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里发表的是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六年及光绪十四、十五两年的部份信函。光绪六年的是两封致李鸿章信函底稿,选自“醇亲王府档案”,原无年月日,据信中提及“曾星使远赴异域”一事,似指曾纪泽光绪六年正月奉命使俄交涉伊犁之事;“球案”应指是年十月李鸿章与日本谈判琉球之事。据此,我们推断此两封信的时间应为光绪六年。其光绪十四、十五两年信函,选自军机处档案。原档上标有“醇亲王来信钞存”字样,当是奕譞致军机处信函的抄件。这些信函的内容对于研究清代末年政事及奕譞个人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2.
光绪帝即位产生的"子君父臣"现象,是清代政权统治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情形,更是光绪一朝时刻触动君臣神经的敏感话题。清廷在安置醇亲王奕譞的问题上,始终刻意回避本生父称谓,精心设计出以亲王世袭罔替、虚位优尊的一套礼制,暂时平定新帝即位引发的礼法冲突,却又不可避免地为日后议礼埋下隐患,后又借奕譞密陈的《豫杜妄论奏》巧妙化解吴大澂请上醇王尊号引发的礼法危机。奕譞作为整个议礼事件的核心人物,姿态备受时人注目,他不但严守亲藩体制、小心自处于帝后之间,固辞世袭罔替封号在前,积极配合慈禧化解礼法矛盾于后,极力排除尊崇本生的可能。生前未获本生父封号的他,身后却被慈禧以"皇帝本生考"名义治丧,其饰终典礼远超清代一般亲藩诸王。最终清代并未重蹈前明大礼仪政争的覆辙,不可不谓奕譞之功、清王朝之幸。  相似文献   

3.
1882年12月(光绪八年十一月),军机大臣王文韶和景廉因涉嫌与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有关,先后退出军机,所遗两缺,经西太后批准,由翁同和与潘祖荫补授。 在翁同和入参军机前,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开始了严正交涉。翁同和入参军机后,不但参与了这一交涉。并针对法国的侵略,先后提出了支持刘永福黑旗军抗法,积极派兵出关抗法之建议,为中法战争初期主战的代表人物之一。军机处改组后,他虽离开,但仍关心战局,并大力协助奕譞,为争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宋希斌 《历史档案》2007,(4):131-132
乾隆朝的军机处曾存在一种特殊的公文公启,通过该文书,军机处对清廷奏折的运作及清廷政务的处理发挥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公启成为乾隆朝军机处权力扩张的一个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甲申易枢是发生于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4月8日的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免。新班子出台后,在5月8日发布渝旨,任命吴大激、陈宝琛、张佩纶分別为北洋、南洋和福建海疆会办。吴、陈、张皆为清流党重要成员。此事与当时的政局有何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留学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培养新式人才的先河。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选派首批幼童赴美留学开始,出国留学逐渐被清廷的有识之士视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割地赔款,在朝野引发巨大震动,更坚定了清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决心,关于讨论和制定留学生管理相关制度的工作,亦在派遣留学生的同时开始了从无到有、从零乱日趋系统的历程。光绪朝制定的管理留学生的种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清末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教育遂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出国留学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军机处、外务部、会议政务处档案中选辑部分清末有关留学生选派、约束、鼓励、肄业、考验、任用制度等相关的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档案》2017,(4):40-71
晚清的留学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培养新式人才的先河。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选派首批幼童赴美留学开始,出国留学逐渐被清廷的有识之士视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割地赔款,在朝野引发巨大震动,更坚定了清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决心,关于讨论和制定留学生管理相关制度的工作,亦在派遣留学生的同时开始了从无到有、从零乱日趋系统的历程。光绪朝制定的管理留学生的种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清末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教育遂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出国留学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军机处、外务部、会议政务处档案中选辑部分清末有关留学生选派、约束、鼓励、肄业、考验、任用制度等相关的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载沣,字亦云,号南搂主人、鉴意轩主人。道光帝之孙,醇贤亲王奕譞第五子,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北京西城太平湖畔醇王府。