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歌、文学主张、对七子评价及艺术风格等四个方面,否定历史上“扬植抑丕”之论。认为曹丕诗歌同样关心民病、催人向上,在某些领域有开创性贡献;曹植轻视文学,以为“辞赋小道”,而曹丕重视文学,以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评论“七子”,先扬后抑,有“文人相轻”气息,而曹丕则客观、公允、中肯;曹植文风绮丽,讲究藻饰骈偶,曹丕继承乐府民歌的风格,诗歌语言质朴口语化,散文语言清丽隽永。  相似文献   

2.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品评其它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雅"与"怨"两个美学概念是《诗品》中的诗学理论的两极,本文试从这两方面作切入点,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情兼雅怨"中"雅"与"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来探索《诗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给当时的英国诗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但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却在以后的近三百年间鲜被关注。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其诗作《荒原》被视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仅是玄学派诗歌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艾略特所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艾略特诗歌特点与玄学诗诗歌特点的吻合,可以清晰看到玄学诗对艾略特诗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学著作。《诗经》与音乐密不可分,小雅诗篇曲式多来自民间,以简单重复、其音乐效果相对减少,大雅曲调繁富、风格宏大,其美学意蕴与音乐效果较为丰富。文章系统探究大小雅音乐风格的本质区别,着眼于音乐风格对大小雅风格的审美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青年诗人雪潇的诗集《带肩的头像》 ,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雪潇本名薛世昌 ,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并在诗歌、散文、评论诸方面均有建树 ,发表了大量作品 ,其中诗歌创作成绩尤为突出。其诗作经常在《十月》、《诗刊》、《星星》、《北方文学》、《飞天》等国内有影响的期刊发表。这本诗集即是作者从他 18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的 6 0 0余首诗中 ,精选其中的 2 6 0余首而结集出版的。诗集共分七辑 ,分别是 :双手合十、动物乐园、书生意气、向西向南、大地之湾、日出东方、钟声响起。作者主张 :“诗歌…  相似文献   

6.
曹植诗歌多用“以喻释兴”的比兴手法寄托对友人的劝勉、担忧之情,对亲人的牵挂、剖白之感,以及对自身志向的坚持、期冀之念。曹植继承了屈原以来以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的香草美人传统,以香草喻贤臣,用茱萸喻小人,借佳人喻君王。此外,曹植还借夫妻关系喻君臣关系,以被丈夫抛弃的孤妾喻逐臣。曹植诗歌的比兴手法具有委婉含蓄、感情真挚等特征,且留有余悲。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人王昌龄谪居时长超过其仕途生涯的三分之二。诗人贬谪岭南、龙标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既反映了其人生经历与心态,也展现了诸多文学地理信息。基于对诗人贬谪期间诗作的分类整理,分析其诗作地理空间的文学书写,探究民俗风情、地方景观以及贬谪心态等,能够揭示地理环境与诗人创作之间双向互动关系,呈现丰富独特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出现的所谓“思想进步,艺术退步”是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带有“偏至”性的“普遍化現象”的批评,是一种“偏至”批评。对被指责的所谓“老舍现象”、“茅盾现象”有其片面性。对被重点指责的所谓“郭沫若现象”,作者认为应根据广义的“诗学”原则认识郭沫若创作发展,他不仅在初期以诗歌《女神》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而且在中后期又以历史剧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对其中后期诗歌也应实事求是评价。  相似文献   

9.
韦应物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淡美,它是理想与现实、用世与退隐的矛盾统一体,“淡”是这种矛盾的折射和显影,而儒家的仁政思想则是这种淡美风格内在生命力的底蕴。这种淡远冲和的诗歌美学风貌既有大历诗坛崇尚“高情远韵”这一普遍美学趣尚的影响,又显示着其独特的美学追求,他摒弃了大历诸子嘲风弄月藻饰空虚之病,走风雅真淳之道,从而使其诗淡而真厚,风骨内蕴,形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韦苏州体”。  相似文献   

