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平面几何证明解答题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而添加辅助平行线是常用方法.常能使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下仅举几例,望能达到"领会一例通晓一类"之功效.一、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延长AB至D,使BD=AB,E为AB中点,连结CE、CD.求证:CD=2CE.  相似文献   

2.
【点评】 历史知识过去性和一次性的特点说明,历史事实可能直接观察,也不可能进行实验。但是,通过直观教具再现某些历史知识,则有助于我们再造历史形象,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建立历史概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直观教学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法。锦州铁路职业高中岳志中老师从1984年开始就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各种教具300余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运用。以下仅以《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一课中部分教学实象为例予以说明。 【实录】师: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我们首先讲农业的发展(板书)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农具的改革(板书) 先谈谈曲辕犁(板书 同学们请看曲辕犁的模型。(教师展示曲辕犁教具)曲辕犁有哪些优点呢?我们应从犁的产生和改进谈起。犁是从原始社会的耒耜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祖先用它耕地,由于耒头是直插入土中,所以很费劲。(教师展示耒的模型或在黑板上画出耒的示意图,并讲解其使用方法。例(图示1)  相似文献   

3.
举例教学法     
<正>人人都会举例子,老师教学当然也需举例子。我们举例子的目的,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深奥的、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用一个比较直观的、浅显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会知识。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举例方面的一些体会。一、举例原则1.贴近生活的原则。例子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举例的大原则。如果例子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和感受,能达到预期目的吗?如北师大版(下  相似文献   

4.
举例尝试     
实例,是归纳的基础、论证的依据、说理的帮手.数学当然不会丢了这位朋友,初步想想,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它们有着深厚的“友谊”.举例,验证记忆不清的公式.当我们对扇形面积公式S=21rl(r—半径,l—弧长)感到有点模糊时,可举半圆(当l=πr时)验证一下;三角形面积是否可用!s(s-a)(s-b)  相似文献   

5.
病句举例     
下面所举的病句是从某校四至六年级学生的造句作业中摘录下来的。这些错误,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词语运用不当: ①我本来成绩不好,可是后来好起来了(有着重点的词为要求运用的词,下同)。②如果老师叫我去做事情,于是我就去做。这里的“本来,可是”“如果,于是”两组词语去掉后,句子倒要通顺些。二、词语搭配不相应: ①黄继光这种深刻的行为鼓舞着我们前进。②我们应该跟着好人好事,不和坏人坏事在一起。例①定语“深刻”与中心词“行为”不相应,“行为”不能是深刻的,这里应该是“英勇的行为”;例②中动宾不相应,谓语“跟着”与宾语“好事好人”,“坏人坏事”配搭不当。  相似文献   

6.
阿①ā——阿姨、阿斗、阿拉伯 ②ē——阿谀奉承、《阿房(páng)宫赋》 腌①ā—一腌躜(ā za,不干净) ②yān——腌菜、腌肉 挨①āi——挨门挨户 ②ái——挨打挨骂、挨饿挨冻 呆①ái——呆板  相似文献   

7.
教法举例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看一看、试一试……向学生渗透列举、演绎、归纳等数学方法和现代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自我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 例1 摆两行,每行10个,从第一行移动1个到第二行,这时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几个?移动2个呢?  相似文献   

8.
解惑举例     
<正> 当学员按自己的认识和推理与课本及教师的讲述不一致或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疑惑。现举例说明如何解惑。一、全微分的几何解释,可微函数z=f(x,y)的全微分dzf_x~(?)dx+f_y~(?)dy是两个偏微分之和,几何解释应是两线段之和,偏微分f_x~(?)dx是在y=y_0平面上,曲线z=f(x,y),y=y_0的切线纵坐标z的增量d_1,f_y~(?)dy是在x=x_0平面上,曲线z=f(x,y),x=x_0的切线纵坐标z的增量d_2,d_z如是两切线决定的平面,即z=f(x,y)在点的切平面,竖坐际Z的增量d_0在图上易证d=d_1+d_2。二、曲线积分的几何解释。微积分的每一定义都有几何解释,但课本上没有曲线积分的几何解释。引起学员的  相似文献   

