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研读一直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焦点.也正因为如此,给教师的备课赋予了新的任务——潜心研读教材,感悟教材设计意图,从而能够善用教材但是教师对教材意图的解读却难免会出现偏差本文笔者从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例谈研读教材如何“见树见林”,以回归本质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话题缘由】我曾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关于"‘重复’的奥妙"的同课异构课,随着观课、议课的不断深入,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这是北师大版二(下)《数学好玩》单元的第2课时内容,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是该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次编排独立的章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教学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大同小异:给出一个话题,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后(如下图),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初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教材编排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抽象出角,情境如下:  相似文献   

4.
毕振林 《辽宁教育》2011,(1):117-11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七单元67--68页"认识角"。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22页,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5页。【课前思考】"认识方向"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常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课堂总是过分地关注生活场景(比如,教室里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某个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也正因为如此,给教师的备课赋予了新的任务——潜心研读教材,感悟教材设计意图,从而能够善用教材。但是教师对教材意图的解读却难免会出现偏差。如笔者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就曾出现过困惑。"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材主题图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0~81页"认识小数"第一课时的内容。一、对教材的研讨与解读小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概念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教材把小数的知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具体情境和具体的量...  相似文献   

8.
“住新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二节课。本学期,我校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围绕这一内容上了一节研讨课,并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抽象思想,比较了新教师和老教师对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一课教学时对抽象思想的渗透过程。通过比较发现,研读教材、重视引领、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等措施可有效帮助学生领悟抽象思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故意把5÷0这道算式夹在课前口算练习中.引发了一场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双龙 《考试周刊》2012,(77):73-73
本文通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桃子》一课的教学设计。展现师生的互动及教师调控课堂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探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  相似文献   

14.
《丁丁冬冬学识字2》(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是看图识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各有七个,相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来看,数量不算多。执教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及学情,适时拓展,把这节识字课上得生动、丰盈,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研读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凭借,课标是指引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而,让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是关键。但是要想摒弃年年读课标,年年看光盘对教材的分析,而备课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弊端。那么应该怎样研读呢。我们认为:研读教材应做到"六要":要结合《标准》  相似文献   

16.
6月10日,我上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当我按照我的设计思路很顺利地往下讲到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时,因为这是教学重难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特意提  相似文献   

17.
当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学校就这个课题展开了系列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的比较与反思,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一起来比较“同课异构”中的两个案例(北师大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第一课时《整理房间》)。  相似文献   

18.
<正>解读教材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解读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策略,受益匪浅。我这里的"大"指"教学理念、思想、方法等","小"指"学生"。解读教材时,老师们见"大"容易,但用"大"的思想见"小"不易。我以三年级上册的难点单元"除法",和本单元第一课"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为例,进行"小中见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教师比作"工匠",把教学比作"施工",那么教材就相当于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图纸"。上学期在学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中,有三位教师上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背景"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校的研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节课。课前我有三点困惑:1.如何回归学生的经验,沟通知识与活动、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