领域里去分析、研究,就会感到这一定论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概括贾宝玉的社会本质.本文将贾宝玉和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多余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身上更多地表现出"多余人"的本质特征,他身上表现出的不过是叛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祝福(节选)     
<正>一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  相似文献   

16.
<正>贾宝玉是不是神瑛侍者?根据常规研究,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貌似没有悬念,但是我探究发现神瑛侍者倒应该是薛宝钗。《红楼梦》的开始,是一块"凡心己炽"的补天石求一僧一道带下凡去在"温柔乡富贵场"里享受几年,于是僧道将它变成通灵宝玉,让它跟着两个"造劫历世"的风流冤家一起去,而这风流冤家就是"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和要还"灌溉之德"的绛珠仙草。按照主流说法,神瑛侍者是宝玉,绛珠仙草是黛玉,那顽石自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祝福》始发于 1924年,距今已有 70多年了,却并未因历时的久远而失去魅力与光辉,不仅祥林嫂这个名字流传得妇孺皆知,而且学术界对这篇小说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如此短小精炼的作品,读者却总也"品"不完、"道"不尽,可见其张力之大。笔者在重读这一经典作品之后,对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原因同样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通过"我"之口,讲述了主人公祥林嫂短暂的一生里所发生的凄惋悲怆的故事。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被迫改嫁、再丧夫丧子、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的种种苦难之后,孤独而凄凉地死在鲁镇人们一派热闹祥和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和田晓娥是两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女人.不过祥林嫂是从自我救赎者、本能反抗者走向灵魂拷问者的身份认同,而田晓娥是从自我救赎者、本能反抗者走向本能复仇者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