他与光绪帝虽不是同母所生,但作为皇帝之胞弟,身世显贵,年仅六岁即晋封“奉恩镇国公”,七岁承袭醇亲王爵位,十七岁被任命为“内廷行走”,十八岁为“阅兵大臣”,同年十月,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十九岁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结婚,二十岁为随扈大臣,二十三岁授命管理健锐营事务,兼任正紅旗满洲都统,二十四岁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二十五岁任军机大臣,同年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长子溥仪入宫“承继同治,兼祧光绪”,是为宣统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入朝理政,成为当朝最为显赫的人物。二十八岁时,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载沣退位归藩,不预政事,六十八岁病逝。在馆藏醇亲王全宗档案中,藏有部分当年载沣存留的函札,具札人多系载沣的亲属,也有当时颇有影响的清廷旧臣及外籍人士。从内容看,一是叙说友情,请安通候;二是有事请托;三是一般庶务。时间从载沣为亲王时直至退归藩邸息影家居之后。这些函札因均属私人往还性质,内中大多未掺杂浓厚的政治色彩,作者在函中毫无讳饰地倾吐了自己的内心情愫,并流露对世事人情的真实态度。其中个别函札虽已不甚定整,仅为断简零翰,但从中对清末民初的政情及他们与载沣之私交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反映,是研究载沣等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现将其按时间顺序排列刊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清朝的禁烟一般即指禁鸦片。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实行“新政”,试图挽救不断衰败的国运,禁烟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十二年八月初三日,清廷谕令政务处妥议章程,定限10年,肃清国内的鸦片吸食及罂粟种植,可视为禁烟运动的发端。这场延至民初的禁烟运动,被称为近代第二次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涉及禁吸、禁卖、禁种、禁运多个层面,颁布禁烟章程条例,设立禁烟大臣,组建禁烟总局、总会,严格官吏禁烟政绩考核,参与“万国禁烟会”等国际间禁烟活动,责成各地督抚按期完成禁烟任务。禁烟客观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诸如广泛宣传了鸦片危害,摧毁了大量种植罂粟,关停了大量烟馆烟店,特别是参与国际禁烟活动,大大减少了鸦片的输入。兹选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军机处、民政部、度支部、外务部、资政院、宗人府、禁烟总局等全宗中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试办邮政,由海关兼办,称海关邮政局,然所办成效不大。光绪二十二年(1876年)清总理衙门主管大臣、洋务派首脑人物奕诉根据总税务司赫德的请求,奏准创办邮政官局,即正式开办国家邮政,仍由海关兼办,并委派赫德兼任总邮政司。此后,直至清末,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始终操纵在外国人手中。现从馆藏军机处档案中选出有关的二件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邮政史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日本以琉球遭风船民被台湾"生番"所杀为借口,悍然出兵台南的琅峤。日兵侵台事件的发生,让清廷对台湾的海防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了台湾开发与建设的新部署。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首倡设立台湾电报。其后,福建巡抚丁日昌移福建陆路未成之电报线至台湾,于光绪三年(1877年)建成自台湾府城至安平及自府城至旗后长达95里的电报线路,并在府城、安平、旗后三处设立报房。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并由中国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在中国邮电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进行一系列近代化建设,最终完成了台湾电报的铺设,并敷设了闽台海底电报线。由此,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军情政令瞬息可达,在加强近代中国海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电报档、朱批奏折等档案中,编选有关创办台湾电报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末海外华商设立商会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统治者把商政作为振兴实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商部于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颁布奏准商会章程,在内地省垣及各通商埠地普设商务总会及分会。同时,清廷以“开通商情,固结团体,振兴实业”为宗旨,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委派商务大臣张振勋、商部郎中时宝璋到外洋考察商务,并剀切劝谕海外华商联合创办商会。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又特简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出洋考察,大力倡导组织商会。是时散居南洋及日本、美国等各商埠的华商,援照内地商会办理成案,结合当地华商情形,陆续成立商会,并很快得到清廷核准。这些商会在维护侨商自身利益,振兴商务方面曾起到积极作用。 现从馆藏外务部及会议政务处全宗档案中,选辑有关档案刊布,可供研究中国商会史及华侨史参稽。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7年第2期曾刊布了有关咸丰十一年清廷镇压承德府所属朝阳地区人民起事史料,其中主要选编了咸丰十一年二月至十二月间,清地方官员为剿捕起事民众所上的奏折,而统治者为镇压此次起事颁发的上谕未有收录。为使研究者对该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中将有关史料辑出刊布,是为续编。——编选者 丁进军  相似文献   

14.
