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请在父母指导下阅读 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钾盐。这些盐的分子,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亲油性”,所以这些分子能轻松地进入水里和油里。 所以当肥皂遇到油污时,肥皂分子中的亲油部分同油污“抱成一团”,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小的“胶团”。  相似文献   

2.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只要油脂、石蜡、松香或脂肪酸等和碱类起皂化或中和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都可以称为肥皂。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端是亲水部位,另一端是亲油部位。肥皂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样水分子就均匀地分布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肤表面。肥皂的亲油部位,  相似文献   

3.
“口”就是“嘴” ,但是“亲口”和“亲嘴”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汉语中有两个“亲” ,一个是动词 ,一个是副词。“亲嘴、亲吻”中的“亲” ,是动词性的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吻”就是嘴唇 ,也就是“口”(口的表面 )。“吻”也可以作动词用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 ,这时“吻”是动词“亲”的同义词。“亲口”中的“亲”是副词 ,是“亲自”的意思。“亲笔、亲临、亲手、亲身、亲眼、亲征、亲政”等词中的“亲”都是副词。所以“亲口”和“亲嘴”的区别不是由“口”和“嘴”的差别所造成的。其实 ,“亲嘴”和“亲口”的通常意义 …  相似文献   

4.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电流分析法.其实,要解决此类问题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一种解决并联电路问题的方法——标“ ”、“-”法.图1是一个典型的并联电路,电阻R1、R2的右端均通过空导线CBA与电源正极相连,左端均通过空导线DEF与电源负极相连.若将两电阻经空导线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分别标上“ ”号,经空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分别标上“-”号,则会出现图1所示的标号情形.按上述标号方法,可知并联电路的特征是:(1)并联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用电器),若一端标“ ”号,则另一端必可标“-”号;(2)相互并联的几个…  相似文献   

5.
只是个电话     
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动作:拿起话筒,按几个号码,在拨号音中等待。“喂?”(一个熟悉的温柔的声音从电话的那一端传过来。) “阿姨好!请问张磊哥哥在家吗?”(我很有礼貌地说。) (电话那一端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充满了疑惑。)  相似文献   

6.
“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是指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口述或撰写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料,它的特点主要有: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文学性、收藏性。“三亲”史料的撰编过程中,选题要体现“影响力、推动力、史料价值潜力”,撰稿要坚持“真实、翔实、平实”,编纂要力求“把篇幅留给史料、把评论让给读者、把精神传给后人”,“三亲”史料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一课中,有研究空气阻碍小车运动跟“车厢”的形状有关这一实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三种不同的“车厢”在运行中受空气阻碍的情况(第一种是将纸板竖直固定在车头(如图1);第二种是将纸板一端弯曲成流线型固定在车头(如图2);第三种是将纸板一端折成直角后固定在车头(如图3)。)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教科书上的二个学生实验·原题如下:22、(17分)(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此过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不等式的证明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课本在用综合法证题时主要用了(a_1 a_2 … a_n)/n≥(a_1·a_2…a_n)~(1/n)这个重要不等式(简称为平均数定理,其中ai为正数),由于证题灵活多变,学生不易掌握规律,故本文稍加归纳,作一介绍。此不等式的特点是一端为“和”而另一端是“积”的形式,若需证明的不等式涉及和“转化”为积或积“转化”为和时应考虑能否使用此不等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实录: (出示用纸包着的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块) 师:两块磁铁外面都用纸包着,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两端分别是什么极?请讲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议论开了。) 生:让它们的一端相互接近,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可以测出它们的两端分别是哪一极。 生:不能够!因为让它们的一端相互接近,假如出现相互吸引,只能知道这两端是异极,仍然无法确定到底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我认  相似文献   

