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案例】师:(出示超市摆放蔬菜的一角)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青菜400平方厘米,黄瓜8平方分米,西红柿4平方分米)师:要求青菜和黄瓜所占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怎样计算?生:要将青菜400平方厘米转化为4平方分米,然后再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平方厘米=4平方分米4 8=12(平方分  相似文献   

2.
情境创设:如何让学生熟悉而且关心初次教学,韩老师创设的是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境。他出示气温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然后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从这幅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从这幅统计图上很直观地看出这一天不同时刻的温度,如果我们想一眼看出这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是老师周末的一次骑车出游记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家16千米动物园18千米中华梨村32千米松溉古镇)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教师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实录1.谈话引入高老师有一些信息 ,想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3条信息 )①迎国庆 ,杭州大厦原价280元的一件上衣以八折优惠。②老师新买一套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房子 ,实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 710。③滨江区种植大户周伯伯今年收稻谷26000千克 ,去年的产量相当于今年的90%。师 :看到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生1:根据第一条信息可补充问题———现价多少元 ?生2:还可补充———便宜多少元 ?生3:根据第二条信息可补充问题———实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4:还可补充———实…  相似文献   

5.
李秀莲 《山东教育》2003,(16):49-49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之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也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怎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情境一首先出示一张表格水糖甲杯25克9克乙杯20克7克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请同学们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想办法比较出两杯水中哪一杯比较甜,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题内容如下: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课中教师先出示"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师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问题是在求什么?"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来。又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全班齐答:"会!""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解决方法。"38个学生中,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听了一节四年级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对于课本中的例题(苏教版第七册第66页,图略)"小明说,我买3本,用去18元;小华说,我买5本。小华用去多少元?"教师首先出示活动要求:根据情境图,先整理表格,再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数学问题?(3)根据所求问题,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引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什么形体?(圆柱)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师:还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师:说得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柱形状的物体?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交流师:同学们,你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过什么东西?生1:铅笔。生2:橡皮。……师:看来,大家买过的东西还真不少。瞧,这两个同学也在商店买东西呢!(出示课件)2.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根圆珠笔芯0.2元。生2:小男孩要买3根圆珠笔芯。生3:每根橡皮筋0.05元,小女孩要买9根。师:根据相关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 教学过程: (师出示情境图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师:(板书问题)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3:48÷2=24(个). 师:真不错,你不但能列出算式而且能把答案算出来.还有哪些同学已经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8—9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出示情境。师:星期天,妈妈带小丽到超市去购物,她发现每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标价,可她却不认识这些数,你能教教她吗?(教师将商标上的数贴在磁性黑板上)师:谁来将这些数分成两类?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数分成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我以统计图为教学主线,把分散在各年级段的应用题基本题型串联起来,设计了以下综合复习的教学内容。案例一:以条形统计图为主线,把各年级的基本知识点串联起来师:你们还记得在本学期数学期中测试中,我们班的最高分、最低分各是多少吗?出示统计图:师: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师: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形式不同的问题?生1: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求部分。)生2:90~100分数段的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求分率。)生3:80~89.5分数段的女生是男…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4~5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逛服装店,看看我们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好吗?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大屏幕,从图中你都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相似文献   

14.
一、课例简析本课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8页的例1、例2。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导学方法采用“引探”导学法。二、导学设计(一)以旧引新,创设探究情境。1、填写数量关系式。(?)○卖出个数剩下个数。2、出示题目:____,卖出20个,还剩下多少个?3、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为什么?(这道题不能解答,因为缺少一个条件。)(2)缺的条件可以怎样补充?(应补充单位是“个”的物品的数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是实验小学的老师,你们想不想来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呢?(想)那就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记者介绍参观学校的校园)瞧,操场上正在举行实现梦想C B A篮球比赛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篮球比赛的场面)我校五年级有4支篮球队,每队有10人,共用了80瓶矿泉水。小记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先来共同解决“平均每人用几瓶矿泉水”这个问题。二、学生尝试,汇报交流,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这道题你有没有办法解决?(有)你…  相似文献   

16.
一、操作实践,初步感知"余数"师:同学们,下面是学校举行活动布置会场的情境,从这幅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下图1)  相似文献   

17.
<正>【情景再现】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多媒体出示"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主要结构:真空集热管、贮水桶、支架)师:在这上面能找出圆柱体吗?生:真空集热管和贮水桶。师:谁能根据这款太阳能热水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它能装多少水?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多媒体出示:这款太阳能热水器最多能装多少升水?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8.
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贴出乌龟、兔子、小狗、小猫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请几个学生回答。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各有多少。我们该怎么办呢?(统计)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0页~12页主题图、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了公园(用课件显示情境图),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一)观察情境1。师:根据买气球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很多问题,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还剩几个?)师:根据买风车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  相似文献   

20.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