新近问世的30余万字的《奕訢慈禧政争记》是继董守义的同等篇幅的《恭亲王奕訢大传》之后,宝成关关于恭亲王奕訢研究的又一部力作,从而在清史学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但又很引人注目的“奕訢热”。奕訢和慈禧自1861年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推翻顾命制度,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夺得清廷最高统治权力之后,直至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奕訢病逝,两人之间从联合到矛盾冲突,暗斗明争从未间断,成为清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焦点,直接关系到清王朝的治乱得失与兴衰荣辱。因此,奕訢与慈禧之间的政争,就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揭示晚清政局演变的规律与特点所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作者在撰写本书时,以奕訢的生平为范围,以奕訢、慈禧间的政争为主线,着重考察奕訢集团的兴起,奕沂同慈禧从联合到冲突的始末,揭示这一政争对中国近  相似文献   

15.
《大清报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报纸专律,也是一部封建性的报纸专制法规,于光绪三十四年颁布实施。宣统二年,由于反清革命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清廷迫于形势,对该律几经核议和修改。直至民国初年,仍有沿用此律者。现将馆藏军机处及民政部档案中有关修订报律的史料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一行仓惶离京出逃。八月十七日抵太原,驻跸数日,九月初四日又转迁西安,直至翌年八月二十四日“回銮”返京。这期间,清廷为维持“行在”的修奢生活,谕令各省将以往例应行解京师的漕粮及京饷改解太原、西安“行在户部”,其转输形式随其政治重心的转移而发生很大变化。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发表,它对研究慈禧西逃期间的漕运,京饷转输形式及清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宣统年间发行“爱国公债”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统年间,清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在刮尽民脂民膏之后,遂将矛头转向了它的各级官僚吏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打着“爱国”的旗号,发行“爱国公债”,以备经常军需之用。现将馆藏户部──度支部、会议政务处全宏档案中的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以供研究参考。—──编选者张桂素农工商部为筹办公债参用外国利息办法奉旨依议事致会议政务处咨呈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农工商部为钦奉事。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二日本部具奏筹办实业拟借公款参用外国利息富签票办法一折。同日准军机处片交,奉谕旨:农工商部奏筹办实业拟借公债参用外国利息富签…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政学两届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兴起了一股开宫智思潮,在思潮催生下,清廷要求各部院于衙门内“择一宽敞房屋为司员讲习公所”,凡无差事人员“均令到署肆习”。1904年,政务处明确要求各部院各开学馆以教育本部司员。储才馆就是外务部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官员培训机构。本文试以《大清光绪新法令》的相关文本对储才馆做一简短评析。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七五年,清朝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同治皇帝承嗣皇位,是为光绪皇帝。当时载湉只有三岁半,一切朝政均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时至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载湉已经成人,到了亲政的年龄。按清制,皇帝亲政之前要举行大婚典礼。于是由慈禧指定,选立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长叙的两个  相似文献   

20.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左宗棠向清帝上“台防紧要请驻巡抚以资镇摄”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主张,内容十分重要。但关于该折具奏之时间,迄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如罗正钧著《左宗棠年谱》认为是“光绪十一年六月”。二如连横著《台湾通史》认为是“光绪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姚永森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