12.
Lewis酸碱理论(电子论)在有化学中应用广泛,利用它可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及某些反应的活性。通常的作法是把有机化合物看成Lewis酸碱的加合物,并使用软硬酸碱原则(HSAB原则)来判断,此原则的内容可概括为:“软亲软,硬亲硬”,所谓“亲”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软酸—软碱、硬酸—硬碱加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有所谓“偏义复词”的名称,指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如“兄弟”指“弟”,“兄”义消失;“窗户”指“窗”,“户”义消失。又如“好歹”、“利害”、“是非”、“吉凶”、“缓急”、“祸福”、“兴亡”等使用时往往意义偏于消极的一端,积极的一端意义消失。我个人认为这类义偏一端的双音节词称作偏义对举词比较恰当、贴切。复词或复合词的范围过广,它包括除单音词、单纯词、派生词(由词根与词缀合成)以外全由词根合成的一切多音节词。而义偏一端的双音节词往往由相对仗的两个语素组合成。用  相似文献   

14.
性善论是黄道周孝道思想的形上基础,他认为至纯至善的天地之性流行于人而成为人之性,坚持性善一元论,反对宋儒的二元之性;他认为“敬”是孝道的情感依据,道德之目以敬为本;黄道周将孝道的实践形态分为事亲以敬和事君以忠两个层面:事亲要“敬身”、“敬养”和“严父配天”;事君则移孝作忠并且要敢于诤谏.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的引入上课开始,教师指着黑板的一条边问:“这条边有多长?”又拿出一根绳子问:“这根绳子有多长?”学生答覆不知它们的长度后,教师启发道:“有办法知道它们的长度吗?我相信到商店里买过布和带子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办法来。”根据学生说的办法,教师说:“想知道黑板和绳子等东西有多长,可以用市尺去量。今天我们都来认市尺。”(板书:市尺的认识。)二“市尺”的教学1.看、认。教师出示一市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市尺”(板书),从这一端到那一端(用手指点)的长度是1市尺(在板书的“市尺”前加写“1”)。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泡沫铜内部大量的三维立体孔状结构特性,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表面制备CuO、Cu_2O膜,再用十六酸修饰,制备出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小于10°,油的静态接触角为0°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采用智能型拉曼光谱仪(DX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接触角、滚动角测量仪对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铜经氧化后,表面同时生成CuO和Cu_2O;增加氧化时间可促进CuO和Cu_2O的生成,形成纳米结构;当氧化时间为40 min时,泡沫铜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结构;经十六酸修饰后,氧化铜与十六酸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低表面能物质十六酸铜,具有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水压性。  相似文献   

17.
亲人     
说明:本课是围绕小学六年级的《再见了,亲人》一文,以“亲人”为主题进行建构重组而成的。共两节,80分钟。链接:《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窦桂梅,刊于《人民教育》2004年第12期) 师:请跟老师一起写“亲”字。师:(出示课件“亲”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祖先看到枝叶的繁茂,一、引  相似文献   

18.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而过滤法则是常见的一种水深度处理方法,本文基于Washburn方程,采用动态渗透压力法测定了无烟煤、活化沸石、锰砂、石英砂、磁铁矿的亲油亲水比(LHR),并采用含油浓度为15mg/L的废水,以这五种常见滤料做了动态过滤实验,分别测定了5h内的油去除率,结果表明,随着亲油亲水比的增加,去除效率呈增加趋势,且亲油亲水比和去除效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一课中,有研究空气阻碍小车运动跟“车厢”的形状有关这一实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三种不同的“车厢”在运行中受空气阻碍的情况(第一种是将纸板竖直固定在车头(如图1);第二种是将纸板一端弯曲成流线型固定在车头(如图2);第三种是将纸板一端折成直角后固定在车头(如图3)。)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保证:使用的三辆小车相同,三张薄纸板的大小一样,斜面的坡度一样,运行的距离要一样;然后,根据小车运动的快慢,得出第一种“车厢”受的阻力最大,第三种“车厢”受的阻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清末粤方言的13个体貌标记进行考察。“体”标记“V番”“V紧”“V住”“V开”“V亲”“V吓”和“貌”标记“V过”“V埋”“V嘥(晒)”“V定”“V亲”的意义与功能都沿用至今,其中,“V亲”兼有“体”特征与“貌”特征。至今,“V哓”在粤方言部分片区仍然使用,“V起嚟”发展出“V起上嚟”的形式。清末时期,粤方言体貌标记基本定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