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当今广播中较为新颖的理念,阐述了音响在广播节目尤其是广播特写中的运用。笔者认为音响运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或包装过程,因为音响本身就是作品。这种理念的转变,有益于广播人更好地理解国外的最新作品,做好做精广播特写。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一经推出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全国数百家电台的多档节目都采用了直播这种形式,“火爆”的局面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广播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在广播文艺中,文学节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之所以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是因为文学这一语言艺术包含了众多的内涵。纵览我国的文学史便可以看到一部部优秀文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不仅是语言,而且还有音响。音响常常被人误认为是语言的解说和说明,是说明某个问题的注解,是一种鼠缀。其实音响是传达信息、表达感情的一种有力元素,比富有哲理的话语具有更大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6.
广播法制节目在热闹、红火之后,也有一些节目不知不觉地陷进了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冷静地认识和对待。误区一:人文关怀意识在追逐收听率中沉沦长期以来,“广播法制节目=案例 主持人 法律专家”已经是一个既定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广大听众所习惯和熟悉,能形成稳定的收听群体和收听率。举珠江经济电台的《以案说法》为例,在15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它以栩栩如生的形式“重组案情”,作为串连角色的主持人和作为评述角色的法律专家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一问一答,确实演了一把生动的“…  相似文献   

7.
统观我们广播艺,特别是广播艺精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我们的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把我们的广播艺不断地从一个层次带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创新是我们广播艺的灵魂,是广播艺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听,是广播的特点,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本质属性。那么,什么最能体现广播这一特点呢?是音响。音响体现了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精品常常产生于带有典型音响的录音报道中。那么,怎样捕捉,挖掘典型音响呢?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记者在采访对象面前要树立平易近人、谦虚和谒、真诚可亲的形象,营造出与对方融洽、合谐的交谈采录氛围录音报道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记者能否采录到生动、活泼、自然的人物谈话音响(这是报道的主体)。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记者在采访对象心目中的形象至关重要。我们的体会是:记者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9.
魏凡 《中国广播》2011,(6):57-59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几个欧美国家广播业的不同实践,试图找出网络时代i适合广播特写传播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就新闻而言,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精神产品。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电台生产精品,强化节目精品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精品生产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那么精品创作同样是一个新闻从业的立足之本。而创作精品,离不开创新拼搏,离不开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1.
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世界万物普遍遵循的发展规律。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到今天,树立精品意识,多出精品节目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电视编创人员的共识。是电视事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陈芳 《新闻世界》2011,(1):39-40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影视特写镜头的方式,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的专稿形式。广播特写的特点是:选材的吸引力、角度的独到、音响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活。  相似文献   

13.
创广播精品     
一部优秀的广播作品如同一把开启人心菲的钥匙,她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就像6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播送的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许多人至今仍然感到那声音、那文章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15.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一书中作者这样定义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在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航天科技成就报道,因报道内容的稀缺性和科技含量我们往往采取深度报道方式。以"神州"系列发射特别报道为例谈谈广播深度报道类精品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港澳人家》系列报道为例,对广播特写的人文关怀特性和塑造听觉形象的手段展开论述。广播特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并注意共同情感的适度流露。塑造听觉形象要学会驾驭音响,使之繁简适度、主题突出;音响要真实、典型、传神,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音响虽好也得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18.
杨红光 《中国广播》2014,(10):90-92
广播历史节目在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变革中如何展现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本文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名牌栏目《话说天下》为例,从选题、叙事文本、播讲三方面分析了节目创作的宗旨与方法,指出对历史素材的适度“加工”,相对于史实本身而言,对节目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主持人,最基本的工作恐怕就是做好日常节目。做好节目,除了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还应该具有精品意识和创优意识。由我主创的曲艺专题《农民喜爱的笑星——陈寒柏》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除了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还获得了“2005年中国广播协会广播文艺曲艺节目专家评估”一等奖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