9.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启发性的板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整齐、美观、规范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板书应当怎样安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下面列举几例说明。 1·分数应用题具有数量与分率相对应的特点。据此在教学“有一批化肥,第一次运走  相似文献   

10.
会意字举例     
“六书”之中,真正属造字法的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所谓以“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字的结构究竟属于四种造字法中的的那一种。 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分别下一个定义,举几个例子,那是十分容易的。而辨认一个汉字究竟属于何种造字法,这就是不太容易的了。 象形、指事跟会意、形声之间还可划一条界线,即一般地说,前二者是独体字,后二者是合体字。  相似文献   

11.
习题举例     
读下面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4)A、B两处受热的是  ,空气作  (上升或下沉)运动,冷却的是  ,空气作  (上升或下沉)运动。(5)这种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读图题,内容迁涉到地理、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图,抓住图中隐含的条件和基本原理,再结合“热力环流”进行答题。从物理知识可知,在地面…  相似文献   

12.
举例是思品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然而课堂上往往只听到教师举例,而缺少学生举例.这样的课堂不仅显得单调、沉闷,而且不利于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思品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应关注和重视学生举例.本文试就学生举例的价值、分类以及举例能力的培养,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图文结合。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报书,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认识问题较直观,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图文结合,可使板书活泼、新颖、直观,易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如:教学笔算除法”262”的板书:这样设计板书,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位效除两位数的榜理。从发展变化的旧境D理解和事接知识,开僵IO\ie。回环式板书。采用回环和通环的形式报8,旧币知识Z间的相互关系,把抽民的涵义岸化为百观的形民。叨:“分数、小数、目分数的互代”一课的极0.这样板书,使学生刘小辫的分类一目了热,冥率较强的概括性,便于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看到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一篇作文——《記寒假里的一件事》,觉得教师批改得不尽妥当,因而轉请某小学语文教师紀风同志重新加以批改。现将两份批改以及紀老师的批改说明,一并刊载出来,供同志們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登泰山记》是一篇人所熟悉的文章,其中字、词、句读,却均有值得商讨的问题,文章第二节(分节根据现行课本,下同)中有云:“今所经中岭及山嶺,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①课本中是这样断句的。按这样断句,“中岭”和“山嶺”都成为“经”的补语。上文明(?),“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嶺。”通常“嶺”只与“至”“达”之类的词相配而不与“经”相配,全文只言如何登山,未言下山,“径……山嶺”殆不可解。黎选《续古文辞类纂》选录此文,此处的句读是“今所经中岭,及山嶺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②按这样断句,“所经中岭”与“山嶺崖限当道者”并列,两者之间用“及”字接连,这就文从字顺了。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定理F·t=P′-P及其应用是动量一章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因它既巩固了前面动量、冲量,同时又是后面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次函数应用题是指需要运用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性质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它要求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运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求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同时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第一印象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  相似文献   

19.
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举例说明.例1 化简:(1-(1/2~2))(1-(1/3~2))(1-(1/4~2))…(1-(1/n~2)).解原式=(1-(1/2))(1+(1/2))(1-(1/3))(1+(1/3))(1-(1/4))(1+(1/4))…(1-(1/n))(1+(1/n))=(1/2)×(3/2)×(2/3)×(4/3)×(3/4)×(5/3)×…×((n-1)/n)×((n+1)/n)=(1/2)×((n+1)/n)=((n+1)/(2n)).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考试检测的主要内容.近几年,应用题的教学有一定程度的改进,而应用题的考查方式方法都仍然是老样子,绝大多数的试题不管高、中、低,不管难和易,也不管是几道题,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要求。这样的试题单调乏味,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考试效果必然不理想。无怪小学生普遍厌学怕学应用题!我想,应用题的考试命题该改一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