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用多用表测量电学量”的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基于评价任务促进课堂学习质量提升的教学尝试,变“记录学习的评价”为“促进学习的评价”,探索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评价工具设计的有效路径、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高效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一致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要求。以素养目标统领“教”“学”“评”三要素,以任务驱动整合“教”“学”“评”三环节,以评价导向贯通“教”与“学”全过程。以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为例,首先要叙写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目标,其次要设置促进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最后要设计并开展评价引领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3.
STEAM教育强调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去解决情境下的驱动问题,因此其教学评价要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视。UbD(Understanding byDesign)理论将教学设计分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三个阶段,用UbD理论进行STEAM教育的评价开发,能让评价体系指向实践成果、沟通合作、高阶思维以及知识技能四个维度。以“制作口罩收纳箱”项目为例,教师设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制定评价量规,设置任务设计中的评价节点,探索在STEAM教育中开发评价工具与组织评价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充 《现代教育》2023,(5):19-22+27
从一线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处于“只教不评”“教而不会评”的状态,导致课堂上教师只管“教了”,但不知学生是否“会了”。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提升评价意识,一体化思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探索“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践。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任务形式、评价工具或评价量规、任务情境三大要素的设计。通过实践运用,发现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主要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撬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开展单元学习评价,在目标层面要体现素养综合性特点,按照“单元-课时”的思路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体系;在设计层面要坚持“学习中心”理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计划、单元学习证据与评价工具;在实施层面应坚持“以评促改”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和改进评价过程,最大程度实现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UbD理论之“逆向”与“理解”则为主题式学习提供了新的方略和途径。在Ub D理论引领下,构建基于学习进阶的数学主题式学习模型,设计“确定数学主题—构建学习进阶—设计学习活动—创建评价工具”的主题式学习活动,体现学生主题学习的阶段性和思维结构的层级性,意在为开展数学主题式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评价驱动的“自能”作文教学模型是在认知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借助发展性评价工具,促进学生在“作前学习课—作中体验课—作后升级课”递进发展的学习过程中达成“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写作学习元素是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核心知识。在任务写作中,教师要围绕写作学习元素设计表现性评价工具,促进学生行为表现的“优化”,达成教学目标。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与使用应遵循三条基本规律:一是贯穿写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二是在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处充分展开;三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促进核心写作能力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学重要概念为单元主题,以教学导航的样式设计“总-分-总”式单元“学习图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部分剖析—整体反思”的思维方式,自我计划单元学习内容与过程,转变碎片化和浅表化学习的现状。研究认为:“总-分-总”式单元“学习图谱”开展过程中,单元“境脉”应具有贯穿性和问题导向性,单元核心问题应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单元任务要指向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活动要围绕任务的解决来设计,单元评价要关注过程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学习的教育价值已得到普遍共识,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应然诉求。从可视化学习角度看,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设计方法,逆向单元教学设计还需凸显单元教学活动过程的可视化、突出单元评价设计中学生的反思与改进。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在逻辑层面加以澄清,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可视化原则:这需要我们遵循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可视化教学过程与结果、“抓大放小”的原则;(2)建构怎样的操作框架:围绕逆向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对目标、评价、教学开展具体维度的可视化处理;(3)需要哪些可视化技术:如何可视化学习、如何研制表现性任务与评分规则、如何可视化课中学习、如何收集与开发可视化工具。其中,课中学习可视化乃重点与难点所在,为此建构了OTSPC技术框架,即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策略、难点提示、课堂评论五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基于以上原则、框架与技术,在实践层面从目标、评价、教学三个方面对一个单元进行可视化逆向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评价即学习”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提升.结合具体课例,探析指向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策略:创设足量的实践空间,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借助“学习工具”显性引领,依托“评价量表”优化提升;规范设计评价量表,优质高效引领学习;善于制造教学冲突,重在引领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常态设计思路是“目标—活动—评价”,遵循的是教师“教”的设计逻辑。“以终为始”强调学生“学”的实践逻辑,是一种以预期学习成果获得作为出发点的逆向设计,其在“目标—评价—体验”的循环体系下,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在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路径,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1]合理而有效地设计写作评价工具,是保证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前提。美国课程研究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了“理解为先,逆向设计”的理念,这为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基于此,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事理类说明文写作为例,立足写作评价的现状,依据逆向设计的理念,尝试事理类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维作为一套包括理念、过程和工具的系统性方法,可为教育教学变革和未来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针对教学创新实践中设计思维融入系统性和深入度不够问题,提出设计思维深度融入教学创新需要转变理念、升级目标、重组内容、再造流程、变革评价等。本研究建构了设计思维指导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模型和和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框架,系统阐述了设计思维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帮助教师实现课程—教学—学习的一体化设计。在宏观层面,教师要围绕课程学习目标和设计思维的特性,按照定义问题—汇聚灵感、构思方案—设计原型、迭代修订—输出制品、使用改进—演化发展四个阶段,设计围绕复杂问题的创新项目、系统化学习活动链、多模态学习资源、融合性学习环境和全过程学习评价。在微观层面,教师要创设目标导向的复杂情境,设计融合内容的活动、开发操作性活动指南、实施深度交互活动、优化支持性多维评价与方案,将特定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落到实处,期间要重点关注各阶段的操作重点、关键性设计思维工具、方法与核心特征的融入。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开展设计思维指导的教学创新提供理念、过程和方法的深度融入支架,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吴礼行 《新教师》2024,(1):29-30
综合性学习走向跨学科学习在教学设计优化时,要做到学习情境要“真”,学习任务要“整”,学习活动要“趣”,学习内容要“跨”,学习评价要“多”。  相似文献   

17.
循证教学主张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其核心是基于证据实施教学。余姚市兰江中学进行了建构“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下的初中循证课堂的实践研究。学校基于“促进学习的评价”教学理念,以评价为核心,以“目标理解”“内容建构”“方法多元”“理答高阶”“反馈强化”等为评价维度,运用“诊断量化表”“问题描述表”“诊断书”“整改书”等循证工具,通过实施“观察—描述—反思—改进”评价策略,探索循证教学路径,打造优秀课例,并创建了校本化循证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实现学科统整逻辑和经验统整逻辑的统一,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和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均高度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需要遵循两种理路。一是“逻辑理路”,包括四个步骤: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活动任务;依据活动任务开发评价工具;运用评价工具引领学习活动。二是“要素理路”,包括六个要素:情境、任务、过程、支架、评价、反思。  相似文献   

19.
回应课标的要求,小学科学课堂必须朝向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样态演变。而要实现这种教学样态的变化,需要从“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具体到操作层面,“学习设计”可以分成三个层级:理解层级,要设计让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学习历程;组织层级,要设计恰当的学习工具;支持层级,要设计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项目化设计主要通过“概念提炼—概念外显—概念转化—概念反思—概念建构”来实现。概念的提炼来源有课标、知能目标、学生情况等。拆分“学科大概念”以明晰具体学习目标,实现概念外显。概念转化即将相关概念转化为问题、任务。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的反思须贯穿学习全过程,评价量表这一反思工具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学生通常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构概念,因此学习任务须立足培养读写能力,指向核心知识,凸显思维能力水平螺旋式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