10.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魏骥为明初萧山人,官至尚书,著有《南斋摘稿》等,是台阁作家群体中的羽翼人物。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念,主张散文应以六经、子史及唐宋散文为榜样;诗歌应当以《诗经》、唐诗为典范。他的散文致力于宣传教化,风格中庸、和平;他的诗歌作品有的清新平淡,有的偏于俚俗。魏骥继承了宋濂等人的理学传统,且致力于诗文创作,用心培植后学,为明代浙东文学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蔡镇楚《唐诗文化学》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艺术纪录,其中军事题材历久弥新。一部中国古代军事史是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史。历代军事题材诗歌有“军旅诗”“边塞诗”“戎马诗”“征战诗”等。研究军事题材诗歌的传播和教学素材,方可更深刻、完整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真正推动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文学的源头《诗经》开始,与军事相关题材的诗歌,则一路引领汉唐之间的文学情感线索。无论是对英雄崇拜,还是对个人生命的慨叹,抑或是对政治社会的反映、对征人情绪的宣泄,都围绕着军事这样一个主题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理解众多汉唐诗歌材料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建立一个融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发展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三百首》中所编选的诗歌,恰好可以适用于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唐诗三百首》作为流传至今,影响甚广的唐代诗歌选本,其所抒发的感情和阐述的理念在今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围绕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这三个方面展开,而《唐诗三百首》中也恰恰收录了许多表现家国情怀、关爱社会以及修养自性方面情怀的诗作。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用《唐诗三百首》中所编选的家国情怀诗作促进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用关爱社会的诗作促进社会关爱教育的开展,用修养自性诗作促进人格修养教育的开展。当下,《唐诗三百首》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系统阐述作者理论思想论诗诗。诗中作者坚持儒家传统的对待文学的标准,认为诗歌的写作和评论要突出“诚”与“正”的标准。本文论述元好问的文学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永之作为元末明初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创作大量交游唱和诗歌,歌咏隐居之乐和交游之趣,展现出清丽古雅的诗歌风格。刘永之诗歌思想受江右经学浸润,历经元末明初的社会变革,又得元代诗坛“宗唐得古”风气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师古”倾向。刘永之对前代文人诗歌进行创新性发展,是元代文学风气的延续,亦是明代文学风气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诗歌里,有两首同以水仙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一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为赫里克的《致黄水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表现的主题却相去甚远。水仙在华兹华斯笔下是自然的象征,美的化身。《致黄水仙》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哲理。以新批评派的观点评判,这两首诗构成了一个极好悖论。  相似文献   

17.
温静 《阅读》2023,(24):63-64
<正>1月15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度文学排行榜”发布,长篇小说《秦岭记》(贾平凹)、中篇小说《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迟子建)、短篇小说《兰亭惠》(潘向黎)、诗歌《江都的月亮》(胡弦)、散文(含非虚构)《“荒林拾叶”专栏》(王彬彬)等作品领跑五大榜单。“《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创办于2017年,是国内首个由文学评论刊物推出的排行榜,旨在通过评论家的共识视野发现大时代里具有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诗人、诗评家晓雪作品研讨会于1995年12在北京文采阁举行.冰心、王蒙、艾青、臧克家、张光年写信、题词表示祝贺.李瑛、王巨才、唐达成、袁鹰、张炯、谢冕等7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出席.晓雪不仅是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在诗歌美学研究和新诗评论方面见解独到、颇多建树、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40多年来,他创作出版了17种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晓雪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次研讨会后,我们高兴地收到了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曾任《诗刊》主编的张志民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收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理事、曾任《文艺报》主编的谢永旺先生的发言稿,还收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先生的发言稿.我们将三位先生的来稿作为一个小辑在“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研究”的栏目中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曹植的《洛神赋》是辞赋创作的精品,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描摹女性美的继往开来的佳作。洛神的古典美无与伦比,但它是流,不是源,此前已有诗、骚、赋开其先河。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中的“文”“质”话语数量可观,既有单独和对举运用,也有“文质”“质文”的连文运用;有些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用法”,有些则属于“文学用法”,后者是“文”“质”话语被刘勰大规模运用到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结果,其本身也因而成为此后中国文论的经典范畴。《时序》篇的理论主题是“时代与文学”,其论证链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质文”与“崇替”,其中“崇替”明显是指“文学之崇替”,而“质文”并非指大多数译注者所主张的“文学之质文”,而是指“时代之质文”,属于“社会用法”。《时序》篇的主题实际上是“时代之质文与文学之崇替”的因果关系,其具体观点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发展与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