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竞技体育的冲击力主要从竞技体育的功能、竞技体育异化来体观。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运动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九运会留给我们的十大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九运会比赛中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就运动队管理与运动队战斗力,运动员实力与比赛能力,体能与技能,平时与战时,教练员与运动员,创新与突破,训练与科研等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清华大学跳水队为例 ,分析了科学训练对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意义和作用 ,阐述了高校竞技体育科学训练的组织、计划和实施 ,提出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是高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惟一有效途径 ,吸纳高水平体育科研人员进入高校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前提条件 ,充分利用高校的多学科和高科技优势 ,多渠道获得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 ,合理解决日常科研辅助支持和课题研究之间的矛盾是实施科学训练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论训练方式、科学规范和研究取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激扬 《体育与科学》2002,23(6):34-35,55
本文研究了科学发展与运动训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科学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出现的核心标志,是新的运动员竞技能力增长方式,表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增长主要依靠提高训练方法的科技含量,使科学理论向训练实践转化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体育科学研究项目能否得到社会资助的评判标准不仅是有关真理的认识论标准,还有其有用程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F0002-F0002
吴钟权(1956-),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研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竞技体育专项力量、速度训练的科学研究和专项运动训练器材的研制,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业委员、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吴钟权同志长期坚持在我国竞技体育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肩负体育科技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把科技兴体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竞技体育科研主要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广泛地渗透、移植和合理应用,为运动训练提供科技保障和先进的训练手段,提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从而推动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吴钟权同志遵循…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已成为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是贯穿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系统工程。少儿游泳训练是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关键的时期。在刚刚结束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国游泳项目成绩不尽人意,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优秀选手整体水平不高,实力单薄,与选拔、培养少儿运动员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05,26(6):47-54
尽快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训练科学化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辅助支持,对训练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主要任务,二者必须兼顾和并重。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5,(9):831-832
采用阐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目前高校体育健美操训练的状况,归纳其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寻求更加科学、完善且适合大学生的健美操训练体系,从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健美操竞技水平和体育健美操专业的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操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训练计划的整体安排,要求越来越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这就要求教练员运用各种体育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培养出较高水平的运动员。除了有科学的训练手段外,更要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它是完成训练及比赛任务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