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当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显得尤为紧迫。传统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几乎是学界和业界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共识。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未来媒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其总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一、未来媒介生产的变化。媒介生产元素将进行大胆的重组,一些其它产业元素和创新因子将会被纳入未来媒介生产的过程之中,有时甚至会取代原来的主体元素。随着受众参与、社群参与、远程参与等生产形式的出现,媒介融合生产、混搭制造、反复生产、合作创新会成为趋势。专业传播者身份淡化给媒介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追究其责  相似文献   

2.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受众取向的细分多元,媒介形式的花样翻新,使得一个注意力分享时代正在来临。由此,根据各自利益和兴趣选择不同媒介,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也变得更加趋向分众化、小众化,“长尾理论”在媒介产业领域的效应愈发鲜明,这些都逼迫着媒介在精准定位上苦下工夫。与此同时,由于选择更加丰富,受众转移成本的大大降低,都无疑宣告新闻产品易碎性的特点不止限于时效一个方面,任何一种媒介的受众粘合度都在减弱,生命周期被大大压缩。在此情形下,与“百年大报”相对应的“小众”报可能将大量应运面生。然而,小众化报纸并不因其“小”,而在品质上大打折扣,它同样具有纸媒的所有属性,同样需要大报风范,具备相当的舆论影响力,惟其如此,才能吸人眼球,赢得市场生存空间。我们尝试以这一视角,重新审视《第11届全运会会刊》这份“寿命”仅仅只有17天的临时性“小报”,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运作使媒介大战日趋激烈,如何服务好受众,使受众从媒介中获益,是媒介争夺读者的重要环节,“媒介大战”下的新闻市场,下去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能无人问律,因此树立服务意识,钻研受众需求,服务好读者,成为当前媒介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尹兴 《编辑之友》2017,(5):90-94,9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动态“图解新闻”成为一种广泛流行、全新样式的新闻报道文体.它以“图像”为核心表达媒介,调动一切视觉元素来重构新闻核心事件,满足传媒受众对新闻信息直观化阅读、多样性选择的需求.动态“图解新闻”的传播者借助平面画像、动画文本和视频文本来还原新闻现场.动态“图像”取代了传统媒体抽象的解释性文字,以直观逼真性、现场还原性、多向互动性、高度综合性的新媒介特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8.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4,(5):69-70
关注未来媒介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一、未来媒介生产的变化。媒介生产元素将进行大胆的重组,一些其他产业元素和创新因子将会被纳入未来媒介生产的过程之中,有时甚至会取代原来的主体元素。二、未来媒介内容的变化。新闻媒体会向娱乐媒体和广告媒体发展和变化,媒介内容的城乡对立可能进一步加剧,城市新闻和娱乐内容充斥在各种媒体的所有空间和时间,有关"三农"的内容则被挤压在狭窄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媒介将新闻事实经过自己的“再构建,,后才传达给受众,并主导意见市场。受众接触的是‘‘媒介环境”中新闻事实的信息而不是事实本身。这使媒介对新闻事实的议题建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纽约时报》对“神舟”五号的报道过程分析媒介的议题建构。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大潮中,媒介实验室成为媒介研究的新平台,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研究的作用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美国媒体实验室的定位与特征,指出美国媒体实验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以开放合作为研究机制,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创新媒介形态,开发更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建构人与媒介的和谐关系的研究定位.文章认为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新闻传播研究向“科学化”转型,探索性和创新性成为研究的重要特征,借此可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受众,实现更加精准的传播,完善媒介、受众、市场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新闻记者》2024,(2):31-43
新闻工作者如何理解受众,如何寻求与受众之间的连接,是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前数字时代的一些经典研究认为,组织管理和专业直觉主导了媒体运作,受众事实上在新闻生产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存在于从业者的“想象”之中。数字技术为媒体打开了受众的“黑箱”,受众变得日益数据化与可测量,带来了新闻工作者受众观念建构的背景性变化。本文在“技术的社会建构”思维下,考察了省级移动新闻客户端“S新闻”从业者的受众观念,发现“量化受众”已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合法性机制,其背后的实质是平台逻辑对新闻业的渗透和改造,但S新闻的编辑室文化并不完全支持量化数据主导新闻生产,而是体现出一种与科层制组织约束、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规范、从业者个体选择等的冲突和协商。未来编辑室需要建构起清晰的价值规范、语境策略来指导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受众数据,才可能增进对受众的理性化理解及赋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信息和资讯的媒介越来越广泛,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形式,通过自媒体、新媒体等途径都可以获取新闻.这就给传统的新闻摄影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闻摄影必须要积极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为受众创作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本文分析了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了新闻摄影创新的策略,以便增强新闻摄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本土化”特指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对域外新闻内容进行的复述与重构,目的是消除本国受众的理解障碍和排斥心理,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基本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利益。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际新闻传播的天生特性和必然要求,“本土化”问题不可回避。一旦媒介在对国际新闻“本土化”的处理中发生偏差,那么其最后发布的新闻将会偏离真实、客观的原则,违背国家的根本立场,也势必影响受众对…  相似文献   

16.
付蔷 《青年记者》2017,(22):20-21
媒介技术的发展锻造了全新的受众-内容交互模式:一方面,信息爆炸、多端口的内容接入模式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深度报道、调查式新闻中的垂直式、线性叙事与之方枘圆凿;另一方面,国内外各大媒体在内容制作方面,得以借助融媒体平台打造全新的内容展示模式,“文本”的载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甚至虚拟现实都能够成为“文本”的载体与平台.新的技术手段与媒介交互模式带来了改造媒介生态的可能性.在新媒体时代“娱乐至死”的幕布下,矫正新闻阅读中的碎片化倾向,让深度报道、严肃内容吸引更大的受众群体,不仅是提升受众阅读质量的不二之选,也是加强新闻公共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全国组建了60多个试点集团 “传媒”系“大众传媒”的简称,即“大众传播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体”。同一种符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大量复制、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媒介,属于大众传媒。其中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重要内容的就属于新闻传媒。  相似文献   

18.
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电视新闻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家电视台寻求生存空间、求得竞争优势的一个现实课题。2001年4月中旬,围绕"电视新闻创新"这一主题,我们对四川有线电视台进行了调研。新闻贵在创新。将之置于媒介市场中来审视时,新闻创新就有了更为实际的意义:其一,新闻创新往往能打破既有的传播惯性和受众的接收惯性,从而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对受众产生把握力。此为吸引住受众的"眼珠子"。其二,新闻创新本身透露出来的活力往往能激活广告商对媒介作为广告载体的信心。当获得受众增加的实证材料(收视率、订阅率等)时,广告商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受众中心”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普遍共识。受众研究也随着媒介市场的发展和变迁而进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受众的满意度研究却迟迟未能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根据中美谈判的结果,在15年内,中国依然被视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新闻传播业开放与否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本项实证研究的目的,正是试图了解“入世”以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的受众将如何看待目前本国新闻传播的水平以及对未来传媒的心理期待,从而为未来15年本国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