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的“问题解决”,是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而言的,是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结果,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有效载体.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剖析教材寻找切入点、目标定位抓住准确点、环节建构引发思维点、习题设计延伸拓展点四方面着手,探究在准确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至今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无疑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通过阐述“问题解决”教学的概念,分析“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能判断平年、闰年 ,记住大月、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会正确列式计算全年的天数 ;指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类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首先 ,学生听儿歌《太阳、地球、月亮》 ;然后 ,计算机演示“三球转动” ,教师讲解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板书 :年) ,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月(板书 :月)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板书 :日)。接着 ,教师指出 ,年、月、日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它们和以前学过的时、分一样也是时间单位。新知学习学生学习年、月、日可由下面三步进…  相似文献   

4.
张艳 《湖南教育》2007,(8):39-40
教学目标:1.整理复习时间单位年月日,构建年月日知识体系;运用有关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6.
现阶段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把晦涩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学生把问题解决了,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尤其对于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若能独立解决或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问题解决,心情更是愉悦。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经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尝试去解决数学问题。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理解和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借助情境,强化体验""数形结合,有效联合""有效读题,正确解答"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数量意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大问题"这一名称的起源,是来自一本名叫《大问题的哲学》入门读物。这本读物是按照一些哲学上的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对哲学上各个问题的深入阐述,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受之启发,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教法重在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和质疑猜想,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通过这一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波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87-188
教学的真谛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按照问题为核心的基本模式,可以从提高学生读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张文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数学教育兴起了一个热门话题——问题解决。1980年4月,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理事会公布了一份名曰《关于行动的议程》的文件。议程的第一条就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进而提出数学课程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解题的定义和方法应予扩展,使之包括范围更宽的手段和方法;数学教师应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气氛;应为所有的年级编制传授解题技巧的适当的教材;教学科研应侧重于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的本质,找到提高解题者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继尔,世界各国以“问题解决”为名,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在探索实践中对“问题解决”下了各式的定义。《CockcroftReport》: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称之为问题解决;《21世纪的数学纲要》: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的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国际教育词典》:问题解决的特性是用新颖的方法组合二个或更多的法则去解决一个问题……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是明确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目的,是过程,是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而,数学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多元化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教学重点来展开的课堂教学样态。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适当引入创新点,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实践,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渗透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当中,促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应用水平以及反思再创新等深层次的思维性内源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学生不敢提问、不善提问等问题意识缺失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衡走向不平衡、从单一走向联系,提升学生"问"的意识,习得"问"的方法,从而生成"思"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根据2月的天数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经历观察、验证等学习活动,在交流概括、归纳推理等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教学重、...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2.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尤金田 《亚太教育》2022,(5):172-174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通过将学生放置在一个深度学习“场”建构的模式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之后对小学科学有更深刻的个人理解与实践能力,结合翔实的案例阐述了搭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场”,促进学生主...  相似文献   

19.
田启洪 《贵州教育》2011,(22):47-47
前段时间,受学校安排,我上了一节“年、月、日”(第一课时)观摩课。“年、月、日”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编排上,先根据国庆节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将要认识的年、月、日这个时间单位,接着通过对2003年这一平年年历的观察,认识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拳头儿歌帮助学生记住每月的天数,最后通过“做一做”观察今年的年历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学的要求也是发生着一定的改变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十分的枯燥,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的,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即使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师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发现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虽然是比较的努力,但是其使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数形结合的方式,本文就围绕着如何实现‘数’与‘形’的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探究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