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舆情研判的本质,讨论大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在舆情研判实践中的局限与不足,展望大数据舆情研判的优化路径。【方法】文章从大数据舆情研判的环节出发,结合舆情研判的实践应用现状,对比传统的舆情研判方法,分析大数据舆情研判的功能、价值与局限。【结论】作为一种前沿性的技术应用,大数据赋能舆情研判是将网络舆论空间中的观念意见数据化的过程。这种分析方法在舆情事件的全景化描述和关联性分析,促进科学决策过程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技术工具层面的测量偏差、舆情生态混沌效应、研判过程局限等风险挑战。【结论】在今后,应通过细粒化舆情数据库建设、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加强对舆情工作者的培训等路径,以提升大数据舆情研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以下简称ChatGPT)在舆情精准研判场景中的基础理论和实证应用。在理论部分,提出“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全新范式驱动的舆情精准研判。深入剖析了ChatGPT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它与传统舆情分析方法相比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在对ChatGPT的特点和舆情精准研判的要义进行厘定的基础上,对舆情研判中人工智能(AI)的应用现状加以分析。随后,从学理方面探析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复杂舆情的精准研判以及ChatGPT在舆情精准研判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其在文本分析、情绪识别、舆情预测和预警中扮演的角色。理论探讨的同时取用了认知科学和传播学的视角,为舆情精准分析和研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实证部分,利用ChatGPT大模型预测热门话题和事件是否会登上热搜(以“登上热搜”作为重大舆情事件和事件舆情的重要表征),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它能在网络早期流传的信息中,洞察潜在的网络热点,提前判定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从而具备预警功能。这项实证研究,有力地阐明了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舆情主题多样、内容复杂、数据海量等特点,构建一个由三级指标构成的多层次网络舆情研判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网络舆情预测模型,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选取60个网络舆情事件为训练样本,确立舆情警级分类规则,对该模型的可用性进行验证;鉴于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所需要的数据量大、计算复杂,提出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系统建设的整体架构,以进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酵与演化,给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研判和应对带来巨大挑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领域,能够为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分析研判、引导处置等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与纸质和实物档案一样具有档案特质,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能够反映社会原貌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长久保存和归档价值.采集、研判和归档有价值的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基于大数据高校舆情研判应具备的两种视角,以及舆情应对的三种思维.本文还提出舆情危机解决的四种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和舆情信息工作是对普罗大众相关利益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效表达,是民情和民意的重要载体。在大数据时代,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文化的入侵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便于"网络舆情"的管理。为此,文章基于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传播周期和"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预警机制和监管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环境下,短视频不仅仅起到传递海量数据信息的作用,更间接展现了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态度、看法和情绪,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短视频舆情预警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量大、预测指标多、准确性低、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传统舆情治理方式难以为继。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以短视频舆情预警为出发点,分析短视频舆情预警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中进行舆情管理提供了新机遇,各级政府部门应针对舆情工作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采取确立涉事单位为第一责任主体、提高研判环节质量防止误判、坚持舆情工作专业化方向等改进措施,提高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中舆情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环境下,面对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对于公众关注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地方政府该如何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事件并进行舆情事件的分析处理,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从而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努力拓宽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熊茵  尹迪 《青年记者》2023,(23):38-40
数据主义成为当前舆情实践的重要理念和行动逻辑。单边倚重数据带来舆情研判的真伪失准、意义失察、监测失焦等系列问题,进而使舆情实践的决策参考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带来决策失误等重大问题。研究认为,回归人文与价值理性、平衡“大数据”和“小数据”是舆情实践发展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大数据视域下,立足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实际情况,剖析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指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预警响应机制,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决策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以数据的形式重塑人和社会,核心在于预测.在高校传媒阵地建设中,利用新兴传媒技术与方法掌控媒介话语权尤为关键.在实践中,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媒介话语权来控制大数据思维,完善大数据管理机制,提升运用社会化媒体的能力;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合理设置议题,避免媒介失语;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做高校网络舆情控制的积极参与者、模范践行者,以此树立高校在处理和掌控网络舆情媒介话语权方面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传播条件下的隐匿性、交互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为复杂、敏感、政策要求高的涉军舆情研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诸多误读误判为科学决策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而,只有在舆情预警、汇集、分析、处置各个主要环节克服思想认识偏差,校准目标方向,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网络涉军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等工作。本文试图从网络涉军舆情研判易出现的误区切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深入,“两微一端”已成为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在微时代,舆情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给政府的舆情管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舆情研判是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后期舆情的处置工作。当前舆情研判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捕捉能力欠缺、组织机构不专业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完善舆情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何淼  王秋菊 《青年记者》2017,(30):50-51
微博内容的多点发布、节点嵌套式传播和循环跟帖是微博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微博舆情的产生离不开网状链式及循环嵌套的节点式传播机制.微博舆情的扩散过程是舆情信息快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的流行理论所述:“流行的传播无疑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大数据视域下的微博舆情研判是微博舆情疏导策略制定的基础,本文从微博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过程、受众三方面分析微博舆情研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姜飞  黄廓 《中国广播》2013,(5):56-58
本文描述了大数据时代对社会各领域的冲击,认为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包含文化基因、政治态势、经济走向、营销理念的金矿,具有后台化、可控制、精准化等特点。针对大数据时代对舆情监测和管理带来的冲击,提出了推动舆情监测和管理更加科学化的对策:一是尽快完善数据管理立法;二是确立直接舆情搜集管理与间接舆情搜集管理相结合;三是整合以往舆情监测统计分析单位。  相似文献   

18.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舆情认知的方法转向.这种新的技术治理手段更为重视舆情结构的关系化,舆情研究被纳入一种日常化的沟通机制,舆情信息则被进一步整合为社会性资源.大数据虽在舆情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亦面临诸多批评声音.传播研究者应在技术反思基础上,重新检视线上舆情存在的价值偏见,通过结合数据认知与情境认知,突破方法工具的局限性,谨慎对待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认知取向问题.大数据治理的前提是鼓励更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将舆情分析融入公共领域结构,以在最大效应层面推动当代公共政治文化的转型契机.  相似文献   

20.
梁雪云 《今传媒》2016,(5):51-53
在互联网普及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当下,网络为公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空间也成为一个日益扩大的公共领域.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与研判可以有效掌握社会舆情的阴晴变化,进而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形成预警并及时有效应对与引导,最终实现化解危机与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